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世界十大自然災害(截至1990年)
發 生 時 間 |
發 生 地 點 |
災 情 分 類 |
死 亡 人 數 |
1920年 |
中 國 北 方 |
旱 災 |
50萬 |
1920年 |
中 國 甘 肅 |
地 震 |
24萬餘 |
1923年 |
日 本 關 東 |
地 震 |
10多萬 |
1928-1929年 |
中 國 陜 西 |
旱 災 |
250萬 |
1937年 |
印度加爾各答 |
颶 風 |
30萬 |
1943年 |
印度孟加拉等 |
饑 荒 |
350萬 |
1943年 |
中 國 廣 東 |
旱 災 |
3萬多 |
1970年 |
孟 加 拉 灣 |
風暴潮災 |
50萬 |
1968-1973年 |
|
旱 災 |
150萬 |
1976年 |
中 國 唐 山 |
地 震 |
25萬 |
自然災害的發生,從時間上來看,有突發性和緩變性兩種形式。突發性的災害,一般發生在一瞬間到幾個小時或幾天之中,如地震災害;有的從發生到發展可以延續幾個月,例如蟲災、乾旱災害等。緩變性自然災害,又叫環境災害,要經過較長的時間的積累,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災害,則發生在幾年、幾十年以至上百年。
“天災人禍”,自然災害産生的原因,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為的原因。許多自然災害的形成,打上了人類的“記號”:
—有的純粹是人為原因,人們對環境、自然資源的不合理利用與掠奪性開發而引起的。如水土流失、洪水災害、滑坡、泥石流、酸雨等;
—有的是人類活動觸發的,如過量地抽取地下水,導致地面下沉,特別是沿海地區,還發生海水倒灌的現象,使地下水鹹化;
—有的則是人們對災害防範不足或處理不當,致使災情加重,而釀成誘發性的災害。如對颱風、地震的預報,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防治,成為隱患。
由此可見,地球上發生的許多自然災害,同人類活動嚴重地破壞了自然環境有關,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
為了生存,人類同自然災害進行了不屈不擾的鬥爭。人類在同自然災害抗爭中,認識了自然災害産生的原因、規律,掌握了預報自然災害的手段和方法,總結了防災、救災和減災的經驗教訓,從而避免了某些自然災害的發生和蔓延。例如,人們修建水庫,調節河川徑流,以減輕水旱災害;植樹造林,以減弱風災,減少水土流失,防止泥石流和滑坡等。
減災、防災,都是為了保護環境、保護人類。1989年12月,第44屆聯合國大會作出決議,從1990年開始,把20世紀的最後的十年,作為“國際減災10年” ,目的是通過國際上協調一致的的行動,減輕由於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生命損失和財産破壞,以及社會和經濟的停頓。聯合國還同時還決定,每年10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三為“國際減災日”。
自然災害及其特點
歷史上,我國就是一個多災的國家。地質災害、氣候災害、環境災害,是我國的三大自然災害。
一、地質災害地質災害是自然災害的大家族,包括地震、火山噴發、山崩、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和地裂縫等。地震是地質災害的禍首。我國是世界上地震頻繁的國家,從下表中可以看出:我國因震災死亡人數,佔世界震災死亡總人數的半數以上,比例之高,令人震驚。
中國和世界震災死亡人數對比(1700-1980年)
時 間 |
死亡千人以上震次 |
死亡總人數(萬) |
中國/世界
(%) |
世 界 |
中 國 |
世 界 |
中 國 |
1700-1900年 |
106 |
25 |
160 |
35 |
22 |
1900-1980年 |
623 |
31 |
120 |
61 |
50 |
二、氣候、水文災害氣候、水文災害包括水災、旱災、風災、寒潮、熱浪、厄爾尼諾現象等。自古以來,我國就飽受旱澇之苦,素有“治國先治水” 之説。根據史載,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49年的2155年間,我國共發生了1029 次較大的水災,平均每2年發生一次。其中,死亡在萬人以上的特大水災,僅在本世紀內就有20 次之多。1950年以來,全國所有的大江大河幾乎都發生過大洪水。90年代,我國的水災頻仍。1998年,全國受災面積達2578萬公頃,成災面積1585萬公頃,受災人口2.3億,死亡3600多人,全國直接經濟損失為2484億元。這年的夏季,長江、松花江流域還發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災害。據不完全統計,僅湖北、黑龍江兩省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560多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