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西藏印象 【錯那飛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4日 15:54 來源:CCTV.com

  西藏印象之拉薩

  不知道李娜的“青藏高原”,牽走了多少人的心;鄭鈞的“回到拉薩”,更是讓無數人盪氣迴腸。拉薩,位於“藍色歡樂之波”的吉曲河(拉薩河)畔,是一座具有1300餘年歷史的高原城市。公元641年,松讚幹布完成統一大業後,迎娶唐朝文成公主,相傳公主進藏後建議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廟。於是,人們把最初的寺廟即現在的大昭寺,命名為“惹薩”,藏語的意思是“山羊背上”。後來,“惹薩”被譯成了“邏些”,逐步又變成為“拉薩”了。上千年來,這裡曾幾度沉浮,現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聖地拉薩。

  從吐蕃時期的法王洞,到和平解放紀念碑,拉薩一直以其特有的方式在成長。念青唐古拉山奔騰而下的雪水,在拉薩河裏恣意徜徉,拉薩就在河的北岸。歷史上,五世達賴的豐功偉績有目共睹,而後伴隨著政教合一體制的逐步形成,這裡成為爭權奪利的真正戰場。西藏和平解放以後,拉薩迎來了發展繁榮的最黃金時期。作為歷史文化名城,這裡的風光、民俗、文化吸引了全世界的旅遊者。

  布達拉宮是拉薩的心臟,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布達拉,梵語意為“普陀”,是一座依山(瑪布日山)而建的宮堡建築群,外觀13層,高117米。在達賴時期,這裡一直是西藏政教合一的政權中心,因而收藏了極為豐富的文物、珠寶和唐卡。隨著旅遊熱的興起,為了保護這一彌貴的文化瑰寶,現在嚴格限制入宮參觀人數,並且實行預約參觀制度。扣除旅遊團外,每天下午2點面向散客出售的預約門票,只有數百張。100元的票價並不能讓排隊的遊客等待的時間縮短,而不少人甚至等數小時以後也買不到票。現在的布達拉宮內部,也已經完全實行程序化管理,所以沒有遊客亂竄甚至迷路的現象發生。22個景點看完,最多需要1、2個小時,而以前我至少要在宮內盤桓半天的。走馬看花並不為過,尤其是對西藏曆史和宗教不了解一二的話。

  大昭寺是拉薩的靈魂。如果説藏族同胞朝拜布達拉宮是出於對歷代達賴的尊敬的話,大昭寺前的絡繹不絕的長叩膜拜者則顯得更平民化,也更感人。且不説寺前地下那數以千計的酥油供燈,無數藏區的虔誠者不遠千里,拖家帶小,來到這裡,難道僅僅是為了朝拜佛祖12歲等身金像?我不懂佛教,更不敢妄言。寺周的八廓街,是特色民族商品街。出於一種特殊的心情,我繞著八廓街轉了三圈,還是沒有踏進大昭寺的大門。站在長叩膜拜者的背後,凝視他們無數次重復站起的腳、下拜的膝、匍匐滑向前的手和肘,我無言。寺前屋檐下數十道光滑的“叩道”,或淺或深。祝福他們吧。

  拉薩是最應該有建築特色的城市。這裡濃郁的藏族文化、宗教和民俗氛圍,為建設具有藏族特色的城市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布達拉宮的高度是不可逾越的,所以拉薩沒有什麼高樓。可惜的是,除了大昭寺周圍外,拉薩其他地區的建築和內地中等城市無二。現在政府可能意識到這個問題了,正在逐漸恢復藏式建築。八廓街正在忙碌的建設著,無論是傳説中六世達賴與情人幽會的房子,還是越來越多的國際化的影子,都掩蓋不了拉薩鮮艷的色彩——紅、黃、白、藍,或唐卡誘惑,或經幡飄揚,是天堂,是人間。

  拉薩的感覺是迷人而特別的。這裡漢藏茶館並列,中藏英文字隨處可見。這裡是越野車的世界,也是國際友人徹底放飛自己心情的場所。這裡的出租車司機絕大多數來自四川,川菜走天下在這裡也得到最好的驗證。旅遊的促進和誘惑是長久的,很多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城市的定位都離不開旅遊。夏季是旅遊旺季,也是藏族雪頓節舉行的季節。行走一族、登山一族、探險一族都要經過這裡,更讓這裡的旅館爆滿。在八廓街那琳瑯滿目的商店內,酥油藏香混合的味道顯得格外親切。變化總是在不知覺間發生的,那些操著不熟練的多國外語的藏族小販,那些穿著喇嘛紅袍的沿街行乞者,儘管是那麼的不協調,但是這就是拉薩——一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拉薩。我們都是過客,匆匆地來,又匆匆的去,而他們才是這裡真正的主人。

  我愛拉薩,我愛西藏,我愛高原。

  西藏印象之納木錯

  第一次感受納木錯,是在1998年。那天我們驅車到湖畔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憑藉地圖和感覺,我們想尋一個舒適一點的地方安營紮寨。3輛車離得很近,開得也很小心,但是最終還是全部陷車了。無奈只得就地搭帳篷,然後胡亂吃點就躺下了。第二天醒來一看,哈,一片茫茫沼澤。於是,疲憊不堪的我們繼續拆帳篷,然後沿湖西行。這次搭在一條不算小的河流旁,因為我們還要喝水、燒飯呢。念青唐古拉山在衝我們微笑,仿佛已經寬恕了我們的魯莽。下午的天氣説變就變,一陣雨雪交加之後,東方的彩虹讓我們歡呼雀躍。湖面波浪不興,這就是我們夢寐找尋的聖湖!第三天,我們説,早晨風小點,我們下湖吧。於是,小心翼翼的我們將船抬到湖邊,開始工作。一離開岸,我們便感受到什麼叫身不由己。浪漸漸的大了,似乎還很乖,小船搖晃得並不厲害。大約一兩個小時後,我們感覺到聖湖的另一面。那是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等我終於吐了以後,才想起來,那是1988年,在伶仃洋,這樣的涌浪曾經讓我第一次暈船,這是第二次。

  納木錯,在藏語中,是“天湖”之意。和羊卓雍錯、瑪旁雍錯並稱為三大聖湖。每逢藏曆羊年,虔誠的藏胞們從四面八方湧來,轉湖一週,祈求平安祝福。湖泊東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脈,終年積雪。主峰海拔7162米,常年雲霧繚繞。納木錯現在已經開闢了旅遊線路,遊客一般在扎西半島逗留片刻即返,極幸運的時候可以一睹雪山風采。島上現今有若干藏族特色旅館,出於環境保護的考慮,都是半固定式的。由於轉湖一週費時太長,所以又有轉(扎西)島七圈等於轉湖一週的説法。在扎西島,以及在所有環湖的路口——那種可以同時看見雪山聖湖的“埡口”,藏胞們用石頭將他們的願望和祝福堆成了一堆堆石“塔”。或高或矮,或寥寥數塊,是虔誠,更是祈禱。

  沒有人知道納木錯有多深,更沒有人知道這裡有多少魚。偶爾的測量顯示78米,只是豹之一斑。由於是聖湖,魚是嚴格禁捕的。每每藏民看見我們扎帳篷,便從遠處趕來,而詢問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們是打魚的嗎?”。這裡的魚和青海湖類似,屬於同一種,高原特有的氣候使得這種冷水魚得以繁衍生息。前輩們説,30年前,在通往納木錯的河流裏,只要你伸手,必能抓到魚。現在這樣的跡象仿佛是消失了,不知道是來這裡的遊客太多驚動了它們,還是真的氣候變暖壓縮了它們的生存空間(一笑)?

  納木錯也是親切的。由於高大的雪山補給,這裡的湖水幾乎可以飲用。當然,偶爾而已,不能長期喝的。身臨其境的感覺總是有些特別,不知道是因為這裡4718米的海拔,還是因為湖水的湛藍仿佛讓你照見你的心肺。現今的衛星遙感技術發達,日本人在納木錯衛星圖片上看見了可怕的白色旋渦,百思不得其解;他們還看見納木錯水下有堤,推測那裏有古文明。推測而已,我們目前還無法判斷,更不敢妄加發掘考證。曾經媒體大肆炒作過一陣雲南撫仙湖水下文明考古,中央電視臺還現場直播過,結果不了了之。

  路是人類的足跡,更是人類征服自然的表徵。現在去納木錯的路比以前好多了,儘管還是異常顛簸。1998年終於翻過念青唐古拉山口的時候,我還不敢相信車是怎麼爬上來的。感謝旅遊者,現在的路儘管還是砂石路,但是畢竟是路了,因為沿途有路標。修路工人正在緊張的鋪建環納木錯的環湖路,這讓我想起了青海湖。一切都是一個目的,我不知道若干年後,會不會有什麼環納木錯汽車拉力賽之類出現。在羊卓雍錯,一條嶄新的柏油路正在緊張修築中,屆時,從拉薩到羊卓雍錯,也和青藏公路無二了。

  納木錯現在還沒有遊船,而旅遊開發的腳步是越來越快了。那位曾經遊過渤海灣、英吉利海峽、長白山天池和青海湖的張健,在某些公司的策劃下,本來打算今年橫渡納木錯的。據扎西島的藏民説,張健來試遊過200米呢,後來是中央政治局常委開會研究決定不讓他繼續遊的(一笑)。聽説張健橫渡過的青海湖只是其中的小湖灣。從藏民的口吻中,我們也聽到了幾分無奈和氣憤。三大聖湖中,羊卓雍錯早已經建了電站,而且旅遊開發很紅火,納木錯正在步羊卓雍錯和青海湖的後塵呢。只剩下瑪旁雍錯了,聖湖會是永遠的聖湖嗎?

責編:王卉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