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資源如何整合?
------關於“120”特服號碼統一的思考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07日 10:45
衛生部、信息産業部日前聯合出臺了關於加強院前急救網絡建設以及規範“120”特服號碼的文件,其出臺背景便是文件中所指“一些地方出現了醫療機構爭搶或爭設急救電話,‘120’設置不規範、多點落地、多頭管理等現象,嚴重影響了急救工作的及時性和有效性”。聯想到不久前成都發生的救護車在爭搶病人途中“飆車”傷人以及其他類似事件,院前急救再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人們不禁要問:我們的生命線怎麼了?
急救號碼統一隻是資源整合第一步
北京市紅十字會“999”急救中心院長李立兵告訴記者,整飭院前急救秩序絕非想象中僅僅統一號碼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怎樣採取措施提高服務質量、提升急救水平、縮短救援半徑,更好地滿足百姓的需求,這才是院前急救的核心所在。他同時指出,北京“999”並不在文件中所指的“96120”、“995”等限期關閉的急救電話之列,市民如需急救仍可撥打。但他也透露,在其他地方,由紅會主辦的非“120”系統則有被裁撤之虞。
近幾年來,各種急救號碼風起雲涌的背後是怎樣一種背景呢?一位專家的剖析一針見血:“這其實反映的是目前急救醫療服務沒有適應城市的飛速發展,沒有適應市民對急救需求的客觀現狀。”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彭宗超副教授則表示,由政府出面對號碼資源進行整合,並不意味著必將由政府來承擔全部的急救工作,在政府的急救資源比較有限的情況下,應當允許並動員一些非政府的社會力量參與到救護環節中去,以滿足群眾的需要。因此,統一急救號碼僅僅是資源整合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一個統一的“120”下,如何把從事院前急救的急救中心、公益組織、社會力量等共存的多元主體進行有效的內部管理和資源整合。
政府的責任是制定“遊戲規則”
彭宗超告訴記者,從公共管理的角度而言,院前急救主要是一個公共問題,需要政府承擔主要責任,建立相應的急救系統,保證每一個求救都能得到有效回應,這是政府的首要責任。但由於政府力量有限,因而就有責任協調社會上各方力量,共同打造一個完備的急救系統,這就涉及政府在其中的第二個責任,即公共管理學所説的“規制”。通俗地説,在這裡,“規制”就是指制定“遊戲規則”,即政府承擔出臺相應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職能並付諸執行。另外,既然存在多元化主體,也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競爭,而政府應該做的是制定相應的技術考核指標(如多長時間必須到達現場)和民眾考核指標(類似于顧客滿意度);公正客觀地進行績效評估;嚴格準入、懲罰和淘汰機制,從而鼓勵良性競爭,避免因壟斷帶來的效率降低,確保急救資源得到有序高效的配置。
彭宗超表示,政府在出面對院前急救的各主體進行整合的同時,也應對院前急救系統和正常醫療系統(包括急救中心的院後治療和醫院)進行整合。在他看來,兩者應有所剝離,因為入院後治療更多的具有私人物品屬性,主要應由接受私人服務的個體來“埋單”;而院前急救則更多的具有公共物品屬性,政府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但一方面我國目前財政資源不足,另一方面急救需求也確有一定程度的私人服務性質,政府不可能完全為此“埋單”,因而目前採取一種“折價”策略,即適當低於成本價收費。“堤內損失堤外補”,在現實條件下,院前急救的虧空只好靠院後的治療收入來彌補,這也許就是有些地方“120”呈現醫院化趨勢,救護車爭搶病人的根源所在。
如何在剝離院前急救和院後治療的同時,又不降低急救的服務質量呢?在國內率先倡導開闢醫院急救綠色通道的胡大一教授曾為此支招:由參與院後治療的各家醫院出資成立基金,制定相應規則,對院前急救進行合理適當的補償,使其能夠不直接依賴於治療收費也能夠可持續發展。
急救社會化:走出“一統就死、一放就亂”怪圈
跳出醫學圈子看待緊急救援,有關專家指出,我國急救網絡建設能否走出“一統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關鍵在於理念的創新。正如李立兵所言,無論“999”還是“120”都已不僅是救護的概念了,還涵蓋了救助、救災等多重社會職能。然而,一些業內人士説,目前不少人對醫學救援的理解仍局限在醫院的急診急救上,依然是那套單純的急診科理念、技術和知識,缺乏“急救社會化”的思路,這種現狀是值得擔憂的。
面對自然災害、生産事故、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問題等突發公共事件,單純依靠現行體制下的醫療救援部門往往力不從心,因為緊急救援最需要的是醫療、消防、警察等部門的協作。從長遠看,統一國內呼救號碼,即將“120”、“110”、“119”等整合為一,實質上反映了救援的一體化和綜合化趨勢,不僅令民眾使用更為方便,其深層次的內涵在於,此舉能夠通過對救援資源的整合,確保救援行動的統一、協調、高效。
事實上,很多有識之士也很贊同這種“統一接警、分類處理”的救援模式。正是由於提高醫學救援整體水平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和有效處置的能力關乎國家的安全穩定,所以不少專家均認為,應統籌協調醫療、消防、警察等有關部門,對我國醫學救援體系做出整體規劃,統一規範醫學救援模式,充分發揮社會民眾參與救援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最終健全和完善現代緊急救援的體系和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