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南部山區,由於特定的人文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至今還完好地存留了數以萬計的明、清時期的古
民居,這些被稱之為中國建築史上的瑰寶之一的徽派建築,或依山、或傍水,高低錯落,灰白色的墻、青黑色的
瓦,富有韻律的馬頭墻,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秀美、寧靜,如畫如歌。
八十年代初學攝影時,曾匆匆走過歙縣的幾個村落,不論是幽深狹窄的石板路,鱗次櫛比的宅院,精美絕倫
的石雕、木雕、磚雕,還是古樸恢宏的祠堂以及它處十分鮮見的各種石牌坊,都使我永難忘懷。當時亦拍攝了幾
張還算滿意的照片,但畢竟對這一切都是那麼陌生、無知,只能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留下了許多無以彌補的
遺憾。
時隔八年,在我編著完成了《杏花 煙雨 江南》《京都衚同略》之後,我終於又有機會再一次踏上了赴皖南
之路......
皖南古民居分佈極廣,從哪開始呢?儘管有資料,有重點,但直到坐在了南京至黃山的火車上,仍未最後確
定......細雨霏霏,挾著油菜花的清香飄然灑落,不絕於窗,使人心曠神怡。
翌日,安閒地吃完早飯,便開始在村子裏漫遊。春日的陽光下到處都瀰漫著一種純樸、祥和的鄉土氣息。散
落于村中的古民居很多,基本是清中、晚期至民國的,有的相當完好,只是那些曾經潔白亮麗的高大墻壁,歷經
長年風雨的沖刷變成了斑斑剝剝的灰白色,滲透出沉沉的歷史感和淡淡的懷舊情緒,我迅速地拍攝起來。
不經意中,我們來到古南陽鎮的正街,路面上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由於年代久遠表面都已磨出了亮光,
街兩邊全是一個接一個的商鋪,雖已破舊,但你依然能體味到昔日的繁榮。
下雨了。
小雨,似有似無,泌人心脾,路面上積起一個個躍動的小水洼,閃爍著幽幽的光。綠葉更綠了,青瓦更黑了,
這種空蒙迷離正是我希望的,我以為在雨中拍老房子才最有韻味。邊拍邊走,不覺間來到了江邊村口,路的盡頭
有一座臨江的過街閣樓,現在是陳村文化站所在地。當我站在閣樓的花窗前,驚異這閣樓造型的別致獨特和江岸
風景的綺旎時,小翟告訴我,這是踏歌岸閣,這是汪倫送別李白的古渡口,這是桃花潭!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的這首千古絕句,是孩提時媽媽教我背誦的許許多多詩詞中的一首,數十年過去了,卻依然清晰地印在
腦海裏。閒時,于白雪、孤燈、月下,我會感慨于斯,嘆高山流水......而奇怪的是這麼多年裏我竟從未想到過
這桃花潭到底在何處?是否如這詩句一樣迷人?或要前去尋訪憑吊......
- 也許這就是天意!我輕嘆。
桃花潭不大,位於青戈江西岸的峭壁之下,潭水清冷幽深,潭邊怪石桀立,老樹紛披。其上有懷仙亭,在
這細雨紛飛時,佇立其中,感今懷古,真可謂人生一大快事。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只可惜
沒有佳人與酒!
從祠堂出來,已日薄西山。還有那麼多地方未能造訪,只能寄希望於下次了。晚飯時,我們盡情縱酒,為皖
南之行令人激動的開始,為我與翟軍的相識,為陳村悠久的人文歷史和保存良好的古建築,為青戈江畔秀美的風
光,為桃花潭。
是夜,我夢別桃花潭。一葉扁舟,隨江水緩緩而行,舟頭我與李謫仙飲酒吟詩,十里桃花,清香撲面,遠處,
傳來汪倫踏岸擊節、依依不捨的歌聲......
附:一顆平和心 留住徽居美(馬未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