首頁 > 健康頻道 > 明日強檔 > 正文

動脈血栓病的三個誤區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02日 09:07)

  誤區之一:心肌梗死是由血管狹窄程度決定的

  發生心肌梗死時,一半以上的人沒有先兆,即使是突發性心絞痛也可以無先兆,這常常使患者對這種致命性疾病沒有思想準備。至今仍有不少人錯誤地以為心肌梗死是由血管狹窄的程度決定的,其實不然,而是取決於斑塊的性質。

  以心絞痛為例,穩定性心絞痛的患者大多數冠狀動脈嚴重狹窄,儘管其70%的管腔堵塞了,但由於血管中附著的是穩定的斑塊(其中脂肪少,狹窄重,斑塊內面覆蓋的“纖維帽”厚)猶如厚皮小餡的餃子,煮的時候不容易破。而不穩定斑塊作為導致突發性心肌梗死或丕穩定心絞痛的元兇卻很危險。因為不穩定斑塊脂肪含量高,並含有大量活躍豹炎性細胞,“纖維帽”薄,就像一個簿皮大餡的餃子,特別容易破,從而激活血小板形成血栓,斑塊加血栓造成冠脈狹窄急性加重甚至完全堵塞。所以,斑塊穩定與否是心肌梗死發病的決定因素。為防止心肌梗死、腦卒中等血栓後嚴重事件的發生,有關專家提出,一是要構築用‘他汀類’藥物“調脂”的防線(血脂康、舒降之),二是用阿司匹林等藥物抗栓。

  誤區之二: 忽視心肌使死的緊急信號——胸痛

  冠心病最常見的表現為胸痛。目前相當多的人忽視了胸痛這一心肌梗死的緊急信號。由於心肌梗死常發生在後半夜至淩晨,病人往往不願叫親屬而等到天亮,坐失了搶救的良機。還有一向自認為沒病的人,突發胸痛時以為是胃肩;想挺一挺,卻把命挺沒了。有的基層醫療單位,顧慮心肌梗死病人轉運中有危險沒有及時將其轉到有搶救條件的大醫院,使寶貴的“時間窗”關閉。

  時間就是生命。從血栓形成到血管供應的心肌組織壞死,動物學實驗是1小時,在人身上最晚是6-12小時。因此,心臟科醫生最重要的理念是“命係1小時”。如果搶救的黃金時間沒抓住,病人將付出致殘、致死的代價。如能在發病1小時內完成溶栓和放支架,病癒後可以做到毫無心梗痕跡。

  “有胸痛上醫院”是醫生送給大家的警言。

  誤區之三:只重下游;忽視上遊

  過去我國將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放在溶栓、搭橋、介入等高科技的投入上,卻對花錢少、效益大的一級預防(基層醫療保健、健康教育)重視不夠。過去對吸煙、肥胖、少運動、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多重危險因素分兵進攻把守,結果事倍功半。因為很少人只有一個危險因素,而是多種危險因素並存。至於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的“聯防”更是差距甚遠。

  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療心血管病的首項內容,干預血糖、血壓、血脂是預防心血管病的三個重點。

責編:回春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