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藍田,不能不先提一下藍田的玉。
《周禮》注曰:“(藍田)以其出美玉故名”。據載傳國玉璽就取材于藍田玉。蔡芭玉璽譜:“傳國玉璽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藍田山,承相李斯所書,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見後漢書)。藍田玉質地堅硬,不易破碎,紋理細密,翡翠鑲嵌其上,色澤艷麗,光彩奪目,成型的玉器還會呈現出山水風景,龍飛鳳舞以及各種人物的自然圖案,別具觀賞價值。
在陜西停留期間,一直想得到一塊藍田的玉,可或因價高、或因自己的鑒賞能力有限,始終未能如願。現在想一想,很多喜歡的東西得不到並不是壞事,得到了放在身邊也不能代表自己就是收藏家,好玉留在生它養它的那塊土地中,色澤要比放在鋼筋混凝土的墻內光潔圓潤的多。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玉也應該這樣的。所以每到一些玉器店中,看著玻璃櫃中透著靈氣的高檔玉石,總覺得它們不該被如此大規模的剝離出自己的家園。試想一下,如果大地中所有對人有用的資源全部被挖空後,不就只剩一塊垃圾了嗎?
來陜之前就想去距西安50公里的藍田縣去看看,不是因為前面提過的藍田玉,而是中國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就在藍田。那座曾在小學歷史教科書上就熟悉了的“藍田猿人的復原胸像”一直映在腦海裏,於是在臨別西安的這一天早晨決定去撫摸一下自己的祖先。
那是輛開往河南的省際班車,和售票員打好招呼讓我在離猿人遺址紀念館最近的地方下了車。
從自然地理概念上把賀蘭山、黃土高原以西,祁連山、阿爾金山、崑崙山以北的廣大乾旱地段稱為中國的西北地區。腳下的這片黃土地應該是屬於壟東高原,是黃土高原的主體,黃土深厚而綿延。
下車的地方離目的地仍要走差不多二十多分鐘的揚滿灰塵的小路,周圍田間不像南方有很多小小的溝渠、池塘。土地幾乎都乾涸了,離這不遠有個小小的集鎮。正猶豫間,一輛載客的三輪車開了過來。車主是個黑瘦的西北漢子,一臉的淳樸。
我拿出地圖指給他看要去的幾個地方(因為這一帶還有個叫“水陸庵”的地方和一處西北溶洞,説實話,這個地區,包括北方有稍大些的溶洞是少見的)。看著地圖上的幾個地方,漢子靦腆的跟我要了十五元。我往下還了五元,漢子告訴我:地方挺遠的。雖臉上有些無奈但還是答應了。
遺址建在藍田縣公王嶺的山腰上,沒有一個遊客,驕陽下的院落顯得特別冷清。一位在院內勞作的農民讓我稍等會,他去附近村裏把守門的管理員給叫來賣票。片刻,管理員滿頭大汗的騎著輛破舊的自行車趕了過來,一看見我就一臉的歉意:等久了,我以為這時候沒人來這地方呢。
院內一座飛檐高翹,精緻玲瓏,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六角碑亭,亭內就豎立著藍田猿人化石出土的紀念碑,碑上雕刻藍田猿人的復原胸像,碑身下刻“藍田猿人頭蓋骨化石出土處”,背面有郭沫若題詞。以紀念碑為中心,周圍環繞文物陳列室,主要是舊石器,包括刮削器,砍砸器,尖狀器和石片,石球等約200多件。藍田猿人距今約115--110萬年,被命名為直立人藍田亞種。196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考古隊在藍田縣陳家窩村附近發現一具古人類老年女性下顎骨化石和石器工具;1964年在公王嶺發掘中,發現藍田猿人的頭骨化石,具有比北京猿人更為原始的特徵。佇立像前,似乎回到原始的年代。祖先們根本無法想象居然自己又會在歷史的長河中重見光明。此刻的它,不會説什麼,不代表當時的它沒有過渴求....。
水陸庵位於藍田縣城東10公里的普化鎮王順山下,為六朝名剎,“水陸庵”3字為當代書法家趙樸初所寫。它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見的彩塑而聞名,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個敦煌”。它三面環水,形似孤島,帝有青山聳立,周有河水環流,故稱水陸庵。
水陸庵大殿內的彩色泥塑最為引人注目,相傳出自於唐代著名雕塑家楊惠之親手。泥塑分南北兩墻、殿正中隔間壁墻、西檐墻四部分,其中以南北墻上的泥塑最為精彩,它採用連環畫的形式,演繹了佛祖釋迦牟尼一生傳略故事,十分生動逼真。有諸佛菩薩、二十四諸天、五百羅漢過海、千人聽經圖等。
在我四處遊逛的時候,車主就默默的坐在外面等候著,不時拿出自己的煙袋吸上幾口。在他心裏,可能認為出門遊逛是件一輩子都與自己無緣的事。面朝黃土,背朝著天就這麼平平安安的過下去恐怕是他最大的願望了;在他心目中,我可能是個富有的人,拿著錢去買張那麼貴的門票卻還要和他為車費討價還價的。我想有些道理他會慢慢明白過來的,也許他的孩子已經明白了。
這一圈下來,車子跑了三十多裏路(這是我沒想到的距離)。要是在繁華些的地方,花上幾乎大半天的時間,車費可想而知了。最後漢子開車把我送到了來時的公路邊,付車費時,我給了他二十五元,他接過錢感激的笑著,小心翼翼將錢放進了貼身的布衫內。
望著塵埃中漢子離去的背影,我忽然想起幾天前在乾陵遇見的一位西北孩子,稚氣的臉上有同樣的笑容,手中拿著報紙包裹的東西神秘地把我喊到一邊:叔叔,我家中挖出的寶貝,要嗎?展開一看,就是遊覽區的攤點上常見的人為做舊了的銅質紀念品罷了....。我默默的搖了搖頭,擺脫他的糾纏。如果他覺得這樣很容易掙錢的話,他會就這麼一輩子下去了。長大後,會從這片黃土高坡中看見本不應該看見的希望。徹底丟掉自己這年齡本應呆的學堂了。
古老的長安,是我國黃河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自西周(公元前1134年)起直到唐代,先後共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不想也不願看見這裡的孩子在濃厚的“商業”氛圍中成長。
2002年10月23日于南京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fsss】或CCTV.com國家地理論壇版主信箱。
責編:陳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