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合作醫療試點調查報告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0日 17:53
沒有健康,就沒有人的全面發展,就沒有全面小康。9億農民的“看病難”、“因病致貧”問題深深地牽動著中央領導的心。為此,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改善鄉村衛生醫療條件,積極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行對貧困農民的醫療救助。2003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開始在全國推行。為了推進這項造福于億萬百姓的“民心工程”的順利開展,本刊派出記者赴雲南、湖南等地基層進行了採訪。
韆鞦德政
“感謝新型合作醫療!感謝共産黨!感謝‘三個代表’!”提起新型合作醫療,不少嘗到甜頭的農民兄弟充滿感激。在雲南、湖南等地,儘管試點工作啟動尚不到一年,已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農民的看病難、怕看病的問題,挽救了成千上萬個貧病交加的家庭。一些基層幹部感慨地説:新型合作醫療確實讓農民受益,這是真正關心農民疾苦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群眾拍手醫院歡迎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金鐘鎮頭塘村68歲的村民白雲海老人,就是新型合作醫療的一位受益者。白雲海老人激動地説:“感謝黨和政府搞的合作醫療,不但救了我的命,還退了我1500多塊錢,這點錢夠我們老兩口一年的生活費了。”
去年5月底的一天,白雲海感到胃疼痛難忍,村衛生所醫生立即將他送到縣醫院,一檢查是胃穿孔,當晚就做了手術,住院共用去了4200多元。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會澤縣,90萬人口中有60萬人的人均年收入在825元以下,這筆住院費對於白雲海來説確實不是一個小數目。幸運的是,白雲海一家按每人10元的標準加入了當地的合作醫療。經過核算,醫院退還了他1500多元錢。在湖南省長沙縣新沙鎮望興村,62歲的蔣藝武老漢告訴記者,他們全家老少11口人都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他説,交15元(鎮裏另代交5元)最高可報銷1萬元,如果一年沒得病,錢還可以存到賬戶上轉到下一年,這種天大的好事,當然要參加了!當記者問他“花錢給別人看病是不是吃虧了”時,蔣藝武的老伴鄧建純接過話説:“還是自己不得病最好。”據了解,到2003年9月底,雲南已有637萬農民享受到了“報銷醫療費”的待遇,全省共為群眾減免門診費208萬元,發放住院補償363萬元。看到村裏有人真的得了實惠,不少開始還持觀望態度的農民又找到鄉里、縣裏要求補充報名參加合作醫療。湖南桂陽農民高興地編了個順口溜:“合作醫療就是好,大小患病都能保;‘三個代表’暖人心,眾人拾柴火焰高。”新型合作醫療的推行,也調動了醫療衛生機構的積極性,成為“重振農村三級醫療衛生網”的一個契機。雲南省衛生廳基婦處副處長黃興黎説:“過去辦培訓班,很多鄉鎮衛生院不積極,現在可不同了,不但院長親自來聽,還帶來業務骨幹一起研究有關政策。”據了解,會澤縣實施新型合作醫療僅半年時間,有些鄉鎮衛生院收入就增加了近70%。
新型合作醫療有新意
湖南省衛生廳基婦處副處長王兵介紹説:“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與,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它充分發揚了中華民族‘平時我為人人,急時人人為我’的傳統美德,通過‘一家有難,多家援手’的方式來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會澤縣衛生局局長陽元飛告訴記者,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三次農村合作醫療。第一次合作醫療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主要是村(大隊)、組(生産隊)在公益金中提取一部分基金,由於籌資水平和醫療水平都很低,農民得病只能扎扎針灸、吃點草藥。隨著集體經濟的逐漸解體,合作醫療也走向衰落。第二次合作醫療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仍是以村辦、鄉辦為主,參加者只減免掛號費、注射費等,不減免藥費,大病報銷額最高500元。由於保障水平低,對農民沒有吸引力,很快就解散了。此次新型合作醫療之所以大受群眾歡迎,關鍵在於它具有了三大“新”特點。
一是建立了以政府資助為主、農民籌資為輔的籌資機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明確提出,中央財政將對中西部地區除市區以外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補助資金,地方財政也應提供每年不低於人均10元的配套補助。目前,試點地區的地方補助資金已基本到位。2003年,雲南省地縣三級財政落實補助資金近6000萬元,此外還拿出1300多萬元貧困醫療救助資金,幫助農村五保戶和貧困家庭參加合作醫療。二是抗風險能力大,保障水平高。前兩次的合作醫療,主要是以村為單位統籌,抗風險能力小,補償金額少,不具備抵禦大病風險的能力。新型合作醫療是以縣為統籌單位,參與人數多,又有各級財政的資助,能使患病農民真正得到實惠。在雲南,截至2003年9月25日,20個試點縣中農民的參加率已達86%,其中五保戶參加率為98%,貧困人口參加率為68%。三是國家政策明確,決心和力度都較大。中央有關領導多次強調,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顯示出中央抓好這項工作的堅定決心。有關部門還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可謂方向明確,措施到位,給群眾吃了“定心丸”。
“一縣一策”模式不一
為了確保新型合作醫療的順利開展,各試點地區充分調研,建章立制,廣泛發動,嚴格管理,進行了各具特色的探索。
籌資和資助額度充分考慮了各地不同的經濟狀況。雲南省在全省每個市、州都選擇一個試點縣,並把試點縣分為國家級貧困縣、省級貧困縣、一般縣和經濟狀況較好的縣4類,分別給予每人每年6元、5元、4元和3元的補助。湖南省則按照東西南北中的佈局,兼顧較發達、中等和貧困3种經濟水平,確定了5個試點縣,按照省、市、縣3:3:4的比例給予補助。實行一縣一策,合理確定報銷規則,使農民及時受益。雲南省各試點縣都確定了靈活各異的報銷策略,大病起付線金額不等,封頂線則控制在1000元~4000元之間,大病支付報銷率最低為10%,最高則達70%。為了調動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積極性,各地還採取了大病統籌與門診兼顧的方針,將農民交納的錢存入個人賬戶,用於門診報銷,一年用不完下年還可再用,或者為農民進行一次常規體檢。嚴密規章,加強監管,確保合作醫療基金安全運行。為了確保基金運行安全,各地都對合作醫療基金設立專門賬戶,實行專款專用,把合作醫療基金視為碰不得的“高壓線”,堅決防止挪用和擠佔行為,也不得從基金中提取管理費。湖南省長沙縣在有關《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中,對處方管理、藥品管理、票證管理、基金管理、違規處罰、不予報銷範圍等做出了明確規定,通過微機聯網加強動態監控。雲南省香格里拉縣還採取了動態調控制度,每3個月就要根據基金運轉情況,對報銷比率作出調整,使基金運行具有了相當的靈活性。完善配套措施,大力推進農村醫療衛生建設。為了使農村群眾真正從合作醫療中得到好處,各地不斷加大農村衛生投入,深化衛生管理體制改革。2003年,雲南全省拿出8000多萬元資金改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投入比上年增加1倍,200所中心衛生院、500所鄉鎮衛生院和500個村衛生室從中獲益。此外,全省已有53%的鄉鎮衛生院實現了上劃縣管,30%多的鄉鎮衛生院進行了公開招聘院長,近80%的鄉鎮衛生院實行全員聘用制的改革,67%的鄉鎮衛生院實施了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
多頭並舉解民憂
建立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並非是權宜之計,而是新一屆黨中央和政府為農民謀福祉的各種努力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國家正採取多種措施,不斷改善農村衛生條件,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
國務院提出,從2003年起到2010年,中央及省、市(地)、縣級人民政府每年增加的衛生事業經費主要用於發展農村衛生事業。針對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無力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狀況,2003年11月,民政部、衛生部、財政部聯合發文,提出要通過政府撥款和社會捐助等多渠道籌資,對患大病農村五保戶和貧困農民家庭實行醫療救助制度。力爭到2005年,在全國基本建立起規範、完善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目前,衛生部選擇了在浙江、湖北、雲南和吉林4個省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革試點。國務院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至少要選擇兩三個縣(市)先行試點,取得經驗後逐步推開。到2010年,新型合作醫療要基本覆蓋全國的農村居民。(薛凱 丁文傑 李自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