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藏民 【錯那飛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3日 15:52 來源:CCTV.com

  他們是高原的主人,他們當中有被National Geographic評為世界上最美的男人——康巴漢子,他們在有些援藏幹部的心中,是懶惰的代名詞。他們在成長,在覺醒,也在被漢文明逐漸同化。如果説,1300年前文成公主帶去了漢族的先進生産工具和佛教,那麼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他們在做些什麼,想些什麼呢?真的靜下心來寫他們,還真不知道從何寫起,因為這麼多年來,我從沒有認真交過一位藏族朋友,而且即使在頻繁的溝通中,也往往因為語言不通顯得非常不深入。他們是我心中永遠的朋友,可是,我們配做他們的朋友嗎?

  他們的生活是多變的,離開青藏公路越遠,受現代文明的干擾也越少,因而顯得越淳樸,甚至是可愛了。納木錯是比較早接受現代漢文明衝擊的,即使在旅遊市場還沒有成熟的多年前,因為老外想騎馬,憨厚的藏民欣然牽馬而至,溜達完畢後便懂得索要一元錢。而在離開青藏公路直線距離僅40公里的錯那西岸,那裏的藏民已經只知道北京、天安門和毛澤東了,他們看見遠來的我們,只問我們是不是從北京來的;而更遠的茲格塘錯,我們送給他們吃的冬瓜,他們當成了西瓜,説一點都不好吃。他們熱情邀請我們去他家喝酸羊奶、酥油茶。我們看著藏族老媽不緊不慢的倒騰著那打酥油的筒,那是我喝過的最美味的酥油茶了,而那酸羊奶的純度我至盡都無法忘懷。他們看我們又是用怎樣的眼光?在我們的帳篷周圍,藏媳婦們盛裝而至,也許在她們看來,看見漢人也是非常難得的吧。我們無法形容她們臉上的濃粧和抹粉,和她們的男人在一起,古銅和臘白,如果換作是夜晚,一定會嚇得我們睡不著覺。我們照例是用我們的方式來招待他們、她們,可是語言是最大的障礙,間或的微笑或者開懷都是表達的方式,更多的時候我們和他們一樣,是不知所措的。

  佛教對於他們有莫大的意義和價值,儘管現在年輕一代的心中,更嚮往繁榮都市的感覺,喜歡摩托車奔馳的呼嘯,但是他們的父母——蒼老卻年紀並不大的藏男藏女,卻是依然那樣虔誠。無論在通往拉薩的哪條路上,都有叩等身長頭朝聖者的隊伍。在他們的心中,拉薩不僅是布達拉宮、大昭寺,還有浪卡子的羊卓雍錯,當雄的納木錯,阿裏的瑪旁雍錯,還有無數的聖山、聖跡。他們的收入是為了獻給佛,供養佛,所以儘管西藏人口僅200萬人,但是供養了大小寺廟上千座。在拉薩,最不缺的就是零錢了,無論在哪一座寺廟,都可以看見無數藏民手提內裝酥油的塑料袋,並隨身帶一大把零錢。他們的日常功課就是來這裡添酥油,獻零錢的。

  遇到能説漢話的藏民,交流自然多了。在浪卡子,築路的藏少女們用略帶羞澀的大膽眼光注視著我們,她們説,她們中學畢業了,現在在家放羊呢。在納木錯鄉,一位山西大同藏族班的女孩看見我們與藏胞們説話費勁的樣,主動給我們當起了翻譯;那天正趕上賽馬會呢,而今的賽馬會和內地的這個那個節一樣,都有些變味了。遠遠望去,一片片白色的帳篷,周圍牛羊成群,在那裏,我想拍一些民族服裝做紀念,任翻譯怎麼解釋,藏胞們就是不肯面對鏡頭,倒是那些無邪的兒童,用天真的眼神一直在注視著我們,他們的眼睛仿佛在告訴我們什麼。

  更喜歡在青龍的感覺。那是一個旅遊者從不去的角落。感謝政府,這2年那裏鄉政府才用上了太陽能,配了衛星電話。鄉長原來畢業于內地藏族班,漢語非常流利,人也非常年輕。他給我們講了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更説了當地經濟發展的困惑——交通不方便,信息不靈通,沒有電,沒有電話,旅遊業還有待政府“開禁”。而鄉書記給我們的感覺就像一位藏族長者——歲月滄桑都寫在他的臉上,智慧都在他的眼睛裏。在整個鄉我看見的最宏偉的建築就是希望小學。我們的到來,仿佛是鄉里的“大事”,唯一的藏茶館破例為我們煮了麵條,老闆娘不會説漢話,可是麵條燒得非常好,沒有一絲“高原反應”,我們一致認定,我們自己在野外燒的麵條太難吃。第二天,我們想吃稀飯和饅頭,鄉長説,稀飯可以燒,饅頭有些困難,因為8點開飯太早了。饒是如此,當我們第二天吃著那又香又軟、又白又松的饅頭時,心情格外激動。甚至連晚上裹著那帶著濃厚藏粑酥油味道的被子睡覺時,都忘記自己身在何處了。

  這裡是他們的土地,在野外,除了在可可西裏,無論我們紮在哪,過不多久,總有可愛的藏民盛裝蜂擁而知。他們總是用一種好奇在注視著我們,無論我們在做什麼,吃什麼,他們都是“緊跟不捨”。在錯那,愛開玩笑的同事有一次對藏胞説,怎麼樣,讓你女兒跟我們回北京?藏胞很是興奮,“好嘛。到我們家慢慢談。”嚇得同事逃也似的躲開了。除了好奇,他們也想從我們這裡得到一些他們需要的東西——消息和實物。出去小心翼翼,我們不敢多言,好在能溝通的語言非常有限,最後總是笑聲。

  他們在進步,也在小心嘗試全新的生活。在拉薩等大中城市自不必説,那些旅遊點附近藏胞們也變得“精明”起來,可能是之前他們吃過不少漢人的“虧”吧。現在和旅遊點,和他們交談,我總能感覺到他們在戒備和警惕我們,儘管表面上看他們很好客,甚至很熱情。可是我知道,他們的內心是在退卻了,也許是漢文化的衝擊帶給了他們太多的改變,不知不覺的或無可奈何的,或者是他們的內心感覺到威脅?傳統文化與文明發展的衝突,他們是無法改變的,地方政府也和內地差不多,在追求一种經濟利益。在普通藏民看來,政府的許多行為是有待商榷的,他們能做的就是以自己的行動,繼續在這條希望與挑戰並存、發展與困惑並在的道路上前行。記得馬麗華寫道,曾經想記錄傳統的藏農業模式,結果好不容易找到一村落,一年拍攝下來,還是發現變味了。我不知道,若干年以後,我們還會遇到不會説漢話的藏胞嗎?孩子是未來,在賽馬會上,成年人穿的是藏袍,佩的是藏飾,但是孩子們呢。除了那一張張淳樸的臉,衣著都差不多已經徹底漢化了。

  唉,我們可愛的藏胞啊,雪域高原賦予了你們無與倫比的體魄與靈魂,你們的眼睛、你們的手,在期盼什麼?

責編:王卉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