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走北印度(2)天臺上的月光
題解:印度,梵文的意思是月亮,所以印度又有月光國之稱。對於攝影人來説,大部分可使用的時間是白天,但旅途中的“夜生活”絕對不會出現真空地帶。在克什米爾,當船仆看我站在船頭欣賞黛湖上空一輪彎月時,在旁謙卑地道來:nice moon!這只是其中恬靜的一個夜晚,大多數時候,我們在自圈的“茶社”裏談古説今,暢談美好的人生。
以前的出門,因為行囊的原因,基本上是“富貴兵團”的出遊方式,但這次,我們為了充分體現有“揹包客天堂”美譽之稱的印度,選擇了“半驢”的行走方式。這“半驢”,具體體現是:行,除剛到一地或出於攝影需要允許坐出租車外,基本上以三輪摩托車及公共汽車為主;吃,不求最好,但求有肉(在我國古人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標準下,我們絕對是十足的凡夫俗子;在印度人的等級觀念裏,我們在食方面又絕對歸於“賤民”一類);住,一張床而已。
制定此方案的是以自虐為榮的人,別人不敢提過多要求,且個別男團員出於有可能集體睡通鋪可幻想之誘餌下,基本也沒太大意見。
初到德里,一切按計劃進行。選定好一個LP(Lonely Plonet ,我們稱之為“旅遊聖經”)上推薦的家庭式旅館Ringo Guest House ,以每人80盧比(1元人民幣約折5.4盧比)一張床位入住惟一的一間位於半地下的大通鋪,剛好夠我們7人住。
房間內除了剛夠地方擺放行李外,基本上就沒有多餘的活動空間了,於是所有睡覺前的活動全部轉移至旅館的“大堂”。所謂“大堂”,只是一塊露天的空地,擺放能供約10人坐的矮椅子矮桌子,供入住的客人聚會及簡單用餐。
同伴們在簡陋的地方很快就找到燒水泡茶的地方,因為我們人多,不費勁地就形成一個小圈子。初到印度的不適,悶熱難耐的天氣,剛出門的興奮,這樣的情感就有了個釋放的場所。一杯鐵觀音下肚,還沒到入睡的時間,或許就有人開始憧憬即將要睡的大通鋪了,各懷心事。
呼嚕“交響樂”還沒上場,美夢還在醞釀,一場傾盆大雨説來就來,下的陣勢如倒水般。我們知道10月的印度已不再是雨季了,旅館的人也説雨季也沒這麼大的雨,還伴著強烈的閃電,而雷聲則留在遙遠的曠野。因為生長在南方,不會對下雨有太大的反感,反而因為能降溫,多少還是喜歡的。但這雨也下得太長了點,一般下得很大的雨不會下太長時間,只是這次下了1個多小時,看著在檐篷形成的雨簾,原先的高興慢慢變成擔心了。
果不其然,沒多久我們的房間就告急了,在旅館的工人及我們的男士們奮力搏鬥後,旅館老闆不得不為我們另行安排雙人房,但房錢還是以80盧比一人來算。
有人歡喜有人愁!短暫的大通鋪歷史就此結束,整個行程下來後,這也是惟一的一次入住大通鋪的經歷,或許老天知道我們註定受不了那種苦。雖然睡不成大通鋪,但我們發現那一方天地才是最值得珍貴的,此後我們入住的旅館基本上以能否自組“茶社”為標準,管他是否有AC(即空調房的簡稱),能有一方見天的地方就OK。
這樣的地方的確吸引人。勞累一天,在人群中擠的煩悶、印度人的辦事效率、旅途上的不快、沒陽光的懊惱,全在一杯鐵觀音裏得到化解,還能解讀到各色遊人,不亦樂乎!
隻身一人從馬來西亞來印度、同樣信奉印度教的妙齡女子,姣好的面容,開朗的性格,讓我們的男同胞們開了一次“洋葷”,只是礙于大集體,只能以贈送一隻“多餘”的轉換插頭來表達一份友誼和愛慕。
靦腆的瑞典男孩,剛完成大學學業,即單身遊蕩世界一年多,過幾天就要回家了,每至淩晨2點才出現在“茶社”。我們臨別印度的最後一晚,把剩餘的小半包鐵觀音送給他,但願他回到已經飄雪的家中時還能想起在德里邂逅的一群中國人。
簡單穿著T恤、內褲四處遊蕩,或是入鄉隨俗般光著身,只在腰間圍一塊格仔布,就能閒坐庭院的歐洲人,那份自然、那種悠閒,令我們身形已略顯浮腫的同胞們牙癢癢地説:TNND,我有這樣的身材,也穿條內褲到處走,誰怕誰呀!
克久拉霍的天臺上,為了躲避如雨粉般飛舞的昆蟲,只能熄燈聊天。進入漆黑的夜,躲過飛蛾的襲擊,隱去障目的炫光,透過夜空的極光,反而能更清晰地看見夜色了。很奇怪,沒有光的籠罩,靜處的東西仿佛全甦醒過來般,大氣中有竊竊私語的交談,那是花、樹、房子、鐵欄杆、桌椅子,以及屋外的蛙聲。寂靜中突然傳來幾聲狗吠,有暴戾的感覺,接著一陣群吠,因為四週的寧靜,使得犬吠有點駭人。
在瓦那納西,入住的旅館因為有個樓頂露天餐廳,彎彎的恒河盡收眼底,視野極好,也吸引住在附近旅館的人光臨。不遠處的一縷青煙扶搖直上青天,繚繞不斷,在幾座塔形建築物間飄忽,恒河東岸的景色讓人遐想,西岸櫛比的廟宇,讓人感受千年古城的風韻。傍晚,從印度教寺院裏傳出的鐘聲此起彼伏,小和尚列隊誦經作法事,不時的也被樓上的我們打攪一下,仰頭觀望,盡露童真。和風習習,倒也清涼,多少拂走一點古城的厚重感。
在異國他鄉的天臺上,仰頭觀星,難得一份閒情,倒也逍遙。
這只是其中恬靜的一個夜晚,大多數時候,我們在自圈的“茶社”裏談古説今,暢談美好的人生。
以前的出門,因為行囊的原因,基本上是“富貴兵團”的出遊方式,但這次,我們為了充分體現有“揹包客天堂”美譽之稱的印度,選擇了“半驢”的行走方式。這“半驢”,具體體現是:行,除剛到一地或出於攝影需要允許坐出租車外,基本上以三輪摩托車及公共汽車為主;吃,不求最好,但求有肉(在我國古人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標準下,我們絕對是十足的凡夫俗子;在印度人的等級觀念裏,我們在食方面又絕對歸於“賤民”一類);住,一張床而已。
制定此方案的是以自虐為榮的人,別人不敢提過多要求,且個別男團員出於有可能集體睡通鋪可幻想之誘餌下,基本也沒太大意見。
初到德里,一切按計劃進行。選定好一個LP(Lonely Plonet ,我們稱之為“旅遊聖經”)上推薦的家庭式旅館Ringo Guest House ,以每人80盧比(1元人民幣約折5.4盧比)一張床位入住惟一的一間位於半地下的大通鋪,剛好夠我們7人住。
房間內除了剛夠地方擺放行李外,基本上就沒有多餘的活動空間了,於是所有睡覺前的活動全部轉移至旅館的“大堂”。所謂“大堂”,只是一塊露天的空地,擺放能供約10人坐的矮椅子矮桌子,供入住的客人聚會及簡單用餐。
同伴們在簡陋的地方很快就找到燒水泡茶的地方,因為我們人多,不費勁地就形成一個小圈子。初到印度的不適,悶熱難耐的天氣,剛出門的興奮,這樣的情感就有了個釋放的場所。一杯鐵觀音下肚,還沒到入睡的時間,或許就有人開始憧憬即將要睡的大通鋪了,各懷心事。
呼嚕“交響樂”還沒上場,美夢還在醞釀,一場傾盆大雨説來就來,下的陣勢如倒水般。我們知道10月的印度已不再是雨季了,旅館的人也説雨季也沒這麼大的雨,還伴著強烈的閃電,而雷聲則留在遙遠的曠野。因為生長在南方,不會對下雨有太大的反感,反而因為能降溫,多少還是喜歡的。但這雨也下得太長了點,一般下得很大的雨不會下太長時間,只是這次下了1個多小時,看著在檐篷形成的雨簾,原先的高興慢慢變成擔心了。
果不其然,沒多久我們的房間就告急了,在旅館的工人及我們的男士們奮力搏鬥後,旅館老闆不得不為我們另行安排雙人房,但房錢還是以80盧比一人來算。
有人歡喜有人愁!短暫的大通鋪歷史就此結束,整個行程下來後,這也是惟一的一次入住大通鋪的經歷,或許老天知道我們註定受不了那種苦。雖然睡不成大通鋪,但我們發現那一方天地才是最值得珍貴的,此後我們入住的旅館基本上以能否自組“茶社”為標準,管他是否有AC(即空調房的簡稱),能有一方見天的地方就OK。
這樣的地方的確吸引人。勞累一天,在人群中擠的煩悶、印度人的辦事效率、旅途上的不快、沒陽光的懊惱,全在一杯鐵觀音裏得到化解,還能解讀到各色遊人,不亦樂乎!
隻身一人從馬來西亞來印度、同樣信奉印度教的妙齡女子,姣好的面容,開朗的性格,讓我們的男同胞們開了一次“洋葷”,只是礙于大集體,只能以贈送一隻“多餘”的轉換插頭來表達一份友誼和愛慕。
靦腆的瑞典男孩,剛完成大學學業,即單身遊蕩世界一年多,過幾天就要回家了,每至淩晨2點才出現在“茶社”。我們臨別印度的最後一晚,把剩餘的小半包鐵觀音送給他,但願他回到已經飄雪的家中時還能想起在德里邂逅的一群中國人。
簡單穿著T恤、內褲四處遊蕩,或是入鄉隨俗般光著身,只在腰間圍一塊格仔布,就能閒坐庭院的歐洲人,那份自然、那種悠閒,令我們身形已略顯浮腫的同胞們牙癢癢地説:TNND,我有這樣的身材,也穿條內褲到處走,誰怕誰呀!
克久拉霍的天臺上,為了躲避如雨粉般飛舞的昆蟲,只能熄燈聊天。進入漆黑的夜,躲過飛蛾的襲擊,隱去障目的炫光,透過夜空的極光,反而能更清晰地看見夜色了。很奇怪,沒有光的籠罩,靜處的東西仿佛全甦醒過來般,大氣中有竊竊私語的交談,那是花、樹、房子、鐵欄杆、桌椅子,以及屋外的蛙聲。寂靜中突然傳來幾聲狗吠,有暴戾的感覺,接著一陣群吠,因為四週的寧靜,使得犬吠有點駭人。
在瓦那納西,入住的旅館因為有個樓頂露天餐廳,彎彎的恒河盡收眼底,視野極好,也吸引住在附近旅館的人光臨。不遠處的一縷青煙扶搖直上青天,繚繞不斷,在幾座塔形建築物間飄忽,恒河東岸的景色讓人遐想,西岸櫛比的廟宇,讓人感受千年古城的風韻。傍晚,從印度教寺院裏傳出的鐘聲此起彼伏,小和尚列隊誦經作法事,不時的也被樓上的我們打攪一下,仰頭觀望,盡露童真。和風習習,倒也清涼,多少拂走一點古城的厚重感。
在異國他鄉的天臺上,仰頭觀星,難得一份閒情,倒也逍遙。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