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看大足石刻的快樂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15日 18:57 來源:CCTV.com

  去大足寶頂山的時候,天空陰著,走上山路不久就開始下雨,雨絲很密很細,無風,雨不飄逸卻嫵媚,婉轉著浸潤山間的每一片空間。

  對石刻,沒有雕刻專業的眼光,也沒有專業水平的評價,唯有的只是自己對其的喜好了,喜歡有些雕刻的造型、喜歡雕刻中的一些故事。在門票拿到手後,跟著講解員開始了石刻之行。

  大足石刻在重慶大足縣,距重慶市130多公里,我們前一晚從重慶回到榮昌住下,榮昌到大足就只有三十多公里了。大足全縣有石刻70多處,據説,三個月可以走馬觀花看完大足的石刻,我們沒那麼多時間停留,只去了大足最引以為榮的寶頂山,寶頂山和北山的規模是最大的、也是刻像最集中、造型最精美的地方,是唐宋時期石刻藝術的代表作,同時,也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優秀代表作品,創始人是宋蜀中名僧趙智鳳,所有雕刻歷時70多年,才得以今天的規模。

  “1961年國家公佈寶頂山、北山石刻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

  大足,以前的説法是寶頂山看上去像一隻大腳,因為“只緣身在此山中”,所以也不知道是否像一隻大腳了,現在的説法是大豐大足的意思。相較而言,倒喜歡第一種説法,雖然虛幻卻平添了些想象。

  驗票後順著石梯而下就開始欣賞石刻了,“山君伏虎鎮橋頭,道祖乘牛登岸上”,一君一祖的雕像兩旁有這麼一副對聯,現在想想,好像所有的石刻中就這組有對聯了。人像極大,牛和虎卻渺小了,以人為本真是處處體現呢。大足石刻群集佛、道、儒,是全國石刻中罕見了,這也是其著稱的一點。緊挨的一組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雕像,玉皇面容並無皇威,倒有一般父親的關愛表情還透著一股慈祥,而王母也無神話中的母夜叉形象,一副賢淑端莊的姿態。

  跟著講解員走在石刻中,聽著她的講解,看著雕像和四週的景色,整個石刻雕像刻在形如馬蹄形的山灣裏,雕刻分佈在東、南、北三面,雕刻的精華在圓覺洞內,成佛有四重境界:自覺,覺他,圓覺,立覺。到了立覺境界便成佛,圓覺是菩薩的階段。

  洞為整石開鑿,洞內並不狹窄而是很寬敞。正對洞口的壁上刻三尊佛像,明鏡菩薩前跪著晨光,俯首合十,恭敬虔誠,左右兩壁為十二圓覺菩薩,跌坐蓮臺,妙麗莊嚴,姿態不一,菩薩們的衣服、肌肉質感真實,似薄紗突身,衣裙流暢自如,鏤空雕刻,是洞內三絕之三。三絕之一是洞口上方有一天窗,光線照進來正好灑在跪佛身上,採光獨特,謂之“開光”,之二是龍身排水,不至於洞內積水,也不至於壁上水滴侵襲,壁間刻樓臺亭閣,人物鳥獸,花草樹木,幽泉怪石,精美絕倫。

  大足石刻以佛經故事為主要題材,有組雕六道輪迴、牧牛圖、廣大寶樓閣、華嚴三聖像、千手觀音像、九龍浴太子、孔崔明石經變、毗盧道場、父母恩重經變像、大方便佛報恩經變像、六耗圖、地獄變像等等等等,每一組都是一個故事。



  在去大足之前,只聽説過“牧牛吹笛”,其他的都不知道。牧牛圖借用牧人馴牛的過程,以牛比心,以牧人比喻修行來表現佛門弟子調服心意的修行過程及佛門的“本性是佛,離性別無佛”的思想。整個牧牛圖由十組雕刻組成:未牧、初調、受制、回首、馴服、無礙、任運、相忘、獨照、雙忘。

  從大足回來已經半月,記得完整的故事竟是沒有,如果現在誰提起大足,那麼首先想到的會是講解員説的一句話了:“大家去閉眼摸福字,能摸著的就是有福之人,摸不著的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也就是説摸著摸不著都是有福之人,哈,真是獨到的解釋。想來這些年來的走走看看也摸了不少的福字,有時能摸著有時摸不著,自然有時不免沮喪,只有大足的解釋最能讓人開懷,人人興高采烈。

  所以,無論什麼事,怎麼看待是首要,什麼樣的態度決定什麼樣的心情。這次摸到福字的邊上去了,原來自己是個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有福之人,哈,從今天開始,好好知福享福……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相關鏈結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