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黃曉琦 2003/3/15)
Finsch是一個人口簡單的鑽石小鎮,離金伯利大約有一百六十公里,那裏的居民幾乎都是鑽石公司的員工,到了週末大部分回到位在金伯利的家,球場、咖啡廳和健身中心都鬧空城計。我們前往一個俱樂部,在廣場前遇到少數和家人一起出來活動的鑽礦員工,經説明來意後,雖然這些人對我們極為想要知道的那段作業過程也不是十分清楚,但我們終於明白為什麼那段過程不但不允許拍攝,連公司內部的最高階主管也三緘其口的原因了。
據了解原來所有的員工進入鑽石公司工作時都必須得簽署一個協議,雙方基於互相誠信原則,員工不得對外談論有關鑽石的話題,同時鑽石完整的生産過程,全公司只有五個人能知道所有的細節,管控相當嚴密。
我們採訪到一個在安全部門工作的主管,提出了許久以來的疑問,既然能在礦底下看到鑽石的幾率如此微渺,這麼嚴密的保安措施是否有必要?同時如果礦工真的在地底下發現了鑽石,又有什麼相應的辦法可以防止被私下運走?我們離開礦區之外採訪到的每一個員工都説,這樣的規定是必要的,的確不應該每個人都能任意的隨處談論跟鑽石相關的工作細節,同時因為鑽石的單價太高,即使有一丁點的鑽礦被拿走,都可能造成相當大的損失;儘管我們從輸送帶上的石塊堆中,無法明確分辨哪些含有鑽石,但礦工們還是有自己一套辨認的方法。為了獎勵並鼓勵員工誠實,公司訂了一個規定,如果礦工們在地底下發現鑽石,必須立刻通報安全部門,同時發現者可以得到鑽石價值的三分之一以作為報酬。安全部門的那位主管告訴我們,2000年的時候就有一個礦工真的發現了鑽石,並且得到了應得的報酬。
每次在採訪結束後,照例我都會請受訪者寫下他們的名字和職稱,這次在採訪完安全部門的黑人主管後竟出現一個小插曲,他看著我遞過去的紙跟筆,誤認為我是跟他要簽名,還問我該寫給誰,從來就沒跟人要過簽名或簽名照的我當場臉上多了三條黑線,只能回頭跟導演扮鬼臉。
寧靜淳樸的金伯利小鎮,豎立著南非的鑽石集中地,奧本海默大樓,所有的鑽石在運往國外之前都必須得經過這棟大樓,儘管現在的金伯利已經不復1870年代時,住著五萬名鑽石礦探勘者的生氣蓬勃,但仍然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陸續告別了黃金與鑽石的城市之後,我們將朝南,往“地球上最美麗的海角”,開普敦前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