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居延文化 > 正文

現代──環境的思考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27日 14:51)

  20世紀下半葉,隨著人口總量的激增,經濟的迅猛發展,對我國生態環境的壓力也歷史空前地加大。以黃河斷流,向季節河與內陸河演變和長江變黃河,泥沙俱下,洪水頻發為代表的生態危機,再一次敲響了中華民族存亡的警鐘。只是這一次並非外敵的入侵,而是生存環境的破壞。2000年,幾場波及我國北部半壁江山的沙塵暴以及隨之而來的嚴重乾旱,使國人在西部大開發的熱潮中開始冷靜地正視西部脆弱的生態。實際上,無論是水土流失、河道淤積、湖泊沼澤萎縮所引發的洪澇,還是江河斷流,土地退化、地下水位下降所表現的乾旱和沙塵暴現象,其實質都與我國西部地區森林、草原和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的破壞,水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以及荒漠化的加劇發展相關。

  打開歷史,重溫張騫通西域的2000多年以來,我國西北環境在人類開發活動中發生的滄桑巨變,特別是生態環境的破壞性開發使發展與生存均難以為繼的慘痛歷史事實,於今無疑是避免重蹈覆轍的有益的警示。

  分佈于我國西北地區的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並非都是地質時期的自然産物,其中很大一部分沙漠和沙地,就是在人類歷史時期中形成的。而且地質時期的沙漠,如塔克拉瑪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裏沙漠,在地質時期並沒有在人類歷史時期這樣大。這一切,都是人類不適當的社會經濟活動造成土地的嚴重退化所致。

  如果説,漢唐時代的悲劇離我們已經遙遠,那麼現代綠洲變沙漠的故事,我們應當記憶猶新。

  農業是人類生存之本。但是,在生態極為脆弱的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破壞植被和土壤結構,盲目擴大農業開發規模,卻一樣可以動搖人類生存的根基。

  羅布泊乾枯了,居延海乾枯了,今後還不知道有多少湖泊乾枯,樓蘭古國已經滅亡了,如今,居延海如果沒有去年的那一次南水北調,也已經成為了第二個羅布泊,沿黑河流域的居延文化以及它當年的文明也早已消失,當年風吹草低見牛羊,良田萬頃,車水馬龍的草原絲綢之路如今已經變成了一片荒漠,居延流域文明的消失和瑪雅文明以及樓蘭古國、西域古文明的消失難道還不足以給我們現代文明當頭棒喝嗎?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