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成于19世紀初的市政廳是加迪斯的標誌性建築 |
對於十八世紀以老哥德堡號為代表的瑞典東亞貿易公司船隊來説,加迪斯是航線中最重要的一個停靠站。可以説,如果沒有西班牙的加迪斯,就沒有老哥德堡號的東方航程。
我們的故事可以從五百年前講起。當歷史的時鐘即將指向十六世紀時,歐洲航海技術的進步已經為地理大發現提供了可能。
15世紀以來,歐洲航海者前赴後繼,在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的旅程中走得越來越遠,1498年,受葡萄牙貴族資助的西班牙航海家達 伽馬終於繞過非洲好望角,駛抵印度。大約五十年後,葡萄牙船隊到達了中國。
與東方的海上貿易給這些國家帶來了豐厚的利潤,與此同時,已經延續了幾千年的陸上“絲綢之路”開始黯然失色。
當瑞典作為一個北歐強國意識到應該加入這條東方航線時,十八世紀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分之一。1731年,精明的瑞典商人亨利克 孔尼格(Henrik Konig)和他的合作夥伴們經過多年遊説,終於拿到了瑞典王室頒發的對東亞貿易的獨家特許令。
瑞典這個北歐強國,正鼓起風帆,全力衝上已經開闢了兩個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
確定加入新航路後,問題緊跟著來了,拿什麼東西去中國換絲綢、茶葉和瓷器呢?其實,這個問題早在兩千年前就讓古羅馬人頭痛過,最初,古羅馬人試圖把葡萄酒和奴隸賣給中國,但事實證明中國對異域的酒和奴隸根本沒興趣,最終羅馬人只好用黃金這樣的硬通貨直接與中國人做買賣。
海上新航路開闢後,歐洲列強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由於一時間找不到中國商人感興趣的貨物。用白銀付款導致了列強對華天文數字的貿易逆差,於是,後來改變中國近代史的鴉片開始被販入中國。一位瑞典駐華外交官告訴我,當時瑞典政府對其麾下的商人一直明令不得販賣鴉片,而從中國方面的記錄看,瑞典商船也幾乎沒有向中國輸入鴉片的劣跡。
在瑞典東亞貿易公司取得的獨家特許令上,明確申明了公司不得從瑞典輸出流通中的銀幣,雖然特許令對未經鑄造的金銀沒有硬性規定,但顯而易見,要搞到大批的銀錠也是不現實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出口瑞典産品到第三國換取白銀。
對於瑞典來説,當時最有吸引力的出口産品是木材。
加迪斯港作為西班牙最大的港口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恰好在北歐至中國的航路上。因此,一方面,西班牙需要木材製造戰艦,一方面,從殖民地掠奪的大量黃金和白銀也足夠讓它買得起來自北歐的優質木材。
1732年2月,瑞典東亞公司第一條開往中國的帆船,五百噸的“腓德烈國王”號離開哥德堡,這條船在順利地把木材買給加迪斯換得白銀後,年底駛達中國廣州,並於第二年成功回到瑞典。
加迪斯位於北緯三十六度線上,因此,即便到了11月底,這裡仍少有寒意,白天走在大街上,最多穿件夾克衫就可以了。
加迪斯現在被分成老城和新城兩部分,老城很小,半個小時就可繞著走一圈,但卻積澱了太多的文化和歷史內涵。有考古依據證明的是,在公元元年前後,加迪斯的人口就達到了五萬人,幾年前,當老城的一戶居民在翻修自己的住房時,意外地發現了古羅馬帝國時期一座兩萬人規模的大劇場遺址。現在,這座大劇場遺址的一角被專門辟出供遊人參觀,儘管現在它只有一百平米見方,但從一排排石砌座位的弧度,仍可以想象出當年這座劇場的宏偉。
加迪斯的老房子大都是就地取材,用珊瑚礁鑿成的大磚塊砌成的。由於千百年來這個港口經歷了數不清的海戰,廢棄的炮管都被用來豎在墻角,否則,當現代的汽車穿行于狹窄的街道時,難免不會將古建築碰壞。
現在,加迪斯的支柱産業是航運和旅遊,近幾年來,在歐盟的資助下,加迪斯大大改善了旅遊環境,許多破敗不堪的街道被修舊如舊,越來越多的國際旅遊者開始把加迪斯納入自己的旅遊計劃中。
加迪斯老城的街道兩旁佈滿了兩三米高的桔子樹,導遊説,這種桔子只是觀賞用的,嘗一口會酸掉牙。小小的桔子在秋風中散落在地上,沒有人會去拾起。走在這樣的街道上,可以使人感受到一種滄海桑田的變幻。(文\圖 鄧武 2005-12-5)
(注:本文史料源自瑞典“破浪出版公司”出版的羅伯特 葛曼遜所著《偉大的東亞探險》一書。
Robert Hermansson:《The Great East India Adventure》, by Breakwater Publishing)
| |
加迪斯大教堂氣勢非常宏偉 |
| |
加迪斯的建築大都是就地取材用珊瑚礁切成磚壘起來的 |
| |
廢棄的古炮管現在被用來保護墻角 |
| |
新船員上船照例要經過一些培訓,總教官是船上德高望重的比亞爾 |
| |
這一批上來的兩位新船員會點中國功夫 |
| |
哥德堡大學的博士研究生賽爾瑪在夕陽下的哥德堡號上做實驗 |
| |
來船是瑞典船“卡尼拉號”,大家都有些他鄉遇知己的感覺 |
| |
卡尼拉號在夕陽下 |
(本文有刪減,如有媒體需轉載全文,請與《探索 發現》戴晶晶聯絡 電話68230730)
(CCTV《探索 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王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