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爾醫生”吳登雲:我還有兩個未了的心願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6日 08:39
吳登雲2001年從新疆烏恰縣醫院院長的位置上退休,目前大部分時間在烏恰縣政協上班,為當地柯爾克孜族牧民脫貧致富獻計獻策。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老醫生,他也經常參加縣醫院疑難雜症的會診,為年輕醫生傳授醫術。
吳登雲1963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我國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工作。那時,由於土壤鹽鹼太重,烏恰縣境內甚至沒有合適的泥巴建磚場,生命力極強的白楊樹生長10年也只有一人高。吳登雲在這個地方呆了40年,退休了還捨不得走。
40年來,吳登雲騎馬走遍了烏恰縣的每個村子和牧場,為柯爾克孜族牧民送醫送藥,先後為危重病人輸血30多次,累計獻血7000毫升。現在,他病魔纏身,走路時佝僂著身子。烏恰人説,吳登雲64歲了,該歇歇了。吳登雲説:“我現在還不能回到揚州去養老,我還有兩個心願未了,一個是修建水庫灌溉草場,另一個是幫助鄉親們蓋房子。”
烏恰是個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全縣人均年收入才1000元左右。由於高原草場嚴重退化,這裡的柯爾克孜族牧民短期之內難以脫貧。吳登雲説,當年他從揚州剛到烏恰的時候,全縣的牲畜不到10萬頭,走在草場上,齊膝的馬靴沒在草中,草籽灌進靴子裏,牧草可以打成捆,草枯季節還得注意防火。現在,烏恰縣的草場還是那麼多,可是要承載30多萬頭牲畜,大多數草場的牧草只有兩三厘米高,有的草場乾脆就不長草,羊要吃飽,每天得跑10公里的路。
吳登雲説,烏恰牧區沒有控制性的水利工程,縣裏計劃修建一座山區水庫,蓄積冰雪融水,灌溉5萬畝人工草場,轉移一部分天然草場承載的牲畜。
烏恰縣位於歐亞板塊和印度板塊的結合部,歷史上有記錄的地震就達50多次,1985年發生的7.4級地震,將烏恰縣城夷為平地。吳登雲説,現在鄉親們住的大多是土坯房子,談不上抗震,我們想爭取各方面支持,資助鄉親們蓋起抗震房屋。
為了推動山區水庫和抗震房屋這兩個項目的建設,吳登雲多次拖著病體,到烏魯木齊甚至北京尋求支持。吳登雲説,從前為人治病是服務於個體,現在搞政協工作是服務於全體,意義更大。(完)
相關鏈結:“帕米爾醫生”吳登雲
吳登雲1963年大學畢業後,從江蘇揚州來到我國最西部的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40年來,吳登雲騎馬走遍了這個平均海拔3200米的高原縣,為柯爾克孜族鄉親們送醫送藥。
40年來,他無償為危重病人獻血30多次,共計7000毫升,相當於一個成年人全身血液的總量。1971年12月,為挽救一個全身50%以上皮膚被燒傷的兩歲兒童,吳登雲從自己腿上取下13塊郵票大小的皮膚移植給患兒。這位當年的患兒如今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1984年,吳登雲擔任烏恰縣醫院院長。當時醫院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醫務人員短缺,吳登雲為此制訂了“十年樹人計劃”。他到各鄉鎮衛生院物色柯爾克孜族醫護人員,自己白天上班,夜裏輔導這些醫護人員學習漢語。此後,吳登雲不僅手把手地對他們進行傳幫帶,還把他們派送到烏魯木齊的醫院進修一年,使一批柯爾克孜族醫生成長起來。現在醫院70%以上的業務骨幹是柯爾克孜族醫生。過去這家連闌尾手術都做不好的醫院,現在所有的常規手術都能做,醫療水平在邊疆縣級醫院中領先。
從2001年起,吳登雲擔任烏恰縣政協副主席,但他仍牽掛著縣醫院的建設和發展。他現在每星期在政協上3天班,在醫院值3天門診。
吳登雲被評為全國優秀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白求恩獎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