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災相關主題日
國際減災日
1989年第4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關於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236/44號決議,規定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三為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目的是為了提高防禦災害所必須的公眾意識。
每年減災日的主題,是由聯合國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科學技術委員會,根據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活動的進程和減災工作的重點提出,由聯合國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委員會秘書處發佈。
近年來的主題分別是: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是推進提高公眾關於"預防優於治療"意識的機會,國際減災日是共同倡議,共同計劃對現有的問題獲得更清晰理解的機會。
世界氣象日
1873年,國際氣象組織是世界上非政府間的國際氣象合作機構。後來演變成為政府間的氣象合作機構。世界氣象組織于1950年3月23日正式成立。為了紀念這一重大事件,世界氣象組織宣佈3月23日為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為每年世界氣象日確定一個主題,以指導各國的慶祝活動。
世界水日
1993年第47屆聯合國大會根據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21世紀議程》中所提出的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
聯合國糧農組織提醒公眾:水是日益匱乏的寶貴資源,要大大增強節約用水的意識,在開發水資源的同時,要珍惜水資源,合理利用水資源,否則缺水將會極大地影響經濟發展,威脅人的健康乃至生命。推動水的保護和持續性管理需要地方、國家、區域間、國際間的共同重視和通力合作。
到2000年,全球各大州人均佔有的水資源最低的將是僅有3300立方米的亞州,而我國是超量利用地下水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世界水日"應是我們的"警醒日"、"行動日"。讓清水常有,清流常在成為實實在在的現實。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1994年,聯合國第49屆大會通過了115號決議宣佈:從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目前,全球荒漠化的面積已經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佔到整個地球陸地面積的1/4。全球受荒漠化影響的國家有100多個,約9億人受到荒漠化的摧殘,影響和威脅。
荒漠化在全球範圍內呈擴大和加劇的趨勢,儘管各國人民都在進行著同荒漠化的抗爭,但荒漠化仍以每年5-7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到本世紀末,便於將損失約1/3的可耕地。
荒漠化帶來的貧困和社會不穩定,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生態問題,而是一個經濟和社會問題。現在,每年全世界荒漠化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達420多億美元。1994年6月17日制定出"防治荒漠公約"文本,從工作從1994年10月起至今,已有100多個國家在《公約》上簽字。
世界環境日
1972年6月5日,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在瑞典王國斯德哥爾摩開幕,公佈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等一系列世界性文件。這次會議是人類環境保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同年,第27屆聯合國大會為紀念這次聞名史冊的斯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把它的開幕日--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
世界環境日的意義在於提醒全世界注意便於環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要求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在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來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世界地球日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1969年,美國威斯康星州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納爾遜提議在全美各大學舉辦環境保護問題的講演會。當時在哈佛大學攻讀法律的丹尼斯.海斯對日益惡劣的自然環境深為憂慮,對環境保護問題表現了極大的熱情。他特地到華盛頓支,當面向納爾遜闡述了自己的見解以及設立地球日的想法。在納爾遜的鼓勵和協助下,海斯投入到保護人類共存環境的活動中去。停學後他到美國各地發起大規模的環境保護宣傳活動,並選定1970年4月22日為第一個"地球日"。海斯的行為不僅影響了整個美國,而且影響到整個世界。人類開始越來越關注自己生活的這個地球了。到1990年,全球已有141個國家的的個人與民間團體參與了地球日的活動。海斯也因此被譽為"地球日"之父。
世界紅十字日
5月8日是世界紅十字會日。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鋻於戰爭給人類造成的極大災難,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首先倡議每年舉辦三"紅十字休戰日"活動。在這幾天內,紅十字組織大力宣傳紅十字會的人道主義、促進和平、反對戰爭,加強人民的友誼和合作。同時,結合紅十會業務進行全國性衛生、社會救濟、兒童福利等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這一倡儀和作法得到紅十字會員國的普遍讚舉和支持。1921年,第一屆國際紅十字會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並通過一項決議:向各紅十字會推薦捷克斯洛伐克紅十會的這一作法。在以後的第十一屆紅十字會上,代表們再次審議了這個問題,並建議在世界範圍內規定一天為"紅十字"日。1948年協會執委委員正式建議把紅十字會的創始人--享利.杜南的生日--5月8日定為"世界紅十字日"。同年,這一建議獲得協會理事會第20次會議批准。此後,每年的5月8日協會和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領導人都要為紅十字日發表祝詞,並結合當年的工作重點組織活動。以此來宣傳紅十字宗旨、任務和活動計劃。
世界衛生日
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
1948年4月7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成立,9月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該組織決定每年4月7日舉行世界衛生日活動,向全世界提出一個供人思考的問題,以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並圍繞這個中心,通過召開醫學會議、在報刊上發表文章以及開展報告等活動形式進行慶祝。例如癌症、心血管病、飲食學、母乳喂養、兒童保健、殘疾人、老年人問題等,都先後被列為世界衛生日的中心議題。
世界糧食日
1979年11月舉行的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確定:自1981年起,將每年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並提出了"糧食第一"的口號。聯合國糧農組織創建於1945年10月16日。每到這天,世界各國政府都要圍繞發展糧食舉行紀念活動。
國際科學與和平周
1988年第43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把每年11月11日所在周,定為"國際科學與和平周"。
自1989年起,我國已成功舉辦了5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大型紀念活動。每年全國幾十個城市幾千萬人次參加各項活動,充分反映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以及對發展科學、振興中華、行禮人類的堅定信念
1994年"國際科學與和平周"的宗旨是:發展科學、振興中華、保衛和平、造福人類。
全國土地日
1991年5月24日,國務院第83次常務會議決定,為了深入宣傳貫徹《土地管理法》,確定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頒布紀念日,為全國土地日。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我國農業面臨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工業化進程加快的巨大需求壓力,又面臨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和基礎設施薄弱等因素的嚴重制約,形勢相當嚴峻。
1978~1994年全國耕地凈減少192萬公頃,而人口增加2~3億,人均佔有耕地由1.55畝減少到1.19畝。據有關部門預測,全國人口到本世紀末,將達13億。人口多,人均佔有耕地少、耕地後備資源不足,這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情。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每寸耕地,切實保護耕地,是關係到民族前途命運的大事,在我國具有特殊的意義。
全國安全生産周
按國務院要求自1993年起,由勞動部主管全國安全生産及事故宏觀管理工作。勞動部決定每年五月選擇適當時間舉行安全生産周"宣傳教育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