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西線
北線
南線


  非洲奇跡——拉裏貝拉岩石教堂


(文:葛劍雄)



  我曾在四川樂山,觀賞過用整座山峰鑿成的80多米高的大佛。我曾登上昆明西山,讚嘆過一塊岩石上雕縷成的龍門。虔誠的宗教信仰往往能産生不可思議的巨大力量,驅使信徒去完成驚天動地的偉業。但當我走進埃塞俄比亞拉裏貝拉的梅法哈尼阿萊姆(救世主)教堂時,還是不得不感到難以置信的震驚——這座高11米、長33米、寬23米,有28根石柱的大堂竟是在整塊岩石上鑿成的!而這樣的教堂現在還有11座之多!
  儘管我事先看過一些資料,但是抽象的數字並沒有給我太多的意外,何況我這一路經歷了很多阿拉伯、迦太基、希臘、羅馬、埃及、努比亞的歷史文化遺跡?而且昨天傍晚我們的車隊曾經過它門前的公路,看到的只是一片像建築工棚一樣的鐵皮屋頂的腳手架。只是當我在晨曦中沿著在岩石上鑿出的臺階一步步下降至教堂的大門(當然也是鑿在岩石上的)時,我才一步步感受到它的巨大和宏偉。
  公元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統治羅哈一帶的拉裏貝拉國王控制著今埃塞俄比亞北部和周圍的廣大地區。依仗強大的國力,這位篤信基督教的集中5000名工匠,花了30年時間,鑿成這批教堂。1221年拉裏貝拉去世,他的遺體就葬在其中的戈爾戈特教堂。現在覆蓋在這片教堂上的屋頂和腳手架,是為了使這些有800多年曆史的世界文化遺産不再受到風沙烈日的侵襲。現在每座教堂都有專人看護,教堂內部不允許用閃光燈攝影,部分區域不對遊人開放,儘量避免人為的破壞。但直到1977年,它們還沉睡在海拔2600米的高山荒莽之中,不為外界所知。或許正因為如此,它們才能夠保存至今。
  拉裏貝拉一帶覆蓋著很厚的火山岩,這些教堂按地形地勢,集中分佈在三處。同一處的教堂之間都有地道、深溝或岩洞連通,形成一個整體。從它們的形狀、結構和周圍的地貌觀察,都是先選擇合適的岩石鑿成整體,然後再雕鑿其內部結構的。因此這些教堂的每一部分,除了木料大門外,都與整座山岩連成一體。這些教堂與其説是建築物,不如説是鬼斧神工的巨型工藝品,並不因為材料的單純而顯得呆板。如果説阿萊姆教堂是以大取勝的話,其他教堂就各有韆鞦。就在它不遠的一處山坡上,你可以看到一個立體的十字架,穿著白衣的教徒正圍著它祈禱。走近時你會發現,這是一座深入地下20多米的十字形聖喬治教堂,遠處看到的只是它的屋頂。它與四週與由深溝分隔,並且有地道連接其他教堂,有通道進入旁邊的山村。埃曼紐爾教堂被稱為紅色教堂或紅墻,因為它的外墻都是紅色的火山岩,而這些岩石又被雕琢得像木材一般,可以看到線條分明的橫樑和門框。瑪利亞教堂內部的裝飾更加精美,天花板和拱券都以浮雕和彩色組成形態各異的圖案。那座雙子教堂從外面看連成一體,進入內部後卻發現是兩個結構不同的大堂,中間有地道相連。每座教堂旁都有排水溝,有的還有水井。
  當年拉裏貝拉國王動用如此大的人力物力,造就如此奇跡,固然是出於宗教虔誠,但也是天時、地利使然,既為形勢所迫,也充分利用了地理環境。
  從公元7世紀後,阿拉伯人大規模擴張,伊斯蘭教的影響逐漸遍及西亞、北非,並向南滲透,處於今埃塞俄比亞北部一帶的基督教徒受到極大的威脅,他們與基督教世界的聯絡被隔斷,朝聖活動被迫中止。為了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也為了生存,一些教徒只能將教堂遷往高山之巔或岩洞之中,往往只能靠繩索攀登,由地道連通。拉裏貝拉教堂群的建造正是適應了這樣的需要,無論是教堂的構造和相互間的聯絡都反映了防衛的考慮。當我們沿著一條20米長的地道來到一處出口時,前面還有一段地道可以進入一座教堂內部,但那段地道的兩端都可以關閉,顯然是為了確保安全。另一方面,這一帶缺乏適用的木材,卻到處覆蓋著厚實的火山岩。否則,拉裏貝拉以同樣的人力物力完全可以建造更大、更多、更壯觀的教堂。而如果這裡不是火山岩,或者火山岩已經風化破碎,或者是堅硬緻密的花崗岩,拉裏貝拉就只能望山興嘆。從這一意義上説,這一非洲奇跡是自然和人類共同創造的,也是這一段歷史的忠實記錄。
  拉裏貝拉目前還只有居民千余人,但自從這些岩石教堂被重新發現並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以來,遊客、信徒、記者、考古學者、研究人員紛至沓來。我們拍攝時正是星期天,從清晨5點開始,穿著白衣的信徒就從四面八方涌向教堂,有的入內參加從6時開始的禮拜,有的圍在教堂周圍祈禱。
  唯一的不愉快是這裡無所不在、無時不有的蒼蠅。因此,不少人手裏拿著一段樹枝,以便隨時拂動驅趕,有的小孩還將樹枝送給我。我在説話間,忽然感到喉嚨口有什麼東西,好不容易嘔出,發現口水中竟有一隻蒼蠅。趕快在臉上、手上涂上防蚊膏,大概是涂得多了些,後來用手一摸,臉上粘著一隻死蒼蠅。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