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炮艙不僅是大家用餐的場所,而且也是晚上聊天娛樂的地方 |
一週以來,哥德堡號一直在英吉利海峽中徘徊,等待北大西洋上的好天氣,一旦天氣預報説洋面上天氣好轉,哥德堡號就會衝出海峽,沿法國西岸南下,直至西班牙。
連日來,我們在船上的一日三餐中,青菜是最受歡迎的。剛開船那幾天,食譜中還有生菜和綠菜花,進入10月中旬後,就主要靠土豆和圓白菜了。
10月2日我們隨船啟程,接下來兩天暈船,根本沒有胃口,每頓最多吃兩個煮土豆、喝點茶了事。第三天暈船症狀明顯減輕了,胃口也隨之好轉,於是我們有心情去品嘗一下船上的飯菜。
哥德堡號的餐廳就設在甲板下的炮艙,每到用餐時間,廚師們就會把飯菜端到炮艙前部的一個類似櫃臺的大案子上,大家排隊自己盛飯菜。一般是一個葷菜和一個蔬菜沙拉,主食是麵包。
啟航後第三天中午我們吃到了一頓最可口的飯菜,但不知怎樣確切稱呼,就是雞肉和魚肉再加上一些綠菜花炒麵條,色香味俱全。不時有熟悉的水手對我們笑著喊道,嘿,今天是中國菜!這一頓我和老沈都吃了不少,吃完之後我還考慮了半天要不要和大廚説説,如果還有剩下的麵條不妨給我們打包帶走,但畢竟初開乍到,猶豫了半天還是沒好意思去説。
結果,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半個月過去了,我們吃過意大利的通心粉,墨西哥的牛肉末拌飯,卻再也沒有長得像中國飯菜的吃食露面。
平心而論,我對哥德堡號上的飯菜已經是很滿意了,十多天以來,重樣的主菜不多,而且還能吃上牛排大餐,我想假如我們在國外出差,每頓在入住的酒店或是在附近找個西餐館就食,還不一定能達到哥德堡號上的餐飲水準。
後來有一天,我在炮艙見到了船上的大廚麥納斯,我對他説,你們做的菜很好,非常感謝。他很高興,還和我聊了起來,他説,想當初,哥德堡號原型船在去中國的路上可是沒有這麼多好吃的,那時候沒有冰箱,所以只能多帶著些幹貨,像幹豆子或腌豬肉,每天就是這些東西加上些米麵熬上一大鍋。條件好的船會帶上一些活豬和活雞,但這兩種動物顯然祖祖輩輩都沒有在海上生活的經驗,因此豬和雞也要暈船。暈船的人和暈船的豬同在一層甲板下生活,衛生條件可想而知。
天氣好的時候,老哥德堡號的水手們也會放下小舟去打魚,但由於這艘大船不是為打魚設計的,水手們也並非專業的打魚人,所以據説打魚效果總是不能讓人滿意。有時候,打魚的小船還會被鯊魚頂翻。
能不能解決好吃飯問題,決定著那個時代一條船的續航能力。對比起十八十九世紀的歐洲航海者,十五世紀中國的鄭和船隊在飲食方面要比他們的歐洲同行優越得多,因為他們在船上常年攜帶著兩樣法定,一樣是茶葉,一樣是中國黃豆。
回顧幾個世紀前航海者的艱苦生活,對今天的我們來説,不啻是一種憶苦思甜教育,雖然此時我們吃不上中國的豆腐和豆芽,但比起老哥德堡號上的水手來説,生活已經是天壤之別了。
船上有一種不分年齡和種族都喜歡吃的東西,那就是水果。一般下午三四點廚師會將一大籃子洗好的水果抬進炮艙,引得在艙裏人們一陣歡呼,因為知道水果有限,所以大家都很自覺地每人拿一個,有時候是翠綠的蘋果,有時候是嫩黃的梨,個頭都不大。一般不到三十分鐘,水果籃子就底朝天了。
船上規定,每個年輕水手都要輪流去廚房幫廚一天。為了了解內幕,10月13日,我徵得了我們班組的水手長麗莎姑娘的同意,也去幫廚一天。
大廚麥納斯 古斯塔夫交給我的第一項任務是刮土豆皮,他説,今天我們要吃二十公斤土豆。我一聽此話心涼了一半,難道今天的幫廚就是刮土豆皮嗎?哪知刮土豆皮並不是那麼可怕,因為船上有專門刮土豆皮的機器。二十公斤土豆用了不到二十分鐘就自動刮完洗好了。刮完土豆皮,我還在麥納斯的指導下炒了好幾大鍋圓白菜絲,用速溶奶粉泡了一大桶牛奶,還切了一鍋青椒。
這次哥德堡號面向全瑞典徵召船上廚師,報名錄取的比例達到了一百五十比一,麥納斯由於有多年的航海經驗,在眾多報名廚師中脫穎而出。
作為一個職業廚師,去中國看看那些名揚天下的中國菜是怎麼做出來的,是麥納斯多年前就有的願望。麥納斯的人生理想是,將來全世界都差不多跑遍了,自己就回瑞典開了大餐館,給客人提供不同國家的美食,當然,其中中國菜要唱主角。他相信自己的大餐館一定會火起來的。
北大西洋是哥德堡號中國之旅的全程中最艱難的一段,什麼時候進入大西洋?船長説,他正密切關注著天氣的變化,以便做出決定。(文圖\鄧武)
| |
年輕船員在晚霞中爬上桅桿收帆 |
| |
常有大群的海鷗圍著哥德堡號飛翔嬉戲 |
| |
黃昏時分,年輕船員們乘“小哥德堡號”的出海的興致不減 |
| |
10月13日,哥德堡號在英國旅遊勝地托爾灣(TOR BAY)拋錨一天 |
| |
船上大廚麥納斯 古斯塔夫 |
| |
船上另一位廚師托比亞斯 漢遜 |
| |
托爾灣 |
| |
托爾灣每年夏季人滿為患,但深秋時節,海灣上冷冷清清 |
(本文有刪減,如有媒體需轉載全文,請與《探索 發現》戴晶晶聯絡 電話83908474)
(CCTV《探索 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王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