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衛生要有人管-訪全國人大代表鄭霜高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04日 09:35
華東新聞北京3月3日電 福建省龍海市榜山鎮洋西村黨支部書記鄭霜高代表有一段酸澀的經歷。為了村裏的公益事業,他先後捐款、墊款上百萬元,可自己患腎病住院時,卻交不起醫藥費,還是朋友借了20多萬元,才“撿”回一條命。
3月1日晚,在福建代表團駐地五洲大酒店,記者來到鄭霜高代表的房間。這位40歲的漢子,言談中顯出農民的質樸和直率。一説到農村道路建設和衛生狀況,他興趣就來了。
鄭霜高出生那年,龍海正與百年未遇的大旱抗爭,父輩“淹掉千三、救活十萬”,唱響了聞名全國的《龍江頌》。他就是在顧全大局的“龍江精神”熏陶下成長起來的。
鄭霜高很早就外出打工,跑運輸賺了不少錢。可是,他在1997年8月回村任村支部書記時,洋西村還是那個老樣子。為了改變落後面貌,鄭霜高幾乎傾盡家資:重建村小學,他捐款20萬元、墊款30萬元;新修村道,他墊款40多萬元;農網改造,他墊款15萬元。家裏的錢用完了,鄭霜高積勞成疾,患上嚴重腎衰竭,手術費高達10萬元。
“與城市相比,農村許多地方太落後了,路不好,教育衛生醫療條件更差。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洋西村的環境有了一些改善,但衛生環境、衛生習慣還是差,房前屋後臟得不行。這在農村有代表性。政府要能出面,像發動城市居民搞愛國衛生運動一樣,一年發動大家搞幾次大掃除和衛生大檢查,不要投多少錢,農村衛生狀況也可以根本改變。經過去年的非典,據説城市居民衛生習慣好了很多,但農村變化不大。要是非典真的向農村擴散了,損失可不得了。”鄭霜高説。
溫家寶總理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專題研究班結業式上的講話,讓鄭霜高對未來農村面貌改善充滿信心。他説:“農村面貌改善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