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滇池:煙水沓靄
1、"湖光三百里"
在春城昆明的西南,鑲嵌著一個形如半月、銀浪層層、明鏡般透徹而美麗的湖泊,那就是 享有"高原明珠"之譽的滇池,雲貴高原最大的湖泊。
滇池,古名滇南澤,俗稱昆陽海或昆明湖,昆明池,湖面海拔1886米,南北最長處36.5千 米,東西最寬處12.8千米,湖水面積294.5平方千米,湖岸線長199.5千米,一般水深3~5米 ,平均湖深4.4米,最大水深約10.2米。多年平均水位為1889.66米(海埂水位站,海防基面 ),歷年最高水位為1890.91米(1966年10月17日),最低水位為1888.39米(1960年5月20日 );水位一般變幅為1~2米,絕對變幅為2.52米。湖水位於每年11月後開始下降,至次年5~ 6月降至最低,此後進入雨季,水位上升,最高水位常出現在每年8-11月。
滇池蓄水量約15.7億立方米,相當於杭州西湖的50倍,北京頤和園昆明湖的160倍。它既 有高源湖泊的風姿秀逸,又有浩瀚大海的氣勢,被譽為雲貴高原上一道最明媚的眼波。
滇池是由地層斷裂下陷而形成的構造湖泊。距今大約7000萬年以前的中生代末期與新生代 初期,古盤龍江已開始發育,並強烈地侵蝕,使昆明湖附近變成低窪的谷地。後來沿著湖的 兩岸,發生了近於南北向的西山大斷層,隨著地殼的不斷運動,斷層線西邊逐漸上升,東邊 相對下降,經過長期演變而成了積水的洼地,這就是古滇池的雛形。古滇池水面比現在大得 多,整個昆明壩子皆是一片水域,估計其時湖面約1000平方千米,如今在昆明壩子常發現草 煤,它就是由古滇池內的水草演變而來的。〖ZW(〗王洪道等:《我國的湖泊》,商務印書 館,1984年版,第143頁。〖ZW)〗昆明壩子是新構造運動的上升區,因而使河流的侵蝕基面 下降,加劇了螳螂川的向源侵蝕,海口河被漸漸切深,水位漸降,加之入湖河流帶入泥沙淤 積,環湖的沉積平原越來越寬闊,湖面日漸縮減,從1938年至今,湖面每年幾乎縮小1平方 千米,北部草海已縮為原來的一半,存留部分亦呈明顯沼澤化。目前,滇池面積已比早期滇 池面積縮小了近1/3。
"山分秦地秀,地憶漢時功"。滇池名稱的由來,説法不一。第一種説法是從地理形勢出 發,晉人常璩在《華陽國志 南中志》中稱:"滇池縣,郡治,故滇國也;有澤,水周圍二 百里,所出深廣,下流淺狹,如倒流,故曰滇池。"也就是説滇池有盤龍江等20多條大小河 流注入,北經螳螂川的普渡河流入金沙江,因流入的盤龍江水流寬深,而螳螂川出口處窄淺 ,顛倒水流,故稱滇池。其後,南朝范曄《後漢書》、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等多沿襲此説 ;第二説是尋音考義,認為"顛"是最高處的意思,因滇池處於滇中高原脊梁,海拔1800多 米,是位於高山上的湖泊;另一種説法認為"滇"字是彝語"甸"即大壩子的意譯;第四説 是從民族稱謂來考查,漢代司馬遷在《史記 西南夷列傳》中記載,"滇"是古代這一地區 最大的部落名稱,楚將莊■入滇後,變服隨俗稱滇王。因此,可能先有滇部族,再有滇池之 名。至於"昆明湖",是因為它初置昆明縣,又在昆明市郊,才有此名。
滇池東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長4千米,兩旁大樹參天,楊柳依依,將滇池分為南北兩部分 ,北部稱草海,南部稱昆陽湖,又叫做外海或大海。滇池水源豐富,周圍有盤龍江、金汁河 、銀汁河、寶象河、海源河、白沙河、落龍河等20多條河流匯聚入湖,其中以縱貫南北、穿 越昆明市區的盤龍江為最大。相傳,宋代大理國時期,堤岸遍植白色的素馨花,被稱為"銀 棱河";而它的一條分支,堤岸栽種黃色的迎春花,被稱為"金棱河"。
滇池的水經"海口"流入普渡河入金沙江。普渡河與滇池連接的上遊河段,因河中有洲, 形狀似螳螂,所以又名螳啷川。
2、甲春城之秀
碧波萬頃的滇池,有如一顆明亮的珍珠,閃爍在雲貴高原之上,沿岸碧峰環峙,梵宇林立 ,林木蒼莽,繁花似錦,自古是著名的風光名勝地。
今雲南晉寧石寨山的古墓群是滇王及其家屬的墓葬。在墓葬中出土大量青銅器、金銀器、 鐵器等,一般説來是西漢之物。在石寨山出土的一面銅鼓上,殘存有一圖,描繪的正是乘船 遊滇池的情形。立於船頭的一人正深情地吹著蘆笙,旁邊三人正隨著音樂有節奏的起舞,另 有一人坐著拿著壺,張著嘴,似在邊飲酒,邊歌唱。船的前頭有遊魚和雙鴨戲水。可見,兩 千多年前的滇民就喜在滇池上遊樂了。在此後的歲月中,滇池一直是人們鍾愛的遊覽娛樂場 所。生活于宋代大理國後期的鄯闡演習(昆明城防主將)高生世,常與下屬乘舟泛遊煙波浩 渺的滇池,欣賞"梵剎與滇濤相抑揚"的美景,並常停舟官渡,飲酒賦詩,被稱之為"停舟 煙會"。上有所好,下則效之,"朝泛昆池艇,夜歸官渡村",成了風行一時的習尚。至明 清,隨著雲南與內地交往的日趨頻繁,到滇池觀賞湖光山色的人更多,暢遊之餘,無數的詩 人騷客留下了美妙的讚美詩詞,如有一首寫道:
滇池有客夜乘舟,渺渺金波接素秋。白月隨人相上下,青天在水與沉浮。遙憐謝 客滄州遠,更愛蘇仙赤壁遊。生綺蓬窗吟到晚,不知身尚在南州。〖HK〗
朝霞夕輝,朗月疏星,薄霧輕靄,細雨晴光,滇池無時不變幻著多姿的瑰麗景象,給人以 不同的美的享受。
滇池四週,碧峰聳峙,林木蒼莽,山脈均屬崑崙山系,雲嶺山脈的東支逶迤南下,總稱烏 蒙山,其中以西山最為著名。
西山是昆明最負盛名的風景區,以太華山居中,碧〖HT5,7"〗山〖KG-4/9〗〖HT5,6 〗堯、華亭、羅漢、觀音等山,分列左右,從碧雞關直到鳳鳴村,逶迤連綿數十里, 如屏似嶂,唐代稱為碧雞山,元明以後稱太華山,因其在昆明城西,習慣上稱之為西山。
明朝詩人楊慎在《雲南山川志》中讚美西山"蒼崖萬丈,綠水千尋,月印澄波,雲橫絕頂 ,滇中一佳境也。"
西山山巒起伏,白雲縹緲,遠遠望去,影影綽綽地像睡佛臥于雲中,故又有臥佛山之稱。 西山的另一美稱是"睡美人",它猶如一美貌少女橫臥于滇池的萬頃煙波上,水飄長髮,歷 歷可辨。美人臥波,成為滇池名揚天下的一景。
"千崖萬壑爭雄秀,卻無一處自平庸"。整個西山,都被蔥鬱的樹林籠罩著,如同蓋上了 一塊綠氈。沿著蜿蜒曲折的山間小路,登上西山之巔,極目遠望,昆明市區的街樓和滇池萬 頃碧波盡在視野之中,令人心曠神怡。在西山最高峰太華山中,有蒼深雄峻的太華寺,寺內 的縹緲樓和一碧萬頃樓都是眺望滇池湖光山色的絕佳之處;有茶花和修竹掩映的華亭寺,它 是昆名最著名、最宏闊的一處佛教叢林,規模宏大,氣勢磅薄。主峰羅漢山的蒼崖峭壁之間 ,有淩空架隙,依山鑿石而成的三清閣,它最初是元代梁王修築的避暑宮,後改建為寺。由 此沿石級登攀,途經千步崖、呂祖殿、淩霄閣、七聖殿等古跡,穿石壁就可到達著名的古跡 --龍門,低頭俯視,下臨深淵,削壁千仞,驚險萬狀,"仰笑宛離天尺五,憑臨恰在水中 央,"難怪被譽為"滇中第一勝境"。在西山蒼松翠柏間,還有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這位 才氣洋溢卻不幸在日本游泳遇難的音樂家,少年時代曾在西山密林中引吭高歌,死後,他又 在蓊鬱的密林裏,聆聽鳥雀的歡叫。
3、"古今第一長"
從西山隔湖相望,有一座著名的大觀樓峙立於亭榭綠蔭花叢之中。幾百年前,這裡還是一 片雜草叢生的荒丘,直到明代有個和尚在這裡蓋了一所茅庵講經,逐漸出名後,善男信女紛 至沓來,慢慢地形成了一處遊覽勝地。清康熙年間,雲南巡撫王繼文修建了大觀樓,成為觀 賞滇池景物的理想處所。登樓四顧,滇池浩蕩,湖上峰青,稻田萬頃,漁村聚散,景致極為 遼闊壯觀,吸引了無數文人雅士登臨賦詩,但多為吟風弄月之作。乾隆年間,昆明寒士孫髯 翁,一掃他人俗唱,寫出了氣勢豪邁的180字長聯,此聯一齣,"聞者莫不興起,冀一登臨 為快",大觀樓因此愈加名馳遐邇了。此聯的上聯為: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 ,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 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週香稻,萬項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下聯為: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 ,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 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聯寫滇池風物,將滇池之美寫得淋漓盡致。下聯回顧雲南的歷史煙雲,酣暢灑脫,氣勢 如雲。全聯文辭對仗工整,音韻鏗鏘,被譽為"古今第一長聯","海內長聯第一佳者"。 這副長聯具有開創性的功績,是我國豐富的楹聯寶庫中光彩奪目的明珠。此後,學習並創作 長聯者,歷代不衰,雖有文字更長者,但影響終不及孫髯翁。孫髯翁雖是個詩賦名家,卻不 局限在藝術天地,他關心國計民生,敏銳地感受到末代封建王朝危機四伏,大廈將傾的時代 氣氛,並將這深刻的感受融鑄在這幅長聯中,以蒼煙落照中的斷碣殘碑,以蕭瑟零落、淒風 苦雨中的自然景物,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統治者的必然沒落。
道光年間的雲貴總督阮元,嗅到了長聯的叛逆氣息,為維護清廷反動統治,曾煞費苦心, 將長聯所指的最高封建專制頭子換成一些地方民族官員,使長聯的中心由否定封建統治變為 維護封建統治,根本改變了長聯的原意。阮元還利用權勢,將他篡改過的長聯刊刻懸挂出來 。擅改古人對,笑煞孫髯翁。"阮元一走,孫聯又出現在大觀樓前。
二、瀘沽湖:世外桃源
1640年(崇禎十三年),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徐霞客來到風光秀美的雲南麗江。他對仙境般 的瀘沽湖十分嚮往,打算前去觀光。他曾向當地土司提出:
〖HK34〗聞有古岡之勝……在郡東北十余日程,其山有數洞中透,內貯四池,池水各佔一 色,皆澄澈異常,自生光彩,池有三峰中峙,獨凝雪瑩白,此間雪山所不及……故余神往而 思一至也。〖HK〗
從麗江到瀘沽湖,要穿過人跡罕至的層巒疊嶂的綿綿山區,危險異常,當地土司極力勸阻 ,徐霞客終未成行,留下了平生一大憾事。但他生動的描述,曾激起一代代後人對這個高原 湖泊的嚮往。
如今的瀘沽湖一改往昔難進難出、封閉狀態,修築了公路。從麗江驅車向東北方向疾駛, 穿過華坪、寧蒗兩縣的險山密林,"倒涵天一碧,橫鎖樹千重"的瀘沽湖就呈現在眼前。
瀘沽湖一稱左海,又稱魯窟海子、永寧海、落水海子、勒得海,位於雲南西北部寧蒗彝族 自治縣和四川鹽源之間的永寧盆地上,海拔約2685米,是一座高山淡水湖泊,面積近50平方 千米。以湖心為界,西部屬雲南寧蒗縣,東部則屬四川鹽源縣。整個湖泊,狀若馬蹄,又像 一個還在母體中的胚胎。
"瀘沽"係當地摩梭語"落水"之意。在久遠的年代,瀘沽湖水位較高,湖面更大,湖水 可以從東面的海門橋流出,然後匯入雅礱江。故當地居民把這一現象用來稱呼這個湖泊?quot; 瀘沽"二字由此而來。至今湖畔仍有"落?quot;村。
瀘沽湖是地質構造下陷而形成的,因此具有獨特的高原湖泊風貌,湖彎迂迴,煙波百里平 均深度40米,最深處93米,是雲南僅次於撫仙湖的第二深水湖泊,湖中盛産各種魚類,尤以 細鱗裂腹魚和高山冷水鯉魚最為出名。由於地處偏僻,瀘沽湖保持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水質 特別純凈,它的風光具有近乎原始的樸素的美。
湖的東南部,有一座山梁直伸湖心,像一條淩空飛下的巨龍,在湖中形成一個半島,將瀘 沽湖分為兩部分,湖東北有一片沼澤地,長滿閒花野草,因湖水漫浸,深處可行船,淺處能 放牧,當地人稱之為草海;以南為亮海,如明鏡般透明,波光粼粼,清瀲幽深。
銀波閃閃的瀘沽湖鑲嵌在群山蒼鬱的林海之中,湖水裏映出了鮮麗無比的翠玉般的顏色, 水平如鏡,天幕似乎沉入了湖底,水光山色,嫵媚動人。美麗神秘的瀘沽湖,被人譽為"金 沙江畔的一顆綠寶石"。
瀘沽湖周圍山巒起伏,東北面是峭拔壁立的肖家火山,高3787米。西北是威踞于湖畔的戛 格山,高3755米。它雄偉高大,狀如雄獅,故俗稱獅子山。
在納西族古老的傳説中,這獅子山上有一位"戛木"女神。她不僅容貌動人,而且也和當 地的婦女一樣過著"阿注"形式的婚姻生活。她有不少男山神為情侶,四川鹽源縣境內的男 山神"瓦如卜拉"是長期的"阿注",在永寧境內的"瓦哈"、"則枝"、"阿沙"等男山 神,是她臨時的"阿注"。當地居民把她尊為眾山之神,主宰著永寧壩子的人口興衰和農業 豐歉,而且還影響著婦女們的身體健美、婚姻和生育。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和七月二十五日 ,各村男女,呼群結伴,身穿民族盛裝,紛紛來到獅子山祭祀女神,感謝山神的養育之恩。 祭祀女神通常圍繞瀘沽湖轉一圈,俗稱"轉海"。轉海大部分是婦女,還攜帶孩子,邊走邊 燒香磕頭,轉海的隊伍只要出了村,就不能半途折回,但可以在途中留宿,轉一圈常常得花 兩三天時間。有時也有成群結隊騎著馬來轉海的,四川山民左轉彎轉;雲南山民右轉彎轉。 這種節日,也是摩梭男女交往、物色意中人的好時光。
在瀘沽湖周圍居住著蒙、納西、漢、藏、普米、傈僳、彝等民族。在雲南境內以納西族為 主要民族,謁拇ň襯讜蚴嗆霰亓業拇嗣勺邐鰲6嬲廣蜆梁鍰煜攏穩飼? 來攬勝探奇的是瀘沽湖的子孫納西族,他們自稱摩梭族。他們的社會形態和婚姻習俗至今還 保留有母系社會的特徵,享有"女兒國"之稱。
"阿注",是納西族語言,意為親密的伴侶。這種婚姻的特點是男不娶,女不嫁,只要相 愛,就結成伴侶,不受婚姻關係的的約束,雙方各在母親家裏生産和生活。夜晚,男子到有 阿注關係的女子家中居住,早晨離開,所生子女均由女方撫養,用母姓,雙方沒有經濟上的 往來。這種走婚形式,在時間上可長達數十年,也可短到一天,一旦不合,女子閉門不納, 男方不再約會女方,"阿注"關係即告結束。在數量上,可與一二人結為"阿注",也可以 與更多的人偶居。與此相適應,其家庭是由血緣為紐帶的母系親屬組成,其世襲財産由母系 血統的成員繼承,男子的身份是舅父和舅祖父。孩又恢蓋祝恢涓浮8九詡彝ド? 中和生産管理上是主宰,享有很高的地位。這種婚姻,使人們可窺見遙遠的母系社會的痕跡 。
如今,隨著社會生産的發展和社會交往的增多,新式婚姻制在瀘沽湖畔已普遍受到歡迎, 許多納西族人建立了一夫一妻家庭。
在瀘沽湖畔,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是一種原始的獨木舟,細長形,用整根木頭鑿成,形似豬 槽。關於豬槽的來歷,當地人流傳著一個神奇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瀘沽湖是一片肥美的牧場,屬土司所有。九個村寨的納西族人深受土司的 殘酷剝削,終年衣食無著。正在饑餓難熬的時候,有一群牧童忽然在村西北的水簾洞,發現 一條特大的魚,在洞口,只見魚背,不見頭尾。牧童們便從魚背上割塊肉煮來充饑。第二天 ,去看,那被割去的肉又長還了原。再割,再長。於是,牧童天天割魚當飯吃。
消息傳到了土司那裏,這個貪得無厭的土司,想把魚佔為己有,便三番五次派人去拉魚, 但怎麼也拉不出。最後,土司自己套上九頭牯牛去拉,硬把那頭大魚拖了出來。誰知,剎那 間洶湧的洪水從岩洞中噴出,頃刻之間就淹沒了土地和村莊。只有一個正在喂豬的姑娘急中 生智跳進了豬槽,隨波飄泊,死裏逃生。從此,人們受到啟發,把整段的大樹挖空,砍成船 形,入水成舟,稱作豬槽船,即如今的獨木舟,現已成為瀘沽湖畔納西族捕魚、運輸的主要 工具。
浩浩蕩蕩,茫茫蒼蒼的瀘沽湖,真是美妙如畫。四週的碧嶺青山,好似一圈若隱若現的翠 屏,緊緊圍住一汪碧水。湖面的景色,四季各異:春天,白鶴、野鴨在藍天碧水間飛翔,野 鴨棲息在草叢中産卵;夏日,萍花飄浮湖面,紅紫相間;秋來,湖內菱角成熟,秋風陣陣, 滿湖飄香;隆冬時節,漫山皆雪,滿湖銀光。這裡,湖水一日也有數變:早晨,碧綠的湖面 ,泛起淡淡的白霧,像一層輕紗,太陽一照,大湖宛如一個鍍金盆子;中午,湖面像一面銀 鏡;黃昏,湖面成了一塊翠玉;而在月白風清的晚上,湖水則像秋天的晴空,一片湛藍。
瀘沽湖,喧囂人世一方難得的凈土,以它那美妙絕倫的湖光山色,世所罕見的民族風情, 古樸而神秘的風貌,顯揚于萬千湖泊之上,成為人們嚮往的"世外桃源"。
(來源:《中華長江文化大系》)
(編輯:東子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