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的態度
二次大戰結束後,世界産生了一股登山熱潮,在四方蜂擁而至的情況下,登山者漸漸失去了遠有的態度,幾乎是瞬息間,登山變成了休閒遊樂的節目,或是年輕人消耗體力的方法,因此也發生了更多的山難事件。但更令人難過的是,從登山中,可以看出公德心的低落,已經到了使人無法忍受的地步。曾有一年冬天,在日本北阿爾卑斯山五軒小屋中,一群冬季登山家們,穿著靴子,直接進入小屋內,把門、窗、地板等拆下來焚燒,以便取暖;從儲藏室中取出米、味精,任意實用;甚至臨走時還帶走毛毯,當小屋的主人回來看到滿屋的零亂,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才得以建造的小屋,一夕之間,竟被破壞無遺,怎不另他們悲憤?也難怪他們生氣的説,準備一器物破損罪來告發那些不守公德的登山者。
我不禁要懷疑,一個有豪氣征服山嶽的登山家,如何會做出這樣的事來?也由此可以想見,整個山嶽在他沿途的破壞中,已到了如何不堪入目的地步?想起來,這實在是很使人悲痛的行為,不但反應出公德心的低落,更直接的破壞了上帝賜予我們的美好大自然,像這樣的人,如何有資格成為社會的一份子?不過此時再來指責當今教育的缺陷或者社會風氣的敗壞,也都顯得多此一舉,只能説,像上述那樣的破壞者,根本就沒有資格做“正式”的登山行動。
曾有一位大學的登山隊員,竟大言不慚的在我面前説:“我在山上烤過雪鳥吃。”當時我吃驚的程度,不亞於聽到世界大戰的爆發,我在想,這種人將來到了社會,能夠做哪種事呢?(在日本,從一九五四年十二月,政府即明令把雪鳥、羚羊、鶴等指定為特別天然紀念物,以保護這些動物。特別天然紀念物等於國寶,禁止捕獵,違反者按照法律處罰。)在一陣激情趨於平靜後,我在心中安慰自己,這些愚劣份子只是少數,相信大部份的人仍是有良知的可靠人才,是國家的中流砥柱;想到這裡,我還是樂觀面對將來。
保護自然
傳説,大自然創造了人類,而現在人類卻忙著改變大自然的面貌。在山路中,不時可以發現,我們是如何的改變大自然的原來形象:滿地飛舞的紙屑、生銹的空罐頭、斷了枝的枯木,這就是我們回報給大自然的?而且,最不幸的事情,就是現在山已被投機者利用,在美化環境的理由下,整座山變成商品,採用人工來改造,使山成為遊樂休閒區,假期中,大家接踵而至,留下了更多的垃圾,破壞了更多的原始森林,日以繼夜的企圖“改造”自然環境?和這種行為相比較,把雪鳥烤著吃,反而較能令人忍受。還有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在促使人類破壞大自然,其中之一就是開建多用途的水壩(這種工程對人類有益,還算好);其他像設立纜車、建設觀光道路等,也一一在各處競相施工。不過,大家借著開發的名義,卻無意中破壞了大自然,尚且情有可原;但是有少部分人士為圖利,而在山上大肆砍伐,這就不可原諒了。再加上一些未經訓練的遊客,假期中坐著巴士上山,在一陣嘻鬧後,下山時,留下遍地垃圾,如此情景,怎能不為大自然一掬同情之淚?
…………
自然環境再繼續被人工化的話,將來越來越俗氣,而人們再不好好地愛護,終有一天,我們不懂什麼是自然的本質。所以,保護自然環境的觀念,應該是登山者在學習登山技術以前,要深深了解的問題。
願所有登山者,都能領悟到自然對人類的貢獻,而繼之以愛心來保護它,無論山上的一塊岩石、一片樹葉,都應該保持原來的面貌,讓大自然充分活躍于我們眼前,以提升純粹的人性,在流汗攀登之際,體會出登山的真正精神。(摘自《登山技術入門》,日本登山學校編,王芝芳 譯,台灣大孚書局出版,1992年9月出版。由李陶編輯及提供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