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冬日陽光下的黃龍溪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15日 16:23 來源:CCTV.com

  冬日陽光下的黃龍溪

  煙雨瀰漫了整一星期,終於,陽光露出笑臉。

  在暖暖的陽光裏驅車來到黃龍溪,經過短短的石梯再走長長的步行街就來到古鎮的牌坊前。牌坊的年代似不久遠 ,但其中一副對聯很吸引人,至少,吸引了飄:“一鎮靈奇明時寶剎元時樹,兩河隱約中古神龍上古風。”一鎮,自然是指黃龍古鎮了,寶剎和樹,龍和風指的是什麼,走進古鎮或許能明白吧。

  黃龍溪距成都二十多公里,在雙流縣境內,我們從雅安出發,一百來公里。到黃龍溪的時候已經中午,剛進牌坊就有人招呼吃飯,説的話很暖人心:“吃了再逛吧,慢慢逛細細地逛。”於是在第一家“芙蓉豆花”吃午飯,黃龍溪的石磨豆花很有名氣,是自家推磨的,豆香濃烈,所以自然是要吃豆花的,拌著店主自己製作的鬥瓣吃,很是不錯。店主還推薦了一道特色菜:焦皮肘子。肘子,最著名的當屬東坡肘子,這焦皮肘子風味也挺特別,喜歡!

  肘子足豆花飽後就踏上了石板慢慢去體味那古鎮韻味了。


  順著街道走著,陽光懶懶而暖暖,邊上的人們在冬日陽光裏享受每一秒。有一群人在撬掉店門前的水泥階梯,後來轉了一圈知道,那是為了復古,要給人們一種古的感覺而不是鋼筋水泥般的感覺,整個古鎮都在大興土木,春節前要古鎮有一個全新的模樣。

  街道兩帝旁一家緊挨著一家小飯店和小賣部,小飯店前大多都挂有藍底白字的酒旗,顯眼地招徠著客人,古鎮的石磨豆花是非常有名的,幾乎每家都會做,但又各有特色。在一些店外有長長木把手的石磨,店門上那古色古香的招牌,透著濃濃古意。

  順著街道走到丁字路口,有路牌指示著方向,我們轉右去了古龍寺,寺門前兩尊威武的石獅子左右挺立。買了門票,一圓,不貴是一驚喜(這年頭,一圓的門票太少了),第二驚喜是門票塑料做的,像很多年前的書籤,只不過少了穗兒罷了。

  從低低的天花板走過便來到寺內,數柱香煙裊繞,瀰漫整個空間。左右邊各一棵老樹,右邊的老樹上盤旋著兩條龍,龍的金黃色已淡。

  在大雄寶殿前,一個小師傅指點飄去拜拜佛祖,看看佛祖再笑笑,與師傅攀談起來。師傅説東漢建安年間,黃龍溪叫“赤水”,黃龍溪的來歷是因人們在溪中沉入了一龍形鼎用以鎮壓水患,才叫黃龍溪的。

  那麼,那只龍形鼎應該是黃色的了吧,也不知道是否還在那溪中,也許隨歲月流走了,剩下的只是神話和傳説了。古龍寺已有千年曆史,但大雄寶殿房屋卻只有十幾年曆史,那些雕花,很漂亮,在多年後必定也是幽古之物了。牌坊上的“明時寶剎元時樹”指的就是古龍寺和寺內及鎮內的老榕樹了。黃龍古鎮上有六棵大榕樹,樹齡均在千年以上,其中古龍寺內的這棵榕樹需十幾個人才能合抱,樹葉覆蓋的面積可以達三四百平方米。冬日的榕樹沒有了青枝綠葉,那樹榦依然雄渾厚重、那枝丫依然蒼勁。於是,古老的木質建築,古老的寺廟,加上遮天蔽日的古榕樹,就這樣在物質上構建了黃龍溪的古風。

  寺內有樹,樹內有寺,是古龍寺的一大特點,還有一點是“三縣衙門”也建在寺內,三縣指的是華陽、仁壽和彭山。如今,三縣衙門已是文物所了,只是我們去時門緊閉著並未開放。那只鼓也完成了它的任務,現在也只是僅供觀瞻和遐想了。


  今天不熱鬧,據説每年農曆六月初九和九月初九的廟會,不只寺廟,整個古鎮都會熱鬧非凡了。

  出古龍寺時問師傅三縣衙門有何典故,師傅説沒有典故,那只是設的一個辦事處。歷史上黃龍溪屬“金三角”地帶,民事、經濟糾紛、匪患困擾三縣,所以設了三縣衙門,也就是今天説的辦事處來管民事、水政及匪患。

  出了寺,繼續漫步,這時又有大嬸前來詢問是否看相,説是黃龍溪最有名氣的看相師霸王花,先看以前,看不準不收錢。對於看相,不相信也不懷疑,也從未看過,以後,也不看。相信,是因為心存美好願望,懷疑是因為人定也不能勝天,不看相,是因為不能預知未來才能活得精彩與刺激,象看一部書,如果知了結局,便有索然無味的感覺了。

  雖然沒應邀去看相,但大嬸還陪著我們走了一段,正因為黃龍溪具有川西小鎮的典型風格,所以一些電影導演鍾情於此,古龍寺裏就列了好些在黃龍溪拍的電影,最有名氣的就是《海燈法師》和《芙蓉鎮》了。大嬸告訴我們《芙蓉鎮》裏,劉小慶就在下河街賣的豆腐。那烽火墻還在,雖然已斑駁,雖然傷痕纍纍。

  沿古鎮緩緩流過的府河在這裡與鹿溪河交匯,水映古鎮,平添幾分水靈之氣,也就難怪是四川十大水鄉古鎮之一了。河邊竹椅一字排開,喝茶發呆的人們盡情享受這一方水土的滋潤。

  順著河邊走著,來到碼頭,黃龍溪歷來就是成都南面的軍事重鎮,據資料説:“蜀漢時,諸葛亮南征,曾派重兵把守於此,結果戰敗,加速了大蜀國的滅亡。黃龍溪原名永興場,原址在府東岸的立新村境內,毀於一場大火,故又名火燒場,後遷至府河兩岸建場,由於舊時水運交通發達,外來商客增多,經濟文化繁榮,航運上達成都,下通重慶,是水路運輸的重要碼頭。解放後,由於陸路交通事業的迅速發展,距鎮12公里的成昆鐵路和穿場而過的雙彭(雙流至彭山)公路相繼建成,使水路運輸逐漸中斷,城鎮一時變得蕭條。”現在,碼頭已不再擔負歷史任務,但碼頭依然熱鬧,有遊船供遊客享受休閒和去對面寺廟祭拜。

  碼頭邊上一老婆婆不停勸飄買一頂花環帽來戴戴,一個勁兒地説戴著好看,才一元錢。看著和藹慈祥的老婆婆,笑著買了一頂,不為戴著好看,只為那份融融暖和。接過花環帽聞著好香,仔細一看是有臘梅,呵呵,香飄一季情濃一世。後來買芝麻糕時,把花環帽送給賣芝麻糕的姑娘了。


  從上河街走過,盡頭是鎮江寺,不及古龍寺的香火,但一樣的有著虔誠和願望。這鎮江寺居與古龍寺以上河街下河街為主幹,左右兩端而居,街如扁擔,兩寺廟如挑起的擔子,潮音寺在主幹街旁,於是有了“街中有寺,寺中有街”之説。主道中間為碼頭,其他幾條街有的斜穿,有的垂直,均為主街的叉道。嚴謹的廊坊式古典建築融入其中,突出了川西平原的建築特色。

  出了古鎮,走在兩邊皆是買用古老的方法製作名揚川中地帶的芝麻糕和豆豉以及兜售小白兔、珍珠熊等小動物的步行街上,淡淡的,沒有興奮的感覺,或許,這正是自己想要的感覺吧。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相關鏈結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