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非洲縱覽
非洲奇景
奇異裝扮
文化非洲


  背景介紹 > 文化非洲 > 跳起歡快的“恩戈瑪”

跳起歡快的“恩戈瑪”

(文:江愛民)

我以前對歌舞不感興趣,但是在東非這幾年,由於採訪的緣故,總是能在各種各樣的場合“遭遇”舞蹈,其中既有國際會議的前奏,也有迎接領導人的儀式;既有群眾集會,也有小型聚會;既有舞臺表演,也有露天狂歡。聽著那鏗鏘有力的鼓聲,踏著那鮮明歡快的節奏,非洲人抖動雙腿,扭起臀部,興致勃勃地跳起來。受這種氣氛感染,我也不由自主地晃動身軀,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之中。

東非人稱歌舞為“恩戈瑪”,它在斯瓦希裏語中是“鼓”的意思,因為鼓是舞蹈的主要伴奏樂器,所以,恩戈瑪遂被引申為異彩紛呈的東非民族舞蹈的代稱。隨著時代的發展,恩戈瑪逐漸從民間走上舞臺,為更多的人所認識和欣賞。雖然它們的形式發生了一些改變,但其粗獷歡快的風格依舊。

東非有200多個部族,幾乎每個部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恩戈瑪。“沒有舞蹈就沒有非洲生活”,確實如此。非洲人白天跳,晚上也跳,有時通宵達旦地跳。他們迎賓時跳,過節時跳,祝壽時跳,結婚時跳,添丁時跳,舉喪時也跳。有人説,除睡覺之外,非洲人有一半時間是在歡歌狂舞的節奏中度過的,這話雖然有點誇張,卻反映了非洲人酷愛舞蹈的性格特點。我們記者站的黑人僱員來自烏干達和肯尼亞邊境的布西亞,他幾乎整天手持收音機,一邊聽著節奏明快的音樂,一邊扭個不停。有一次我看見他在院子裏揮舞著大笤帚上竄下跳,還以為他神經有問題,一問才知道他正踏著肯尼亞人最熟悉的“JAMBO”(你好)歌的節奏邊跳舞邊幹活。

文藝反映社會生活。東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經聰明伶俐的各族人民巧妙安排,全部都可以反映在舞蹈中。部族、祭祖祈神、戰事農耕、放牧狩獵、男女戀情等,都是他們最常見的舞蹈題材。

東非的部族舞蹈最早多來源於剛果(金),但是各族人民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補充與改變以後,使這些舞蹈具有了自己的特點。

東非的不少部族強悍好鬥。他們與人鬥,英勇善戰,除了不少勇士;與獸鬥,拉弓射箭,出了不少好獵手。他們那些豐富多彩的戰鬥與狩獵生活,在舞蹈中均有充分表現。其中,尤以狩獵為多。如東非坎巴族的舞蹈,鬥士們身披獸皮,頭插鴕鳥毛或戴上絨帽子,手持長矛,氣宇軒昂地魚貫出場。而男女老幼都來為這些行將狩獵的好漢壯行。他們載歌載舞,展現打獵時的威武場面和想象獵歸時的歡樂情景。總體而言,狩獵舞雖然威武雄壯,但基調不像戰爭舞蹈那樣嚴酷。它總是在威武中充滿詼諧和歡悅,使獵手在興奮後好愉快上路。

東非現在有很多部族從事農耕,因而反映農事活動的舞蹈也很多。男女演員腰纏由禾桿製作的衣裙,頭戴茅草編織的涼帽,手拿鋤頭或邦戈(一種砍刀)等農具,在雄渾有力的鼓樂聲中,模倣著各種與農業有關的動作:一會兒似播種,一會兒似耕耘,一會兒似收割,一會兒似送糧進倉,女演員口中還不時發出歡快的“威飛叫”。“威飛叫”是斯瓦希裏語,指的是女演員卷著舌頭高叫,以烘托氣氛。農耕舞蹈展現了農事的全過程,表現了耕作的辛勞和豐收的喜悅。與農事有關的還有祈雨舞。逢天大旱,莊稼枯槁,土地荒蕪,農民心急如焚。他們聚在一起,擊鼓作舞,口中高呼,祈求上帝施恩行惠,降雨露甘霖於人間,使人們免遭饑饉之災。今年,東非數個國家遭遇了歷史上罕見的大乾旱,各地求雨活動不斷,我在採訪期間及多次目睹了他們求雨的盛況。

在東非各部族中,最常見的還是表現男女愛情的舞蹈,許多部族都有這樣的説法,不會跳舞的姑娘無人戀,不會跳舞的小夥子無人愛。這種説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許多部族的男女青年總是把在節假日或勞作一天后的黃昏時分舉行的舞會當成尋愛求偶的理想場所,不會跳舞,就無法同異性接觸。在愛情舞蹈中,東非馬賽族和桑布盧族的舞蹈最具特色,身著紫紅色或紅色袍服的男子手拿梭標,並腿而跳,口中發出尖叫,以展示其健壯的體魄。男子跳完以後,立即跑到他中意的女子面前,把頭貼到女子臉旁一甩,表示他看中了這個女子。當然有時也有兩三個男子同時看中同一個女子的情況,這時大家就不得不站到一起比賽,跳得最高者獲勝。在愛情舞蹈中,讓我感到驚訝的是肯尼亞第一大部族基庫尤族的《蒙波科》舞。男女青年牽手、摟抱和移步的動作與現代交誼舞十分相似,只不過在風格上要古樸許多,音樂節奏明快但不激烈,舞者動作輕盈而不狂放,體現了年輕人交往時的柔蜜氣氛。曾經追問當地舞蹈專家,這種舞是否就是對西方交誼舞的模倣或翻版,但得到的是否定回答。這位專家説,正如迪斯科起源於非洲一樣,西方的很多舞蹈實際上也可能是對非洲舞蹈的借鑒。如果説《蒙波科》舞與西方交誼舞有相似之處的話,那一定後者吸收了前者的精華。你不可本末倒置。

割禮是東非儀式最隆重的一種風俗習慣,男女到一定年齡都要接受割禮,否則不能算作成人,在一些國家,男子不行割禮,便不能娶妻生子,更無法陞官進爵,擔任國家領導人,因為在百姓眼裏,他還是個孩子;女子不行割禮,則無人會娶。每年7、8月間是東非部族割禮儀式最集中的時候,割事師挨家挨戶輪流對即將成年男女施行割禮,忙得不亦樂乎,居民們則通宵達旦地跳舞進行歡慶。特別應該指出的是,幾乎沒有女子願意嫁給行割禮時膽怯流淚的男子,因為既然他還沒有能力忍受巨大的肉體痛苦,又怎能承擔作為一家之長的家庭重任?毋庸諱言,割禮是一種陋俗,特別是對女子行割禮幾乎可謂之殘忍,不少國家正在出臺法律明令禁止對女子施行割禮,但是部族傳統根深蒂固,割禮在東非依舊盛行不衰,與割禮伴生的有關歌舞同樣流傳不息。

東非人樸素好客,相互間來往密切,所以迎賓便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蹈將迎賓活動反映得淋漓盡致。如東非3國緊靠維多利亞湖的盧奧族,當尊貴的客人到來時,部族長老總要組織男女老少前來迎接,讓他們觀看本部族的舞蹈,並用當地土釀的布薩酒進行款待。只見舞蹈一個接著一個,男女演員如走馬燈似的輪番上場,有的還邀請客人一起參加到舞蹈者的行列。受到如此厚待的客人興奮不已,與主人開懷暢飲,直到喝得酩酊大醉,最後不得不在別人的攙扶下離場。在東非舞蹈中,眾人將多根長達數米的管子插到同一個壇子中喝酒是相當常見的場景。

東非舞蹈不但內容豐富,藝術上也有鮮明特色。如果説東方舞蹈注重運用手指、腳尖和眼神以表達內心複雜細膩的情感的話,那麼東非舞蹈則主要是通過身軀和四肢的大動作來表達一種強烈、粗獷的激情。男子喜歡以兩臂和雙腿的猛烈伸屈來帶動身體,作出變化多端的舞姿。女子總以高聳的胸脯、柔軟的腹部和寬大的臀部快速而狂放地扭動,來展現自己高超的舞藝。東非舞蹈給人的印像是,動作幅度大、節奏明快、集體參與性強,顯得熱情奔放,雄壯粗獷,令觀眾都想踏著節奏上場。

與狂放不羈的舞蹈動作相適應,東非的“恩戈瑪”所使用的樂器也極具特點,如有橫有豎、大小不同的非洲鼓,其擊出的鼓點如暴風驟雨;如材質樸素但發音激越的土琴,彈起它有如萬馬奔騰,令人心潮澎湃。彎彎的牛角號發出戰前動員的高吼,讓行將出發的狩獵者精神大振;而大大小小的腳鈴則發出悠揚的脆音,大大增加了音樂的層次感。這些樂器配上各部族不同風格的民族服裝、男子面部和身上極具特色的粉畫以及各式各樣的鮮艷裝飾,使得熱情奔放的東非歌舞又多了一層蠻荒野外的泥土氣息。

隨著時代的發展,“恩戈瑪”也以其鮮明的個性逐漸走上了舞臺。東非各國有專業的舞蹈團,各部族、各地區也有自己的舞蹈隊。現代社會是一個文化相互交融、信息傳遞迅速的會,東非人在保留自己文化傳統的同時,也借鑒了世界其他地方的舞蹈或雜技,並使之具有自己的特色。人們從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博瑪斯劇場和旅遊公園飯店中的表演就可以窺見一斑。這兩個地方一方面集中了東非傳統舞蹈的精粹,另一方面又把中國雜技中學到的舞旗、疊羅漢、鑽圈、鑽火等搬上舞臺,並配上東非的音樂,使得表演妙趣橫生。
    對東非人來説,“恩戈瑪”既是他們生命的閃光,又是他們從原始走向未來的足音;既是他們生活的調味品,又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恩戈瑪”將時刻伴隨東非人走向未來。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