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專家警告:中國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形勢嚴峻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17日 09:09
40多年前,中國領袖毛澤東曾寫下“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的詩句,頌揚中國防治血吸蟲病取得的突出成果。然而,隨著近年來中國血吸蟲病疫情的回升,衛生專家發出警告:血吸蟲病存在大範圍流行的可能,防治工作形勢嚴峻。
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周曉農16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病人數居高不下、釘螺擴散嚴重、新疫區不斷增加、血吸蟲病向城市蔓延”是中國血吸蟲病防治工作面臨的四方面挑戰。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流行血吸蟲病。經過反復防治,廣東、廣西、福建、上海、浙江等5省區市達到流行阻斷標準,全國疫情降低明顯,釘螺面積大幅度減少。2003年中國共有血吸蟲病推算病人數843007人,較防治初期的1161.2萬人減少了92.74%。
“但近年來,由於多種原因,中國血吸蟲病疫區範圍有所擴大,部分地區疫情死灰復燃,”周曉農説。
統計數據顯示,近5年中國慢性血吸蟲病病人推算數一直維持在80萬左右, 大部分重流行區的人畜血吸蟲病感染率在3%至5%,但局部地區人畜血吸蟲感染率可高達68%。“2003年中國急性感染病人報告數為1114,較2002年同期上升22%,”周曉農説。
血吸蟲病是由於人或牛、羊、豬等哺乳動物感染了血吸蟲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血吸蟲生存繁殖離不開生長在潮濕草灘上和溝渠旁的釘螺。
周曉農説,近5年來中國釘螺面積也呈持續上升態勢。2003年中國釘螺面積較2002年增加了2.68億平方米,主要增加的地區在江湖洲灘地區。 全國20個縱向監測點中,17個點內發現感染性釘螺,並擴散至人群聚集的垸內區,加大了人畜感染血吸蟲病的危險因素。
釘螺面積的擴大導致部分已控制地區血吸蟲病疫情嚴重回升。“近5年內,已有38個達到血吸蟲病傳播控制或傳播阻斷標準的縣、市、區疫情出現了明顯回升。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少數非流行縣區新發現釘螺和當地感染病人,並出現急性感染病人;已阻斷傳播地區也發現有大片釘螺,”周曉農説。
此外,血吸蟲病向城市蔓延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危險因素。數據顯示,近5年來,中國內地部分中小城市相繼發現了感染性釘螺和新發血吸蟲病病人。而少數已消滅血吸蟲病的地區發現外地輸入急性、慢性血吸蟲病人,輸入性病例在近3年呈上升趨勢。
對於造成血吸蟲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周曉農説:“其中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
近年來,中國長江流域頻發洪澇災害,尤其是1998年特大洪水,使血吸蟲病流行區釘螺擴散加劇。此外,周曉農説,國家為根治水患制定了“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移民建鎮”的方針,使得許多過去通過圍墾消滅釘螺的地區重新淪為適宜釘螺孳生的沼澤地。“防治經費投入不足、管理體制不夠健全、科研滯後等也不同程度地制約了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開展,”他説。
周曉農説,血吸蟲病疫情的回升已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關注。2004年2月,以國務院副總理吳儀為組長的國務院血吸蟲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立。近期,國務院將召開血吸蟲病防治工作會議,並出臺相應的政策。“可以預見,血吸蟲病的綜合防治工作在不久的將來有望得到極大加強,”他説。
新聞背景:什麼是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俗稱“大肚子病”,是由於人或牛、羊、豬等哺乳動物感染了血吸蟲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世界上共有埃及血吸蟲、曼氏血吸蟲、日本血吸蟲、間插血吸蟲、湄公血吸蟲等5種寄生於人體的血吸蟲。日本血吸蟲病目前主要流行于中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其傳播環節多、流行因素複雜,是所有人體血吸蟲病中對健康危害最嚴重的血吸蟲病。
日本血吸蟲寄生在人或宿主動物的血管內,所産蟲卵由糞便排出,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感染中間宿主釘螺,在釘螺體內發育成熟後大量逸放出尾蚴,尾蚴鑽入人或動物宿主,又發育成為成蟲,交配産卵,引起病害。其中,可感染並傳播日本血吸蟲的動物宿主有牛、豬、羊等40多種哺乳動物。日本血吸蟲是由日本學者于1904年首先鑒定,並命名為日本血吸蟲。
血吸蟲病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血吸蟲病是在大量感染尾蚴的情況下發生的,病人發病迅猛,可在短期內發展成為晚期或直接進入衰竭狀態,導致死亡。慢性血吸蟲病一般發展較慢,早期對體力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進入晚期後則出現腹水、巨脾、侏儒等症,患者勞動力喪失,甚至造成死亡。
目前,血吸蟲病流行於世界74個國家和地區。估計目前有6.52億人口受威脅,1.93億感染者,有症狀病例1.2億。
新聞背景:血吸蟲病在中國流行的歷史和現狀
血吸蟲病俗稱“大肚子病”,是由於人或牛、羊、豬等哺乳動物感染了血吸蟲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血吸蟲病在中國的流行歷史可追溯到2000年前。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分別在湖北江陵和湖南長沙兩地出土的西漢古屍(肝臟、腸道)中查到了血吸蟲蟲卵,這一發現證實了血吸蟲病在中國的流行歷史至少在2100年以上。
新中國成立後,從1956年至1957年,中國對血吸蟲病進行全面普查和防治試點工作。多方面的調查結果表明,中國血吸蟲病流行區遍及長江流域及以南的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福建、廣東、廣西及上海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當時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血吸蟲病流行範圍為,北至江蘇省寶應縣(北緯33 15'),南至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玉林縣(北緯22 5'),東至上海市的南匯縣(東經121 51'),西至雲南省的雲龍縣(東經99 50')。流行區最低海拔為零(上海市),最高達3000米左右(雲南省)。其中,除湖北省宜昌到上海的長江中下游流行區基本連成一片外,其餘均呈分散、隔離狀態。
經過50多年的有效防治,中國大部分流行區已消滅或控制了血吸蟲病。至1995年,已有廣東、上海、福建、廣西、浙江5省、市、自治區阻斷了血吸蟲病的傳播,共有260個縣2276個鄉鎮達到流行阻斷標準,63個縣736個鄉鎮達到傳播控制標準。至2003年,未控制流行的尚有7個省、110個縣、市、區、1066個鄉鎮,主要分佈在水位難以控制的江湖洲灘地區(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5省)和人口稀少、經濟欠發達、環境複雜的大山區(四川、雲南兩省)。中國血吸蟲病流行省、流行縣、流行鄉鎮較防治初期分別減少了42%、40%和53%。
據中國內地各省2003年底報告統計,2003年中國共有血吸蟲病推算病人數843007人,較防治初期1161.2萬人減少了92.74%;其中晚期病人24441人,較防治初期的60萬人減少了95.93%。2003年中國發生急性感染僅1114 人,較防治初期每年有約10000人急性感染、約1000人死於急性感染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