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張江醫院]關節置換技術喜獲突破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20日 09:58
用我國首創的“蘑菇型”無柄人工全髖關節,替代傳統的“椎針型”長柄人工關節,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醫院骨科專家曹明君日前首次為類風關患者陳某施行了髖關節置換手術,使這位21歲的年輕人甩掉了輪椅,重新行走自如。
家住上海浦東高橋的小陳16歲時就患強直性脊柱炎合併雙側髖關節疼痛、僵直,致使左側髖關節活動受限,外出時必須靠輪椅代步。6年來,他輟學休養,四處求醫,但均未奏效。
目前國內外普遍採用的有柄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治療,手術時須切除病人正常的股骨頸,才能把15厘米左右長的“椎子”完全插入其股骨髓腔,再進行固定。人工關節與人體股骨接觸處的受力集中,且壓強極大。隨著時間的推移,置入人體的人工關節也極易産生假體柄端鬆動和下沉,有的還會産生磨損和感染等合併症,或造成患者長短腿,使其再嘗手術之苦。因而,人工關節置換及翻新術,通常只適用於45歲以上的患者。
由於小陳發病年齡輕,病狀複雜,張江醫院院長周建新組織專家會診,決定大膽採用去年底才獲准用於臨床的新型自鎖式無柄人工全髖關節。這種形似“蘑菇”的新型人工關節,無需進入股骨髓腔,卻能像網罩般套入人體殘留股骨組織,並能與股骨緊密固定,還能隨人體自身骨骼的生長,使整個關節結構融合共生,從而更符合人體生理受力活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的手術損傷,解除其後顧之憂。
術後第二天,小陳就開始康復練習,兩周後即可下地徒步行走,上下樓梯,現已康復出院。這也是上海首次將這種新型關節置換技術用於臨床。
據專家介紹,這項新發明的成功應用,克服了傳統技術的種種弊端,具有損傷小、出血少,受力均勻分散,負重能力強、支撐牢靠等特點,避免了術後的關節鬆動、磨損和感染。它不僅擴大了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治療範圍,而且使再造人工髖關節在人體內的壽命延長了30年。
您還想了解哪些醫療信息?我為您搜索最新資訊:health@mail.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