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跟著【蟲乙】去旅行 > 正文

驚天大龍缸,神秘石筍河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25日 14:41)


在千山萬壑之間,雲陽龍缸以她那驚世駭俗的風姿,散發著無窮的魅力與豪邁……

  “呼吸萬里,吐納靈潮”,這是晉代文豪郭璞在《江賦》中對長江的讚美。長江——這條孕育了中華民族的河流同時也孕育了無數的神秘與美麗,雲陽龍缸便是她最為精緻的典藏。

  雲陽龍缸地處重慶市雲陽縣境內,緊鄰湖北利川、重慶市奉節、萬州。在長江中游的這片千山萬壑之間,雲陽龍缸以她那驚世駭俗的風姿,散發著無窮的魅力與豪邁。

  龍缸史稱“爐缸”,因區內規模宏大的“爐”形天坑而得名。雲陽龍缸最具吸引力的主體景觀,便是以龍缸天坑為代表的岩溶地貌和以石筍河大峽谷為代表的峽谷景觀。它們都是距今6700萬年以來,經流水、岩溶、構造以及重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質地貌景觀。

  雲陽龍缸位於著名的重慶平行山谷區的東南部,地勢總體上南高北低。海拔 1625米的七曜山脈橫亙其中,與景區最低處黃陵峽谷底相差竟達1400米。在大地構造上,龍缸地處渝東褶皺帶及湘鄂川黔隆起褶皺帶之間的過渡地帶,受斷裂構造的影響,“薄皮構造”的上、中、下三種褶曲形態形成的構造地貌類型在區內得以充分體現。

  而構成景區成景基礎的中生代三疊係石灰岩厚達1115米。這些巨厚的可溶性岩層在地應力作用下,發育了大量節理、裂隙,從而為流水溶蝕提供了通道,同時也為成景提供了空間;到了距今6700萬年的新生代,地殼抬升,河流下切,在流水沖刷,氣候變換,以及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外動力的綜合作用下,便形成了區內最為驚心動魄的岩溶地貌和最為神秘的峽谷景觀。

  龍缸天坑,在平面上呈不規則的橢圓,長軸距離304—326米、短軸距離178—183米。深度達335米,這一深度位居我國的第三,世界第五;龍缸天坑的坑壁近於90度,這種直上直下的形態更是“當驚世界殊”。

  龍缸天坑,其險絕在史書中早有記載。當您登上缸緣的鷹咀崖,腳下絕岸萬丈,壁立赮駁;四週群峰如丘,煙靄渺茫。當您俯身窺探缸底,更是“枯樹倒挂倚絕壁,猿猱欲度愁攀援”。如果您具備足夠的膽量,沿缸緣而行,則“妙不可盡之於言,事不可窮之於筆”。龍缸帶給您險絕與刺激絕對筆墨難表。而能下至缸底者,往往被視為當地英雄。古今中外,寥寥數人而已。

  岩溶塌陷和溶蝕是龍缸天坑形成的主要原因。這裡位於多組節理、劈理的交匯處,岩石極為破碎。在這些岩層之中,流水溶蝕形成的多層溶洞交錯縱橫,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破碎帶上的岩石産生坍塌,坍塌物隨即被暗河溶蝕帶走,龍缸就是在這樣反復的溶蝕—坍塌—溶蝕—坍塌中逐漸形成。龍缸天坑無論是成因、深度以及坑體的形態都具有不同於其他岩溶天坑的特點,因此研究價值和美學價值都極高。

  龍缸天坑景觀組合有序,地表的石芽、峰叢、漏斗與地下的三層溶洞自成系統。尤其是它的三層溶洞,第一層為望月洞,第二層叫月崖洞,第三層是位於缸底的地下暗河,暗河潛流向石筍河。

  從龍缸天坑北側的懸崖,沿著一條極為狹窄的山路,經過四個小時艱難的跋涉,便下至最令人心醉神迷的石筍河景區。源於七耀山的流水在這裡切割了巨厚的岩層,形成了極為幽深和神秘的大峽谷。大峽谷東岸,屹立著因溶蝕形成的巨型溶柱——石筍。石筍高達200米以上,巍峨偉麗、雄險如削。石筍河就是因為它而得名。


  與龍缸天坑不同,石筍河柔美多姿而不失驚險。清瑩碧透的河水在狹窄的峽谷底部蜿蜒而行。或者飛瀉成瀑,或者積水為潭,或者激蕩險灘。峽谷內,河水對岩石的沖刷、掏蝕、溶蝕形成造型怪異的奇石。

  乘橡皮船,順著石筍河穿過長長的大峽谷可以一直漂流到長江,但沿途水勢無常,暗流險灘密布。2003年,縣長肖敏和旅遊局副局長王萬田等考察石筍河時就曾經被困在峽谷,三天后方才獲救。石筍河的驚險與刺激由此而知。

  除龍缸天坑和石筍河峽谷而外,區內的其他岩溶景觀也十分豐富,且形態完整。

  十八羅漢,因十八座酷似羅漢的岩溶峰叢而得名。這些峰叢在岐耀山廣袤的土地上,呈串珠狀展布,面積達數平方公里,蔚為壯觀。峰體之間以溶蝕槽谷相連,槽谷底部漏斗、洼地、落水洞發育,兩側石芽林立。峰叢、槽谷之下由看不到的地下暗河組成的龐大岩溶管道系統複雜而神秘。

  區內岩溶洞穴密布,最有名的當數大安洞。大安洞又名魚泉洞,發育于長江支流長灘河西岸的懸崖之上,是景區最大的溶洞。大安洞,洞體寬闊深長,由9個不同形態、不同大小的廳組成洞中套洞,景中生景的溶洞景觀。洞內石筍、鐘乳石、石花、石幔、石鼓等鈣華景觀幻化成各種天神、仙女、魔怪,帶給遊客以無限遐想。

  老龍口峽谷位於泥溪鄉境內的海螺溪內,上遊為萬州市的潭漳峽景區,是區內另一處特點突出的峽谷景觀。峽谷中,在流水和岩溶共同作用下,河溪時兒潛入地下,時兒奔涌地表,形成十分有趣的地下暗河與地表明河交替出現的景觀。老龍口峽谷,瀑、潭璧連,水色始終清瑩。泛舟盪漾其間,奇峰怪崖、山石瀑溪相擁相嵌,如入桃源仙境。

  除了岩溶景觀和流水景觀而外,人們還可以從區內出露的各種褶皺、斷層、化石等地質遺跡,去追溯龍缸更為久遠的地質演化歷史。

  區內自然生態環境優越,動植物資源豐富,植被主要以中低山常綠闊葉林帶和亞高山暗針葉林帶為主,原始植被多保存于深切割的高山山地及峽谷區,各類野生植物達1千余種。良好的自然環境同時也為野生動物的棲息創造了優越條件,區內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豹、大鯢、鴛鴦、金雞等。位於景區以南的岐耀山山原地帶,自然林曾遭受破壞,但經過大規模的人工造林、植草,目前已恢復了較好的植被系統和生態景觀。岐耀山草場牧草豐美、環境優雅,已經成為野營度假的最佳去處。

  龍缸所在的清水鄉是雲陽縣唯一的土家族鄉,“土家”在當地漢語中是本地人的意思。由於受到地理位置及交通條件的限制,當地的土家族過著原始質樸的生活,儘管語言和文字已經泯滅,但仍保留著奉祭白虎、住吊腳樓、喝油茶湯、唱土家山歌、跳擺手舞等古樸的民風民俗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尤其是“擺手舞”,集中體現了土家族人民“天性勁勇、銳氣喜舞”、“崇祖、祈福”的古樸民風,是最能體現土家族文化的習俗,也是流行古老的集體舞蹈。

  位於龍缸以西的岐陽關是古老的“川楚孔道”的必由之路。在未通公路前的很長時間,川楚孔道是連接四川與湖北的商貿通道。川楚孔道的遺跡留存已經很少,但漫步在林間荒草中的青石板古道,恍惚還能看到先民們艱辛的身影和這條古路曾經的繁榮。

  龍缸地質留存著地球最古老的記憶和最純潔的心靈,是大自然給予人類最珍貴的饋贈,是長江三峽黃金旅遊線上一顆最耀眼的明珠。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責編:王卉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