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健康資訊

呼聲:在公共衛生領域給民工市民待遇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8日 17:51

  張建成是一個在杭州的外來民工。前兩天,他的老鄉不小心從工地腳手架上摔下來,跌成了重傷。可工地老闆在墊付了5000元住院費之後,再也不肯承擔剩餘的1萬多元醫藥費,無力還債的民工只好偷偷從醫院溜走了。

  “我們也知道這樣做不對,可城裏人都有醫療保險,我們打工的生了病該找誰呢?”張建成一臉無奈地説,“政府能不能讓我們也享受一下這種保險?這樣,在外面打工的人也安心些。”

  近日在杭州參加浙江省“兩會”的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為張建成們説出了心裏話。他們呼籲儘快建立醫療救助機制,在公共衛生領域給予進城民工市民待遇。

  “平時在醫院,看慣了外來工就醫時的種種尷尬。有的因無錢看病,治療了一半就偷偷溜走了;有的只挂了個號,看到收費單上的金額就不見了蹤影。”浙江省人民醫院腦電圖室副主任李莉説,這個問題是系統工程,解決起來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努力。她認為,當前應該將民工納入到公共衛生體系中,讓他們享受和城市戶籍人口同等的待遇。

  李莉的話得到了瑞安市人民醫院院長張力成的贊同。這位浙江省人大代表説,他所在的醫院,僅去年一年就為搶救外來民工、無錢醫病人員、生活無著的流浪者等承擔了醫藥費近百萬元。“健康是每個公民都應該享有的權利,救死扶傷是醫院的職責,醫院應該為社會承擔這個責任;但另一方面,如果這些費用全部由醫院來承擔,我們也吃不消。更何況,以醫院的一己之力,也根本無法從源頭上解決這一問題。”

  張力成建議,由政府&&,建立醫療救助制度,把無法享受到醫療保險的民工、失業人員、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的求助者等困難群體全部吸納到這個制度中去。資金則可通過政府投入一部分、社會籌集一部分、醫院承擔一部分的方式解決。

  浙江省政協委員李莉説,我國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相對薄弱,直到非典後才開始得到真正重視。城市居民是這一體系的受益者,而來自農村的民工卻無法享受。她舉例説,免費接種兒童疫苗,一些疫苗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和接種程序,但民工顯然不可能專程帶著子女回家鄉接種,而其所在的務工城市因為要收費或者得不到相關的信息,往往就不了了之。李莉説,把民工排除在公共衛生體系之外的後果是,很可能為公眾的健康帶來隱患。她憂慮地説,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國民的整體素質,國家、社會和家庭甚至還會為此付出更沉重的代價。

  她提出,參照有人提出的以常住人口作為計算GDP或其他指標的依據,公共衛生體系在投入時也可按此進行。

  李莉認為,在一般農村,可繼續大力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解決留守農民的看病問題;城市則在公共衛生領域給進城民工市民待遇,進而昇華到基本醫療保障,再加上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化,降低虛高藥價,多管齊下,方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看病難的難題。(張樂 汪林義)(新華社供《華東新聞》專稿)《華東新聞》 (2004年02月18日 第一版)

(編輯:回春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