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活動與科學鍛鍊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07日 14:42
臨床資料表明,從事腦力勞動、靜坐較多。缺乏體力活 動的人,冠心病的發病率明顯高於體力勞動者。在非洲的某 些地區,雖以肉類為主食,但由於他們的體力活動較強,冠 心病的發病率並不高。
體力活動不僅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增強身體的新陳代 謝,還能增強脂質的氧化消耗,使血脂下降,減少和避免脂 質沉積在血管內壁上,有利於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性改變。體力活動能防止肥胖,降低血壓,消除神經精神的疲勞,改善 心臟血液灌注,增多冠狀動脈的側支循環,起到保護和改善心臟功能的作用。
體力活動並不是沒有限制的。怎樣掌握體力活動的質和 量,這要取決於許多不同的因素,如心臟狀況,年齡與身體 狀況,運動的類型,運動的形式,運動的速度等。
運動可使迷走神經張力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血 液中兒茶酚胺分泌增多;血液中生長激素含量增多。這些作 用可使心率加快和心排血量增多。血液中游離脂肪酸的含量 雖在運動中減少,但在運動後可迅速回升,而且多數可以超過運動前水平。
心臟病患者對活動與運動的反應與正常人是不同的,活 動與運動對心臟的影響也因年齡不同而異。有人報道,兒童 期若每天堅持游泳,可使冠狀動脈毛細血管數量增加,冠狀 動脈的內徑加大;而在成年人只能使冠狀動脈的管徑加大; 到老年時兩者均無明顯改變。因此,活動與運動的量及種類 必須考慮年齡這個特點,尤其對已有冠心病的患者更為重 要。
流行病學調查及研究證明,有規律的運動能改善心血管 功能和減少活動時心肌的耗氧量。經過一定訓練的人完成某 種任務時心臟所作的功比未經過訓練的人所作的功要少。另 外,運動也有助於控制其他發病因素的危險性。
有益的活動只限于需氧活動,如散步、行走、慢跑、 慢騎自行車以及游泳等。要儘量避免有閉氣動作的活動如舉 重、握持等。活動與運動需要有規律性、持久性,而且只限 于中等強度的活動。活動的量可用心率來測定。每週只要有 3天堅持半小時的活動,就可達預期效果。每個人都應有一 般性活動的生活方式,如早晨打太極拳、練氣功、做健身 操,晚飯後自由散步,星期日去公園等。對那些耍做劇烈活 動的人,凡35歲以上或有冠心病易患因素者,均應先做運動 心電圖。對有明顯冠心病發病因素者,不提倡劇烈活動,如 需做劇烈活動,則應在嚴密監護下進行。
劇烈的體力活動可引起各種心律失常,如早搏、房性心 動過速、心房撲動、心房顫動及房室傳導阻滯。即使心電圖 正常的人,劇烈的活動也能誘發心房顫動。在運動中發生早 搏的情況有如下幾種:休息時就有早搏,不受運動的影響(不常見);休息時有早搏,運動中早搏減少或消失(最常 見);早搏由運動引起,或因運動而加重。靜息時的早搏如 無心臟病症狀,常無重要意義,尤其在年輕人,偶發早搏一 般不增加猝死率,也不表示有明顯的心臟病。已有冠心病表 現或早搏較複雜時(多源性早搏、頻發或連續發生的早搏), 可增加猝死率。這樣的早搏不僅不能活動,還應給予有效的 藥物治療。另外,運動前有早搏,在運動中消失的現象,不 僅見於正常人,也可見於各種心功能不正常的息者。
正常人運動後出現早搏經常可見,年齡大或因運動心率 增加快者,其早搏發生率高,心率<120次/分為10%,心率 >150次/分為50%。有一組報道,在884例次極量運動員中, 運動後61例出現早搏,年齡越大早搏的發生率越高。早搏多 起源於右室,所以説無重要臨床意義。因而不能説運動後出 現早搏就有明顯的心臟病。
但也有人總結,17~25歲的正常人,在進行中等程度運 動後,常發生竇性心動過速,心率可達160~180次/分,其 他心律失常極少見;但在老年人運動後引起早搏和其他心律 失常者並不少見,可能與冠狀動脈及心臟的功能狀態有關。 所以,除非有特殊情況,如劇烈活動引起體力耗竭,中毒症 狀,藥物影響或過量飲用咖啡等,否則運動後出現頻發早搏 或陣發性心動過速,應視為異常現象。因為此種心律失常不 會在正常的年輕人中出現,但在心肌異常中屢見不鮮。有時 在心肌勞累加重時出現,有時伴有ST-T改變。所以多數學 者認為多源性早搏或二聯律形式早搏是異常表現,如連續發 生,尤其數目很多時,可使心搏量和冠狀動脈血流量明顯減少。
活動與運動並不是對每一個冠心病患者都適合,它最適 合於穩定而有症狀的勞力型心絞痛患者;還可為拒做手術或 冠狀動脈旁路手術後的病人提供一種治療方法;也較適合於 長期不活動現在恢復活動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此外,對於 原發性高血壓和心律失常者,可作為輔助治療。但對心力衰 竭和有症狀的室壁瘤患者則有害無益;對進行性心絞痛和未 控制的心律失常患者也有一定危險;對於正在進行心得安治 療的病人,活動或運動時應持慎重態度。
活動與運動的原則:運動前先做一次心電圖;運動的強 度以使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70~85%即可(測量最大心率, 必須採用心電圖監測,一旦發現缺血樣改變,醫生會告誡病 人不要再增加運動心率);運動應為有節律的重復活動, 例如散步、緩行、跳繩、騎自行車、游泳等。運動的時間,以達到上述心率時並保持20~30分鐘為好,運動前應有5~ 10分鐘的準備活動,可做一些有規律性的重復的輕度活動, 以使脈率逐漸增加至運動時的脈率,運動後也應有5~10分 鐘的恢復活動,以使四肢血液逐漸返回至中央循環。如有條 件,運動前也可先做動態心電圖檢查,千萬不可盲目地進行 活動與運動,否則,可能使心肌缺血加重而導致危及生命的 心律失常。由此可見,活動與運動既可防病,也可治病,還 可查病。但如掌握不好則有害無益,如登車試驗引起心肌缺 血加重和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例並不罕見;盲目地進行活動與 運動引起突然死亡者,近年來也明顯增加。
《健康之路》開通直播互動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