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學問多:專家教你如何科學吃藥
春夏轉換的季節是各種疾病易爆發時期。如何科學用藥?藥學專家告誡,只有對藥療有科學的認識,並注意正確的用藥方法,才能達到好的療效。
藥物學專家杜文明表示,首先要明確,絕對不能把藥物作為治療疾病的唯一選擇。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治療所有的疾病,也不可能任何疾病都能完全靠藥物來治療,需要配合飲食、生活、運動來相輔相成,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許多藥物的使用,只是減輕疾病的症狀,真正根治疾病還需要自身抵抗疾病的免疫力的提高。因而,患者需要有規律健康的生活習慣、均衡營養的飲食、愉悅的精神生活,才能達到治療效果,否則將會降低藥物療效,增加不良反應。尤其是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保持規律、健康的生活更為重要。
其二,幾乎所有的藥物都可能産生好、壞的作用,因而在使用藥物之前,必須了解藥物的療效、可能産生的不良反應,同時也要認識到不良反應是因年齡、性別、身體健康的程度等不同,而有不同的影響。不能“因噎廢食”,因為害怕藥物不良反應,而盲目不服藥或減少劑量,這樣只會延誤治療,帶來嚴重後果,甚至也會帶來藥物不良反應。例如:盲目減少抗菌藥物劑量,藥物不能達到發揮療效的劑量,不但不能發揮殺菌作用,而小劑量的藥物又可以使細菌産生耐藥性,導致嚴重後果。
其三,服用藥物時,一定要遵從醫師或藥物説明書告知的預防不良反應措施,沒有經醫師的同意,絕對不可自行增加服用劑量,並請教醫師,服用的處方藥之間或處方藥和非處方藥之間,是否會産生交互作用,甚至可進一步詢問醫師,處方藥和酒精、食物一起服用時,是否會産生交互作用。有些藥物的副作用在用藥後數個月、數年後發生,或是在藥物療程結束後才發生,但大部分的副作用是可預期的。有些副作用是安全的,但有些是危險的警訊,遇到此情形時,必須立刻停藥,和醫師討論,並及時向藥物不良反應監測機構報告。
杜文明還認為,患者用藥還須注意以下幾點:
明確診斷,有的放矢。如發燒時先要查清原因,不要動不動就應用抗菌素。腹痛原因不明者,切忌打止痛針,否則不僅增加病人負擔,更嚴重的是遮蓋症狀,延誤病情。不可任意加大劑量或過早停藥。病人治病心切,認為多吃藥,病好得快,其實不然。如青黴素殺菌濃度以最低抑菌濃度的5-10倍為佳,高於此濃度殺菌能力並不增加,反而會增加毒性反應。哮喘病人服氨茶鹼,用量過大會使心跳加快。所以用藥劑量,必須嚴格遵守醫囑。過早停藥,也是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如治療結核病需要長期服藥,可是有些病人症狀稍好一些就不再服藥了。結果疾病好好壞壞,藥物停停用用,疾病遷延不愈,這不僅浪費藥物,而且會産生耐藥性,增加治療的難度。
此外,病人最好也要適當了解自己的病史,例如老年哮喘病人如果無高血壓史,就不能用腎上腺素治療,否則可能會發生危險。心絞痛伴有支氣管哮喘的病人,使用心得安,可加重支氣管痙攣。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應避免應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以防進一步損害肝臟,加重病情。過敏體質及有過敏史的人,用藥更應特別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