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非洲縱覽
非洲奇景
奇異裝扮
文化非洲


  背景介紹 > 文化非洲 > 永遠的茅草屋

永遠的茅草屋

(文:劉潤山)
 


俗話説“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人在非洲也就常常説點非洲事兒。最近我在與當地人搭訕時侃到了非洲的茅草屋,大家七嘴八舌起來,圍繞“茅草屋的壽命”這一“重大而嚴肅”的課題發生激烈碰撞,誰也不願甘拜下風,其中來自奔戈馬的魯雅族人哈伊薩和來自艾穆布的卡姆巴族人穆瓦利基分別是“長壽族”和“短命派”的代表。哈伊薩滿有把握地稱“最少30年”,而且是“親眼所見”;穆瓦利基則搖頭否認説“最多3年”,同樣是“親歷目睹”。  哈伊薩好像有點什麼病,平時水瓶子不離身,幾分鐘就灌一口兒,爭論時灌水頻率成倍增長;穆瓦利基平日愛搔頭皮,此刻幾乎是手不離頭了。我既怕哈伊薩灌壞了腸胃,又怕穆瓦利基腦袋搔成光瓢,趕緊出面調停:“二位説得對:年年堅持維修,壽命可以到30年;3年推倒重蓋一次房,常住常新,好處也蠻大。”儘管如此,他倆還在不停地灌水和搔頭皮。

不管茅草屋的壽命是3年還是30年,反正非洲人世世代代就這麼住過來了,直到現在仍然是80%農村居民的掩蔽所和避風港,而且他們能説出茅草屋的許多優越性,甚而表現出某種自豪感。一位見面經常和記者打招呼,但記者並不知其姓名的年輕人説:“住茅草屋安靜,下多大雨也聽不到聲音,晚上睡覺特香,不像鐵皮頂那樣丁丁噹噹地敲鼓。眼下茅草比鐵皮瓦貴得多!”這大約與中國詩人杜甫那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體會不謀而合,只不過杜老先生的草房鋪了“三重茅”,銷聲效果更佳。這位青年人還談到茅草屋的另一大長處,即“涼季暖、熱季涼”,這又是那些鐵皮瓦房子無法媲美的了。那麼,茅草屋有沒有缺點?“有!”小青年很客觀,説:“兩大致命缺點:一怕白蟻,二怕著火”,只是沒提遭遇風害時會不會“卷我屋上三重茅”。

我在非洲多年,所見茅草屋頗多,深信它是非洲最典型、最傳統的房屋建築。這些茅草屋儘管大小和造型各異,或圓或方五、或長或短,或高或矮、或尖脊或平頂,但其材質和進駐手段卻別無二致,大致的模式是:在四角(方)或周圍(圓)立上木柱,然後用手指粗細的藤條編成中國圍棋形狀的外兩層籬笆,留出小門窗,再把鮮泥巴塞入兩層籬笆中間的夾縫裏敲實,墻體大功告成。接下來第二步是把長木棍搭成四檐出水的起脊型或一檐流水的平頂式,用麻繩捆緊,上樑工序亦宣佈告竣。剩下的就是蒙房頂了,一般是用草原上省長的那種人頭高的蓑草一茬壓一茬地鋪平,用繩子一圈一圈地盤綁在屋樑上,至此人們就可為項目竣工跳一場“恩戈瑪”了。這種建築工藝在非洲幾乎是數千年一貫制,很少例外。

那麼,非洲茅草屋為什麼能長盛不衰呢?首先是由於傳統守舊和神鬼迷信在作祟。根據非洲人的觀念,衡量人是否富有的標誌是牛羊的數量,而不是房屋的好賴。你可以看到許多人牛羊成群,但仍然心安理得地住在茅草屋裏優哉遊哉,誰也不笑話誰。在許多人看來,祖宗傳下來的這筆遺産已近乎屬於“極品”,沒有再改進必要了,終生在此棲息“吾願足矣”。更有一些地區的部族人相信,誰在茅屋群裏擅自蓋起異型房屋,神鬼妖魔就會咒死他們全家。如此不祥,哪個還敢在太歲頭上動土逆天而行呢?傳統守舊和神鬼迷信扼殺了非洲人的創造力。譬如,他們見外國人用泥土燒磚制瓦感到新奇,以為這是從國外傳進的了不得的“新技術”,其實他們自己早已開始用泥土燒陶鍋陶罐了。

非洲地處熱帶,充沛的雨水和暴烈的日曬對茅草屋的破壞力暫且不論,就是那挖土壘土、以草木為食的無窮無盡的白蟻也足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草舍蛀得搖搖欲墜。例如,肯尼亞塔萊地區一個村子的婦女自發組織了一個互助建房隊,結果是她們前邊建、白蟻後邊吃,又沒錢買殺蟻藥,搞得她們涼氣攻心!實際上,年復一年的更梁換柱、拆頂易草或不停地蓋屋挪窩未必不讓許多非洲人感到頭大,城裏那些永久性的磚瓦屋早已他們眼熱了,於是有人開始造傳統和迷信的反。不少人自己學著脫坯燒磚,但有的地方土質不好,燒出來的磚像糠餅子似的掉渣兒,即使如此也比泥土好,扣上鐵皮瓦先住起來;也有些人乾脆買水泥打磚,房子不能一氣呵成那就分段“呵成”,十年磨一劍,所以在農村你會看到許多建至“半途”而尚未“廢止”的水泥結構房屋。可喜的是,當你乘飛機在非洲上空經過時,你可以看到地上有許多散散落落的發光體,那就是人們蓋的鐵皮瓦房。有了開始,也就有了希望。

當非洲廣大農村在緩慢地進行著一場“住房革命”的時候,大中城市和各旅遊景點卻悄悄地“返璞歸真”。茅草屋是非洲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建築,許多外來的投資者“慧眼識金”,不失時機地來了個“普及基礎上的提高”,建成許多情調高雅、散發著非洲土趣的“茅草屋”賓館飯店,招攬了大批國內外遊客入住。例如,在內羅畢中國援建的體育場館對面,韓國人就修建了一座規模很大的“旅行公園”飯店;在內羅畢野生動物園旁邊,意大利則開了一個大型的野生動物燒烤店……。這些飯店的建築一色茅草屋式樣,顯得既粗獷又典雅,當然它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茅草屋,而是外糙內秀、表生裏熟,亭臺樓閣全部是木制結構,用粗粗細細歪七扭八木柱支撐,木板塊排成茅草形屋頂足以以假亂真,但你享受的服務絕對是現代化的和一流的。除此而外,還專門修築的燈光布景舞臺,在西洋樂和非洲鼓樂的伴奏下讓你免費看非洲歌舞,包括從中國人那裏學來的雜技。外國人開了先河,當地的投資者犯了“紅眼病”,再也不甘寂寞了:“怎麼?這是我們的文化!你們大鼻子藍眼睛先拔了頭籌,看我們的!”於是他們在城市周圍、海濱湖畔、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保護區建起了星羅棋佈的“茅草屋”旅館,各顯深通、爭奇鬥妍,什麼民間義務、新鮮野味,讓你不枉非洲一行。雖説外來的和尚好唸經,但強龍未必能壓過地頭蛇,當地人自有當地人的優勢,有的賓館在水泥和板石結構的內殼外面用茅草裝扮,看上去非洲鄉土味更濃更釅。達累斯薩拉姆海濱就有一個大型茅草屋旅遊賓館,我曾于晚間在戶外傘形茅草亭下點著蠟燭喝冷飲,服務人員沒有忘記在你腳下點上一盤蚊香。

不管賓館怎麼“搗鼓”,説到底還是形似實非,缺憾是不可避免的,這時當地人又有了“餿點子”,把主意打到了部族聚居區,選擇最典型的茅草屋村落作為旅遊參觀點,進村花錢買票,從內羅畢去馬薩伊馬拉中途就開闢了一個馬賽人村居觀賞區,那是外國遊客經常光顧的地方。還有的就更絕了,索性在城市裏建民俗村,內羅畢博馬斯民間歌舞廳就是一例,在那裏你不僅能飽覽各部族五花八門的茅草屋建築,還能欣賞非洲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和外國人茅草屋賓館演的“陽春白雪”比,這裡就得算“下裏巴人”了。達累斯薩拉姆的卡吉托亞馬民俗村就更有其獨到之處了,那裏濃縮了50多個部族的茅草屋建築,全部用木頭、粘土、石塊、茅草及棕櫚葉建成,和鄉下的茅草屋沒有差別,屋內擺著各部族生活、生産、戰鬥和娛樂的器具,包括炊具和床具,以及狩獵武器。外國旅遊者可以租住民舍體味部族人的居趣,並在專門廚師的指導下用陶鍋煮制當地飯菜,還可以在那裏按部族儀式舉行婚禮,伴著震耳欲聾的鼓點和令人眼花繚亂的舞蹈當一次非洲新郎新娘。

非洲的茅草屋是否應當在這塊古老的大地上退出歷史舞臺呢,正如坦桑尼亞的一位記者所説:“當世界即將進入21世紀的時候,我們仍然居住在像稻田裏鳥巢似的茅草棚裏,甚至和雞、羊同居一室,何以談得上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此言不假,但作為一種文化和傳統,茅草屋畢竟庇護了數以非洲人的生息繁衍,從這個角度講,它是功不可沒的,應當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時代將茅草屋推上了一個新的舞臺,體現它獨有的現代價值。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