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湘江:流域宏闊
湘、資、沅、澧四水,分別發源於南嶺山地和貴州高原東部,縱貫湖南全境,會聚于洞庭湖 ,構成以四水為骨幹,洞庭湖為總樞紐的龐大水網,總稱洞庭湖水系。 四水中最大的湘江,是一條蘊含悠久歷史文化的河流。早在兩千多年前,屈原就長期在湘 江、沅水畔行吟,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對湘江有關的歷史、神話作了藝術的渲染,此後 ,描寫湘江的詩詞、歌賦歷代都有,很多古跡、名勝、傳説,至今動人心弦。
湘江發源於廣西臨桂縣海洋山西麓海洋坪的龍門界。上源源頭由灰岩溶洞中涌出匯集地表 徑流原稱海洋河,至興安以靈渠分水與漓江溝通,興安以下始稱湘江,東北流至全縣,匯灌 江及羅江,經八斗嶺,入湖南東安縣,經零陵納瀟水,茭河口納舂陵水,衡陽會蒸水和耒水 ,衡山納米水,湘潭納漣水和涓水,長沙會 瀏陽河,新康納溈水,在湘陰縣濠河口分左右兩支匯入東洞庭湖。
湘江幹流全長856千米,流域面積94660平方千米,沿途接納大小支流1300余條,年水量達 722億立方米,大有"日夜江聲下洞庭"之勢。
湘江流域介於北緯24 31′~28 45′與東經110 30′~114 之間,東、南、西三面均 為山地,大體作盆地狀,向北傾斜,干支流皆源於兩側山地。南面南嶺山地及東南面羅霄山 脈海拔在1000米以上,個別山峰在1700米以上;西面與資水的分水嶺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北面長沙以下為沖積平原,為湘資三角洲的一部分,海拔均在400米以下。
湘江在零陵萍島以上為上遊,主要流經石灰岩地區,溶洞等各種岩溶地貌普遍發育,河谷 狹窄,河床比降大,河寬100多米,兩岸層巒疊嶂、蒼山如畫。右岸有支流瀟水匯入。
瀟水,古稱營水,是一條風景優美而又充滿傳説的河流。所謂"瀟湘勝地",指的就是瀟 水和湘江匯合口的千姿百態。瀟水的發源地九嶷山(又叫蒼梧山),相傳舜帝南巡,"崩于 蒼梧之野",就葬在這個山上。山有九峰,"九山相似,行者疑惑,故名'九嶷'"。主峰 舜源峰下有舜帝墓和舜帝廟,二妃祠等古跡。上源稱大橋河,流至江華縣城始稱瀟水,自此 北流、經江永、道縣、雙牌、零陵等縣入湘江,全長354千米,流域面積12099平方千米。
零陵萍島至衡陽之間的彎曲河段為湘江中游,長約290千米,幹流河寬250~600米;兩岸 丘陵起伏,局部盆地與峽谷交替出現。冷水灘以下,河道切穿祁陽弧褶斷地帶的古生代岩層 ,先後造成熊羆嶺和鰥嶺等幽深峽谷地貌。至祁陽左接祁水,而後經觀音灘和巨石矗立江中 的三門灘,以下右納白水,至常寧和耒陽兩縣接壤的茭河口,有發源於藍山縣萌渚嶺人形山 的舂陵水由南岸來會。茭河口的上下江段多卵石沙灘,灘潭相間,水流較緩,為以草魚為主 的青、鰱、鳙、感、鯉、鯽等經濟魚類回遊 棲息和主要産卵場,是全國"家魚"三大産卵場之一。
湘江自茭河口折向北流,進入衡陽紅色盆地的中心部位,兩岸來會的支流增多,江面增寬 ,水量豐盈而流勢趨緩,向旁侵蝕作用加強,河谷寬達5千米以上,河道蜿蜒掃蕩,自松柏 至萱洲之間,出現五大彎曲,凸頂都指向衡山,構成"五龍朝岳"的壯觀。在衡陽市有蒸水 、耒水匯入。
耒水是湘江最長的支流,源出桂東煙竹堡至資興黃草稱漚江,黃草至鯉魚江稱東江,由此 以下稱耒水,西北流,至衡陽市東耒河口入湘江,長453千米,流域面積11783平方千米。河 流總落差886米,水能蘊藏量41.3萬千瓦,為湘江流域各支流之冠,建有東江水電站和百漁 潭電站。
衡陽以下,進入下游的湘水,由南向北縱貫湖南省東部,長達326千米,沿岸一般地勢平 緩,淺丘散佈,河谷展寬至500~1000米,有的區段可達3~5千米,沿途支流眾多,水量逐 段增大;河中洲灘相續。
湘江在衡陽盆地東北的雷溪水口,米水從 右岸來匯,過雷溪,下有觀湘洲,縱列江心,如翡翠鑲嵌白練之間,因有林障和水體效應, 桔樹歷冬不凍;經昭陵,右納淥水,左接涓水,至湘潭市的湘河口有漣水來會。再下至長沙 江段,江流分汊,桔子,洲縱貫江心。桔子洲俗名水陸洲,毛澤東詩"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即指此洲;瀟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也在此。毛澤東青年時代常在此游泳,並在1925 年秋填寫《沁園春 長沙》詞一首;1955~59年,又多次來此視察,暢遊湘江。現辟為橘子 洲公園,是長沙著名風景遊覽點。
湘江出長沙城北,右岸有瀏陽河注入。"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幾十里的水路到湘江? 湘江有個什麼縣呀?出了個什麼人,領導人民把身翻?"這首曾風行一時的歌曲,使瀏陽 河這條湘江支流廣為人知。瀏陽河源出瀏陽縣橫山坳,在高坪市與另一源會合後始稱瀏陽河 ,經瀏陽、長沙兩縣注入湘江,全長222千米。
湘水又北流,先後接納撈刀河、溈水及汨羅江。
湘陰濠河口以下為湘江尾閭部分,河道分流,港汊縱橫,幹流分為左右兩支,右支沿湘陰 城西側而下,左支向西到劉家壩,再折向東北至臨資口與資水洪道匯合,又東北至蘆林潭, 與右支相會,自成深泓,經磊石山入東洞庭湖。其間還散佈著大小不等的湖泊,多為昔日洞 庭湖遺址。
二、資水:險峻放蕩
資水與湘江迥然不同。如果説湘江水系好比一個撒開的巴掌,那麼,資水則像一片羽毛,前 者廣大,後者狹窄。資水河長只比湘江短227千米,而它的流域面積卻不到湘江的1/3。湘 江溫順平緩,資水險峻放蕩。
資水有兩源,習慣上常以左支赧水為正源,但按河源從長的傳統習慣,應以右支夫夷水為 正源。夫夷水一稱羅江、夫彝水,比赧水河長24.2%,發源於廣西資源縣越城嶺北麓桐木江 ,往北北東方向,自新寧縣窯市之南進入湖南,再與源出城步縣青界山黃馬界的赧水相會于 邵陽縣雙江口,始稱資水。
兩源匯合後,東北流經新化、安化、桃江、益陽等縣市,至甘溪港注入洞庭湖。河道全長 713千米,流域面積28100平方千米,全河水量為239億立方米,屬湖南第三條大河。
資水流域大致處於北緯26 ~28 50′和東經110 10′~112 10′之間,東以越城~溈 山與湘江毗鄰,西以雪峰山脈和沅水分界,南以五嶺山脈與桂江分界,地勢西南高,東北低 ,構成一袋狀斜軸地形。幹流略呈"S"狀斜貫湘中丘陵和雪峰山東北段,兩側山嶺逼近, 支流短小,流域呈狹帶狀。
資水在邵陽市下游34千米的小廟頭以上稱上遊。河源地帶流經中山峽谷區,水淺坡陡,河 谷狹窄,河床多基岩、塊石和淺灘,形成急流;新寧以下進入丘陵和小型紅層盆地,河面寬 度由50米增至150米左右,沿程江流曲折,灘潭相間,水流平緩,岩壁上有成層凹槽和浪痕 縐紋;峰壑之間,綠竹漪漪,田舍交錯。匯合赧水後,流量大增,河床比降減小,河寬200 ~300米,河曲發育。再下過孔雀灘、神灘渡,抵邵陽市有邵水自右岸來會。
資水上遊夫夷水和赧水之間的高臺地帶,雨量較少,石炭岩分佈廣,植被稀疏,是有名的 "乾旱走廊"。現已在新寧西南的麻林鄉興建了大圳水庫和與之串聯的灌區工程,大大緩解 了此地區的乾旱威脅。
小廟頭至桃江縣的馬跡塘為中游。兩岸山峰聳立,陡險異常,資水橫切雪峰山,形成峽谷 險灘,峰谷高差常在500米以上。邵陽市以下至新化,不過120千米,其間有101灘,陡崖夾 峙、水勢險急,俗有"灘河"之稱。以下河段除兩岸依然陡險,河谷大段已展現為一彎湛蘭 的山間長湖。
資水幹流落差大,流量也大,水能蘊藏量豐富,而且大部分集中在中游,又具有興建多處 高壩的地形地質條件。早在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初期,就在安化縣城上遊10多千米的峽谷中 ,修建了柘溪水利樞紐。這個工程的混凝土大壩,長330米,高104米,水電站裝有6台水輪 機組,總裝機容量44萬多千瓦。這座電站自建成以來,不僅每年發出22億多度電,而且使資 水下游及尾閭70萬畝農田減免洪澇威脅,改善河道通航長度320千米。
從桃江馬跡塘以下,屬於雪峰山尾翼,地勢逐漸低緩,資水已進入下游河段。河谷開闊, 寬度增至250~400米不等,平均坡降僅0.384‰,河床多沙洲淺灘,兩岸係沖積階地和丘陵 ,南岸仍多山地,先後自右岸接納伊水、瀨溪、志溪河等支流;益陽以下為廣大的沖積平原 ,與濱湖平原(湘資三角洲平原)連成一片。
益陽甘溪港以下為尾閭段。資水分為南北兩支,北支經黃口潭至大港子入南洞庭湖,南支 經南湖洲出臨資口,與湘江西支匯流入湖。
三、沅江:綿延悠長
沅水遠上雲霧山,它發源於雲貴高原的東部,有南北二源:北源--重安江,又稱諸梁江 ,出自貴州麻江平越之大山;南源--龍頭江,又稱馬尾河,出自貴州都勻縣的雲霧山雞冠 嶺,習慣上以此為沅水主幹,經都勻、凱里,在黃平之螃蟹上汊河口與重安江匯合後,稱清 水江,又名劍河;先後流經四縣,自天柱甕洞之東的芷江鑾山進入湖南;又東流至黔城鎮會 合無水之後始稱沅水;然後東北流經黔陽、 溆浦、辰溪、瀘溪、沅陵、桃源、常德等縣市,在漢壽縣注入洞庭湖西部的目平湖。
沅江幹流全長1022千米,是四水中最長的河流;流域面積89163平方千米,四水中僅次於 湘江;多年平均徑流量667億立方米,是湖南省第二條大河,也是長江七大支流之一。
沅水流域介於北緯26 ~30 、東經107 ~112 之間;南以苗嶺與柳江分野,西以梵凈 山與烏江相間;東以雪峰山與資水為鄰,北以武陵山與澧水接界;南北較長,東西較窄;地 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幹流呈"S"狀斜貫流域之南和偏東部分。
沅江幹流自河源至湖南黔城的清水江段為上遊,屬雲貴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多高山峻 嶺,河谷深切,岸坡陡峻,平均坡降為1.07‰,河寬50~150米。清水江段高山夾峙,崖峰 如劍,故有"劍河"之稱,河中險灘鱗次櫛比。自貴州錦屏至湖南黔陽托口之間計有57灘, 然兩旁山勢漸低,杉林蒼鬱。幹流從右岸托口接納渠水。托口以下,水流比較平穩,間有小 塊平壩,灘多沙質,岩灘少見。再前流從左岸接納無水。
無水,也稱無陽河,是沅江大支流之一,源於貴州佛頂山南麓大岩腳,曲折東流經黃 平、施秉、鎮遠、玉屏,至羅家寨入湖南境,再經晃縣、芷江、懷化,至黔城匯入清水河後 流入沅江。河流穿行于山嶺之間。上遊河谷束放相間,有規模較大的盆地;中下游為峽谷, 切割較深。傍河臺地分佈零星。西起施秉縣城東8千米處的翁蓬洞,東至鎮遠縣城東5千米處 的蘭家寨,全長35千米的無陽三峽,素以雄 偉奇絕幽深雅靜著稱,是貴州省東線國際開放風景名勝旅遊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沅江自黔城至沅陵為中游。幹流大致沿雪峰--武陵背斜之間的沅穗大向斜,呈南西-- 北東方向延伸,但局部也與這一構造線斜交或橫切而過。河谷兩側分佈著中低山丘,間夾條 帶沖積平原,接納的重要支流都屬灘多流急的深切河谷。
黔城至洪江,兩岸山嶺逼峙,其間有21千米的鷺鷥灘峽谷段。在洪江接納源於廣西北石坳 的巫水後,沅江轉北東流向,開始形成,深切河曲,接著展現寬谷河段而至安江,安江象坪 到銅灣之間,兩岸山勢陡峻,構成長達33千米的黃獅洞峽谷,其中間有多處淺灘。銅灣附近 山勢低落,寬谷相間,以至大江口,有源出溆浦縣架枧田的溆水來會。再西北流至辰溪,河 谷較為寬展,在左岸接納源自貴州銅仁漾頭司的辰水。辰溪以下,從浦市至瀘溪為深切河曲 ,瀘溪至沅陵,傍低山丘陵而下,河谷漸次變寬,酉水從左岸張飛廟注入。
酉水為沅水七大支流(無水、辰水、武水 、酉水、渠水、巫水、溆水)中最長和水能蘊藏量較大的一條河流。古稱酉溪,又稱更始河 ,有南北兩源:北源又稱北河,源出湖北宣恩縣酉源山,是為主流,蜿蜒于湘鄂川界龍山( 湘)、來鳳(鄂)、酉陽(川)等縣間,在四川秀山縣石堤與南源匯合。南源通稱秀山河, 源出貴州松桃縣山羊溪。兩源匯合流至高橋入湖南境,再流經保靖、永順、古文,在沅陵縣 城關鎮注入沅水,全長477千米,流域面積18530平方千米。從四川石堤至沅陵一段,由於橫 穿構造線,造成許多深險峽谷,落差160米,水力資源豐富,建有鳳灘水電站。
沅水自沅陵以下,順北東東方向轉入下游,山勢逐漸降低,河道流速趨緩。但沅陵至麻伊伏,河谷順背斜軸或沿斷層發育,常深切于 板溪群地層中。特別是穿過五強溪新構造上升的突起部位,河谷收縮,變得窄而平直,水流 湍急,灘潭相間,形成長達90千米的五強溪峽谷。湖南省最大的一項重點電力工程--五強 溪水電站已建成發電。
五強溪下經柳林汊及臨清灘,水流仍較湍急,存在灘險。淩津灘往上,逐漸轉入丘陵寬谷 及平原彎曲河段,河谷開闊,階地發育。
沅江進入桃源後,水速進一步減緩,河谷更寬,河床洲灘發育,面積在1~2平方千米的洲 灘有16處,兩岸展現5~10千米的氾濫平原,鑲嵌著高達30~50公尺,呈條帶狀的紅土礫石 層河流階地。
常德德山以下為尾閭段。河道進入湖區,至漢壽縣城以下分汊,經牛鼻灘、周文廟才真 正流入目平湖。
沅江屬山溪性河流,流量大,河道彎曲,險灘特多,僅湖南境內的500千米的幹流,就有 險灘128處,行船江上,如渡難關。解放後,進行了全面整治,全流域通航河流41條,通航 總長2204千米,幹流自洪江以下常年可通30~50噸機帆船,沅陵以下通50~100噸駁輪,桃 源以下可通80~150噸級駁輪。
四、澧水:山溪性河流
澧水,亦作澧江,在湖南省西北部。上源有三,即北、中、南三源。北源一支出桑植縣杉 木界七眼泉,一支出桑植縣西北八大公山天堂窩,二者在五道水會合,是為主源。中源又名 綠水河,源出桑植縣八大公山東麓;南源又名上洞河,源出永順縣龍家寨東北。南中兩源先 在兩河口相會,後又在趕塔與北源相會。三源會後,往東南經桑植、永順,再從永順與大庸 邊境轉向東北,經大庸、慈利、石門、臨澧、澧縣、津市等縣市,由小渡口注入西洞庭上之 七里湖。幹流全長388千米,共納入5千米以上河流326條,流域面積18496平方千米,石門三 江口站年平均流量475平方米/秒,河道平均坡降0.788‰,屬山溪性河流。
澧水流域跨湘鄂兩省邊境,介於北緯29 30′~30 12′和東經109 30′~112 之間, 北與湖北清水江分野,南與沅水相隔,西起湘鄂崇山,東臨洞庭尾閭。地勢北、西、南三面 高,東部低,並自西北朝東南傾斜,平面上呈一東西橫列的腳掌狀內凹形態。幹流受地勢地 形和構造線的控制影響,呈"∠"狀偏于流域之南,其主要支流都由西北流向東南平行注入 幹流,構成比較明顯的梳狀水系。
澧水幹流自河源至桑植城為上遊,河長96千米,兩岸多崇山峻嶺,山峰在1000~2000米之 間,山深林密,雨量充沛,年雨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流域坡度大,河道平均坡降達2.67‰ ;河谷深切,險灘毗連,水流湍急,一般只能通航2噸的小船。
澧水從桑植至石門為中游段,河道長226千米,平均坡降為0.754‰。河道先由桑植城作南 南東方向穿嶺谷而下,至永順東側及大庸所,受阻于武陵山地,於是作九十度大轉彎,沿保 靖--慈利大斷裂帶,順武陵山主脈西北麓作北東--北東東流向。兩岸多陡嶺高丘,峽谷 與盆地相間,其中如上岩河、中岩河、下岩河,就屬幽深峽谷段,而大庸、溪口、慈利、石 門等城鎮皆分別處於沿河串珠狀的盆地中。
從桑植到大庸,澧水大部分流經灰岩峽谷,水流湍急。大庸市以上,澧水先後接後墻河、 大溶溪、茅溪(又名甘溪)等支流。大庸以下至慈利,澧水河于溪口南接九斗溪後,形成溪 口--甘堰山間盆地。甘堰東北至岩泊渡之間,時有束狹河段,沙刀灣一帶水深流急。岩泊 渡以下,兩岸地形逐漸由窄變寬,進入慈利山間盆地,沿河展現比較寬坦的沖積平原。幹流 在慈利縣城從左岸接納第一大支流--婁水 。
婁水源出湖北鶴峰縣七埡,與澧水上源僅 一界之隔,東南至淋溪河入湖南,流經桑植、慈利二縣,在慈利縣城對岸注入澧水。全長25 0千米,流域面積5048平方千米,河道平均坡降2.11‰。索溪峪風景區在此河中游。
慈利縣城以下,兩岸崖峰夾峙,多峽谷急灘,至石門三江口從左岸接納第二大支流--渫 水。渫水有三源:北源出湖北五峰縣南香口坪農場北面,稱白溪河;中源出湖南石門縣泉坪 西面高家界,稱泉坪河;南源出石門西面曾家大界,稱金家河,三源匯合於龍洞西北,東南 流,注入澧水。全長165千米,流域面積3201平方千米,河道坡降1.48‰。
從石門至津市66千米,為澧水下游。沿岸山勢逐漸低緩,除局部地段,一般海拔高度在35 ~80米之間,河道平均坡降為0.204‰,逐漸展現開闊的平原地貌。在臨澧西側攔截澧水幹 流,興建了青山水輪泵站,可發電,並灌溉田地。自張公廟以下,澧水幹流瀉入澧陽平原。
津市以下尾閭河道分汊,正流自石龜山澧水洪道東南入西洞庭湖;一部分由江口分流至張 九台,與松滋、太平二水次第會合,亦流入西洞庭湖。
澧水雖是本省四大河流中最小的一條,河長不及湘江長度的一半,流域面積僅及湘江的1 /5,但由於中上遊與長江三峽屬同一暴雨區,降水量特多;幹流及支流婁水、渫水坡降大,一遇暴雨,強度大,集流快,洪水峰高勢 猛,而且洪峰常出現在6、7月,匯流迅速的澧水洪峰,常在尾閭與長江經松滋口入洞庭湖的 洪水遭遇,加之下游泥沙淤積,宣泄不暢,對湖區堤垸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澧水尾閭昔 日是四水中尾閭洪水災害最嚴重的河流。1935年的大洪水,一夜之間,就淹死4萬人。解放 後,在尾閭湖區興修水利,整理洪道;在干支流上修建水庫、塘堰,情況已大為改變。
澧水流域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流域內灰岩廣泛分佈,岩溶發育,山奇水秀,形態多姿,大 小溶洞、漏斗、地下暗河、岩溶泉水等岩溶景觀到處可見。著名的張家界一帶多處風景區, 都位於澧水之濱的大庸、桑植、慈利三縣交界處的山谷地帶。 (來源:《中華長江文化大系》)
(編輯:東子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