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葛劍雄)
昨天下午剛到達馬拉喀什的旅館時,就見到了哈比卜先生。他是中國摩洛哥摩托車有限公司的摩方總經理,特意和副總經理、中方的曹宏運先生一起來迎接我們。哈比卜先生能説英語,他對我説:“把這裡當成你的家,隨時歡迎你們來。”説實話,當時我只當成熱情的客套話,並沒有太在意,誰知哈比卜先生今天就邀請我們去他家吃“咕斯咕斯”。雖然翻譯許易春和地陪葉凱已經向我介紹過這種阿拉伯人喜愛的食品——一種用硬麥粉加上牛肉、雞肉和各種蔬菜做成的美食,但能在阿拉伯人家裏享用畢竟是難得的機會。何況聽説由於製作複雜、費時多,一般阿拉伯人家一年也難得吃上幾回。
我們的車隊駛出馬拉喀什城,不多時就折入路邊一條小巷,巷子盡頭就一座尚未完工的住宅,旁邊還有一片正在開挖的地基。在一望無際的原野後面,高聳著白雪皚皚的馬特拉斯山脈。哈比卜先生在城內有住宅,為了招待我們這十多位中國客人,特意安排在他這座新宅。另一個原因,大概是為了讓我們了解他與中國合作的計劃,在宅旁地基上將建一座有240個床位的旅館,不僅將與中國的企業合資,今後還將接待更多的中國人。
走進大門,但見十字形的過道分割成四個大客廳,兩旁各有四個臥室和兩個衛生間,整個住宅有600平方米。哈比卜先生的弟弟介紹説:阿拉伯人家裏最重視客廳和廚房,因為他們喜歡一家人住在一起,客廳是主要的活動場。而哈比卜兄弟是企業家,來往的客人多,今後還會有更多的中國客人,所以客廳要建得特別大。客廳和過道間都是敞開的,開道中心還開著天窗。這裡夏天的氣溫高達40-45攝氏度,雖然現在都已用上空調,但還保持著阿拉伯傳統建築的特別。靠門前的一座客廳已經鋪上地毯,放上長沙發和靠墊,擺著桌椅。其他幾間還有工人在裝修。
哈比卜先生兄弟陪我們來到廚房,但見桌上放滿了各種製作“咕斯咕斯”的原料,家裏的女眷和女工正在忙碌著。其實,準備工作從昨晚已經開始,硬麥粉得提前浸泡,還要加上檸檬汁等各種調料。鍋臺上放著洗盡的肉雞、牛羊肉和切好或腌過的胡蘿蔔、洋蔥、蕃茄、橄欖、椰棗、辣椒、豆子、苦瓜,還有些我不知道的蔬菜和調料,有人正在往一個大的蒸罐中放入食鹽、胡椒、檸檬汁,還撒入一小包一小包的藏紅花,據説是為了給成品染上紅色。做一次咕斯咕斯至少要三四個人準備和配合,女主人少不了一番忙碌。儘管現在已用上了煤氣和現代化的廚房用具,但製作的過程還保持著傳統的特色。
為了不影響廚房內繁忙的工作,我們回到客廳。哈比卜的弟弟領我參觀他的臥室,並從櫥裏取出阿拉伯長袍,換下了剛才穿的西服。他還熱情地取出一套,讓我試試,還給我戴上一頂阿拉伯帽。當我回到客廳,幾個鏡頭都對了上來,都説我還真有點像阿拉伯人。一回兒鏡頭又轉到後面,原來許易春與黃海波也成了阿拉伯人。哈比卜先生見我歡喜,建議我今天就穿著阿拉伯長袍用咕斯咕斯。
三個半小時後,第一道咕斯咕斯端上桌來,只見一個佔了大半個桌面的瓷盤上滿滿堆著色彩豐富的食品。四圍就放著幾個小碟,放著切細的蕃茄、青椒、橄欖等,還有幾碗濃湯。我學著哈比卜弟弟的樣子,先洗凈手,在身上鋪上餐巾,再用小匙將湯澆在靠近的盤內,然後用右手抓起一團和著湯的麥飯,用手指和成一個飯糰。哈比卜先生捏了幾下,又放在手心抖了幾下,一個小圓球已經成型,一下放進嘴裏。我捏來捏去,不但圓不了,反而越捏越散,趕快分批放進口中。第二次我多放了一點湯,總算粘起來了,雖然還成不了小球,放進嘴巴畢竟方便多了。我問哈比卜先生為什麼要這樣吃,他説這是他們古老的傳統,因為咕斯咕斯一般很燙,用手抓可以知道是否適宜,不會燙了嘴巴。我們的當地翻譯沙姆斯丁卻説了另一個故事:小孩往往不願好好吃飯,母親就將咕斯咕斯捏成大小不同的球,還稱之為“國王球”。小孩好奇,會選不同的球吃。不過我注意到同桌的一位客人和哈比卜先生是用湯匙吃的,就問是什麼原因。據他們説,現在有了這些餐具,不少人已不再用手抓,兩種方法都可以。看來傳統總是在不斷地變化。開席時我問主人,為什麼不見女士入席,他説按規矩婦女不能和客人一起吃飯。據説,每道飯菜撤下後再供婦女們吃,不知這個規矩什麼時候會改變。
有那麼多調料和食品在一起長時期浸泡烹飪,這種麥飯的味道自然特別特別鮮美,中間的牛肉和其蔬菜也都非常可口。我們大口抓飯,大塊吃肉,卻沒有顧到為下一道留下餘地。第二個盤子裏是四個烤透的雞,同時上來的是摩洛哥麵包。將撕成小塊的麵包沾上烤雞汁水,味道特別好。可惜我們已經吃了很多,烤雞肉已吃不了多少。最後還有大盤的水果,甜茶和咖啡。此時已過近3點,我們下午還有採訪,只能匆匆告別,否則主人一定留你慢慢品茶聊天。
再次握住哈比卜先生的手,他還是那句話:“這裡就是你的家,隨時歡迎你來,明天,以後都可以。”今天的咕斯咕斯已經告訴我,這是真誠的邀請,是珍貴的友情,我會永遠記住。
2003年3月1日于馬拉喀什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