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防治的八大誤區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1日 09:47
近年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8年前,上海曾在白領中作過一次調查,脂肪肝的檢出率為12.9%;如今,白領中檢出脂肪肝的比例已達到20%以上,而且有漸趨低齡化的傾向。然而,人們對脂肪肝的認識尚存在許多誤區,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實施。為此,本刊特邀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脂肪肝診治中心主任范建高來助你走出脂肪肝防治的誤區。
誤區之一:脂肪肝不是病,看不看無所謂
隨著周圍人群脂肪肝檢出率的增高,大家對之已不以為然,總認為脂肪肝至多算是一種亞健康狀態,而不是真正的疾病,根本無需治療。那麼脂肪肝究竟是不是病,要不要治療呢?
醫學界曾認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種肝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理狀態,不會引起肝炎和肝纖維化。但近年來的大量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與生活行為密切相關的慢性疾病,其理由有三:1、至少2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而不是單純性脂肪肝,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現已明確為隱源性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前期病變,併為肝功能衰竭的少見原因;2、即使是單純性脂肪肝,脂肪肝比正常肝臟脆弱,較易受到藥物、工業毒物、酒精、缺血以及病毒感染的傷害,從而導致其他類型肝病發生率增高,並且脂肪肝作為供肝用於肝移植極易發生移植肝無功能;3、對於超重和肥胖者而言,脂肪肝的出現可能提示“惡性肥胖”,因為這種人很容易發生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壓,最終發生冠心病、腦中風的概率也會顯著增加。為此,無論是從肝病還是從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的角度,都應認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種病,其科學命名應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因此,即使是健康查體發現的無症狀性脂肪肝亦不能掉以輕心,應該及時到醫院診治。
誤區之二:脂肪肝根本不可能治愈
臨床上,許多脂肪肝患者曾長期就診于多家醫院,嘗試了不少藥物,但就是不見好轉,因而悲觀地認為脂肪肝不可能治愈。
事實上,單純性脂肪肝是各種肝毒性損傷的早期表現,如能及時去除病因和控制原發疾病,肝內脂肪沉積在數月內就可完全消退。例如,酒精性脂肪肝戒酒絕對有效;多數藥物和工業毒物性脂肪肝,在及時停藥或脫離有毒工作環境後亦可康復;營養不良性脂肪肝在補充熱量和蛋白質後即可好轉;而肥胖性脂肪肝如能有效控制體重和減少腰圍則肝內脂肪沉積亦可很快消退。但是如果單純性脂肪肝已發展為脂肪性肝炎,則病變完全康復常需半年乃至數年以上時間,少數患者即使去除病因仍可進展為不可逆轉的肝硬化。因此,應加強脂肪肝的早期診治,部分脂肪肝患者難以康復的原因可能是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法不當及療程不夠長。
誤區之三:治療脂肪肝主要依靠保肝藥物
許多患者經常輾轉于各大醫院或藥房詢求治療脂肪肝的特效藥物,事實上至今國內外尚未發現治療脂肪肝的靈丹妙藥,而防治肥胖性脂肪肝這類現代都市病,通過節食、鍛鍊等措施減肥比保肝藥物治療更為重要,尤其是單純性肥胖性脂肪肝。對於伴有轉氨酶升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減肥則是確保保肝藥物起效的重要前提條件。過去大家都比較輕視減肥,連許多臨床醫生亦錯誤認為“不需用藥就是不需要治療”。其實,在脂肪肝的綜合治療中,保肝藥物僅僅是一種輔助治療措施,主要用於伴有轉氨酶升高的脂肪性肝炎患者,是一個短期的強化行為;而需要病人長期高度重視和調整的,是病人的飲食、運動和不良行為的修正。這些非藥物治療措施需要貫徹終身,否則脂肪肝就是治好了也會復發。因此,脂肪肝病人一定要了解主動參與治療的重要性,力爭找出並糾正自己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千萬不要以為單純依靠花錢買藥就可求得健康。
誤區之四:有了脂肪肝就得服用降血脂藥物
儘管高脂血症與脂肪肝關係密切,但兩者之間通常並非因果關係,至今國內外尚無降血脂藥物能夠有效減少肝臟脂肪沉積的正規臨床試驗。為此,有了脂肪肝並非都得服用降血脂藥物,而降血脂藥物應用不當有時非但不能減輕脂肪肝,反可加重肝臟損傷。其原因可能為脂肪肝的出現代表肝臟對脂質代謝紊亂的處理已達極限,這時候再用降血脂藥物就相當於“鞭打快牛”,即脂肪化的肝臟對降血脂藥物的耐受性下降,應用不當易發生藥物性肝病。
目前認為,脂肪肝假如不伴有高脂血症,那麼就不要用降血脂藥物。有脂肪肝又有高脂血症,需根據高脂血症的原因、程度以及發生動脈硬化性心腦血管病變的概率,酌情決定是否要用降血脂藥物。如果是酒精中毒引起的,那麼戒酒對降低血脂和減輕脂肪肝都有好處;是藥物引起的,能停藥則儘量停藥,假如不能戒酒或停藥而血脂增高又不是太明顯就不要管它,因為你“管”它就可能會增加肝臟負擔。對於肥胖、糖尿病引起的高脂血症,如果血脂不是很高,主要通過節食、運動等控制體重和血糖來調整血脂和防治脂肪肝;如果治療3至6月後,血脂還是較高則可使用降血脂藥物,但常需適當減量或同時聯用保肝藥物。有高脂血症家族史並且血脂增高明顯者則要用降血脂藥物治療,因為這個時候降血脂藥物可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誤區之五:脂肪肝伴有轉氨酶升高需服用降酶藥物
以往人們經常誤認為血清轉氨酶增高就是肝炎,而肝炎則都是病毒性的,有傳染性。只要轉氨酶降至正常,那麼即使是病毒性肝炎也不用害怕。為此,國人一旦發現轉氨酶升高,往往就急於應用藥物使轉氨酶降至正常,從而恢復“正常生活”。殊不知這種做法只是自欺欺人,因其可隱蓋病情並放鬆實施基礎治療而易導致肝病惡化。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有脂肪肝的成人或是兒童,健康檢查發現的轉氨酶增高主要與肥胖和脂肪肝有關,而這種轉氨酶增高並無傳染性。大家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在3-6月內體重下降5%-10%,就可使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增高的血清轉氨酶降至正常水平。有報道稱,體重每降低1%,轉氨酶下降8.3%;體重下降10%,增高的轉氨酶基本恢復正常,伴腫大的肝臟回縮和脂肪肝逆轉;而體重居高不下者轉氨酶往往持續升高,即使應用保肝和降酶藥物也難以奏效。
誤區之六:脂肪肝伴有轉氨酶升高不能多活動
臨床上,大約10%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存在血清轉氨酶增高,這種情況與急性病毒性肝炎不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無需休息和加強營養,亦不需採取相關消毒和隔離措施。然而,無論是臨床醫生還是家屬和同事往往要求患者少活動,多休息,結果患者體重和腰圍有增無減,血清轉氨酶異常和脂肪肝持續存在。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肥胖性脂肪肝伴有轉氨酶升高與飲食結構西化和多坐少動的生活方式關係密切,而在節制飲食的同時,每週堅持150分鐘以上中等量的有氧運動是最為有效的治療措施。因此,脂肪肝伴有轉氨酶升高的患者非但不要加強休息,反而需要增加鍛鍊。脂肪肝患者最好的鍛鍊是大步快走,每次至少3公里,每週5次以上。
誤區之七:慢性病毒性肝炎合併肥胖性脂肪肝抗病毒治療最為重要
我國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國,近年來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又不斷增多,兩病合併存在的概率越來越高。對於肥胖、脂肪肝、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有轉氨酶升高患者的治療,大家通常想到的就是用抗病毒藥物。事實上,患者的肝臟損害並不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果不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你再抗病毒也沒有用。此外,即使是乙型肝炎,肥胖和脂肪肝的存在會大大降低抗病毒治療成功的概率。為此,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與肥胖性脂肪肝並存時,應首先考慮減肥治療。如果減肥後患者的轉氨酶和脂肪肝恢復正常,那麼其主要矛盾就是肥胖而非病毒感染,此時就無需抗病毒治療;如果減肥治療半年後,患者轉氨酶持續異常則再抗病毒治療也不遲,畢竟管好自己的體重比較容易做到,而抗病毒治療療程長、成本大而成功率又低。
誤區之八:肥胖性脂肪肝患者水果多多益善
新鮮水果富含水分、維生素、纖維素和礦物質,經常食用無疑有益於健康。然而,水果的保健作用並非越多越好。因為水果含有一定的糖類,長期過多進食可導致血糖、血脂升高,甚至誘發肥胖,因此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患者不宜多吃水果。
當前我們應時刻考慮膳食熱量過剩可能對健康帶來的危害,應盡可能選用蘋果、梨等含糖量低的水果,且量不能太多,必要時以蘿蔔、黃瓜、西紅柿等蔬菜代替水果;儘量在餐前或兩餐之間饑餓時進食水果,以減少正餐進食量。同理,富含蛋白質和鈣的牛奶適量飲用有益於健康,但是睡前一杯牛奶因易導致熱量過剩,對於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可能就不合適。
總之,對於溫飽解決以後的廣大群眾而言,缺少的不是“營養(熱量)”,而是運動;急需的不是補品和藥物,而是科學的生活方式。當前只要我們做到“少吃、多動,少飲酒、慎用藥”,就一定能夠有效控制脂肪肝日益嚴重的流行現狀。
(■文/范建高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脂肪肝診治中心主任,每週三全天有專家門診)
何為脂肪肝?
脂肪肝一詞源自病理學,係指肝臟瀰漫性脂肪浸潤,根據是否伴有炎症、壞死和纖維化,分為單純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病則是臨床概念,可根據有無過量飲酒史分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後者主要與肥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