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男人的西藏 女人的歐洲 |
|
|
|
|
|
很早的時候,西藏是男人心靈的歸宿。 那座雄渾的,讓一切野心匍匐的的高原,成為所有在都市中疲憊不堪的男人的"麥加"。在所有有關假期的憧憬中,"我要去西藏"在一段時間內總是從男人的嘴裏脫口而出。想象西藏的風割在自己的臉上,煢煢獨行于高原之顛是男人最美的夢境。但是,日子一天天過去了,西藏之行終於沒有實現,慢慢的西藏就變成了一塊心病,隱隱的藏在男人的心頭。在遺忘光顧之後,西藏這個詞便成了一聲嘆息,甚至乾脆就是回避。 西藏對於女人而言,則顯得有點不合適宜。在一片安靜了幾千萬年的土地上,女人的聲音實在太喧囂了。那種甚至有點木訥的安靜中,實在容不下太多的鶯歌燕舞。西藏似乎更習慣與男人面對面。 那種男人之間特有的邂逅,向山一樣遙遙地相望,最終一定是沉默。 歐洲也是安靜的。但是它的安靜與西藏卻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説,西藏是一種安詳和默然的話。那麼歐洲有的卻是安逸和寬厚。很多從歐洲歸來的男人在提及歐洲的場合裏,表現得猶豫不決。而涇渭分明的女人卻將興奮溢於言表。 很少有男人會願意第二次去歐洲旅遊,因為在那裏,男人與環境總有一種隱隱的,難言的隔膜。相比之下,澳洲的沙漠,南非的草原,亞瑪遜的雨林似乎更符合男人的憧憬。美國的繁華讓男人産生淘金者的衝動,而歐洲的安逸則讓人感到隱約的失落。"歐洲只屬於歐洲"它寬厚但並不真正開放。 女人對歐洲的感受則完全不同。一種普遍的説法是這樣的:歐洲的空氣適合女人的生存。甚至在印象中,似乎歐洲的一切對女人都極富吸引,意大利的建築,英國紳士風度等等。在歐洲,女人會有一種被環境擁抱的感覺,從東方來的女人就顯得更加柔弱。歐洲向女人們袒露出來的笑容在印象裏,與李察基爾很相似,迷人但不安全。女人有時候很喜歡不安全的感覺。不過,這或許恰恰體現了歐洲變得日益懦弱。至少聯想中世紀的歐洲,更多的人腦海中出現的是騎士或者宗教而不是地中海溫潤潮暖的季風。一個漸漸女性化的地方意味著它同時是一塊漸漸喪失風格與內容的土地。 實際上當美國式的狗仔隊瘋狂追擊王妃的時候,連形式上的古典都不存在了,那只是一種回憶。一種只有髦耋老人才可能會有的回憶。世界上最大的懦弱莫過於懦弱者甘於乃至沉迷于懦弱了。 歐洲越來越象個花瓶男人。俾斯麥,尼采已經安靜地遠去。今天,歐洲連唐吉坷德都不會再有了。那些構建歐洲內涵的人死去了,只剩下華麗的包裝與一些有關驕傲的蛛絲馬跡。正是那些隱約的痕跡讓東方的男人感到壓迫。他們可以體驗到成為高原中的一棵草的感覺。只是不知道,讓女人感到性感的歐洲是什麼? 記憶中清瘦的騎士?還是紅磨房中SHOW?
| 責編:王卉 來源:南方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