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不只是風景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24日 17:10)
序
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與重建、人與動物恐怕是近幾年最熱門的話題和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是惟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在生物圈內,所以有生命的物質,動物、植物、微生物包括我們自己都互為依存,缺一不可。
但在人類發展史上我們總是以掠奪其他物種的領地來換取自身的發展,以奪取其他物種的生命來維持自身的生命。在現代生活中沉溺在樓盤、股票、鼠標、鍵盤中的我們開始忘卻了孕育我們生命的自然和原本屬於自然的我們,在不經意間我們變成了城市物種。
掙扎于鋼筋混凝土之間的我們開始夢想那一片綠色,離開了汽車便寸步難行的我們開始思念揮汗如雨,會當淩絕頂。
於是,我們走出了街道、寫字樓,於是我們封存了小汽車。於是,我們上路了……
走進自然,我們知道什麼是自然之美,走進稻城,我們知道什麼是人與自然之美
離開海拔高達4500米的海子山,沿稻城河順流而下,海子山滿目荒涼的石頭漸漸地稀少,植被也由高山草甸而高山灌叢終於演變為亞高山針葉林。隨著空氣中氧氣的增多,昏沉沉的大腦開始慢慢甦醒。
由古冰川運動形成的稻城河河谷,谷底寬闊平緩,河流溫婉地以曲流的形態在冰谷中蛇行,沒有水的地方,是稀疏的杉樹,樹下是茂密的灌叢,在往下碧草如茵,野花爛漫。有人把這段美景稱為“歐典風光”,雖不敢茍同,但眼睛所及的景色卻確有著海子山、亞丁不一樣的美麗。
我們今天要造訪的第一個喇嘛寺就位於這段美麗的冰川U形谷旁邊。依山傍水的奔波寺藏語意為“草壩之邊”之意,因建在桑堆大草壩之邊的神山下得其名,海拔3943m,建於南宋淳熙五年,創始人為白教大師噶瑪巴.都松欽巴。奔波寺取神山之氣勢,擷雪水之靈氣,寺廟隨著山勢鑿岩而修,錯落有序。遠遠望去,紅墻碧瓦、古柏沖天、經幡獵獵,在遠處雪山,近處森林(chan)岩的襯映下,具有一種神秘的美麗。
穿過一個插滿經幡長約80米的木橋,便走進了佛的神聖之地,給我們當嚮導的是當地一個二十多歲的鄉長。別看年輕,他已經是佛學院的畢業生,對寺廟的了解和藏傳佛教的熱愛已經達到了讓我們十分驚訝的地步。寺廟裏一面普通的墻,平常的石頭,簡單的幾行文字,線條拙樸的岩畫,在他嘴裏漸漸的有了歷史和生命。儘管如此,由於我們對藏傳佛教了解實在太少,除于感覺寺廟的美和環境的雅致,這座歷史悠久的白教寺廟在我們眼中和藏區其他寺院並無更多的區別。
快離開寺廟的時候,年輕的鄉長突然問“你們想不想看喇嘛喂魚?”
喇嘛,喂魚。這可是新鮮事,我們頓時來了精神。沿著河邊繞到寺廟的另一側,一幅生動圖畫出現在眼前,在河邊的樹林裏,幾個喇嘛坐在草地上,把擱有糌粑的手掌伸入水中去喂河中的高原黃魚,鮮艷的紅色僧衣在綠樹、青草、碧水的襯映下十分奪目。
用糌粑的喂養河魚是奔波寺的喇嘛每天的必修課,長期以來,奔波寺的魚甚至對藏語形成條件反射,每當聽到喇嘛的呼喚,如織的野生高原黃魚便蜂擁而至。魚兒毫無畏懼地穿梭在人的手指間,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在這一綠、一紅、一動、一靜中達到了極致。
藏族是一個崇拜自然的民族,每一棵樹、一株草、每一個微不足道的生命都會受到他們的尊重。而在離奔波寺不遠 的著傑寺,我們看到了另一幅同樣動人的圖畫。
著傑寺距稻城河谷約3公里,寺廟所處的山坡並不陡峭,無論是周邊的景色、寺廟的規模都無法與奔波寺同日而語。讓著傑寺出名的是生活在寺廟背後樹林中的一大群野生藏馬雞。寺廟裏的喇嘛每天按時投食飼野雞,吸引著許多遊客去觀看,同時也感動著許多遊客,這種人與動物和平共處,是著傑寺千百年來一直承襲下來的傳統,並非為取悅遊客的招徠之舉。
野生藏馬雞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也是國際上二級瀕危動物,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我們去的時候正是投食喂養野生的藏馬雞的時間,寺廟的喇嘛端著裝有青稞的盆子,來到寺院大殿前的壩子,吹了幾聲口哨,幾分鐘的時間,體形肥碩,色澤艷麗的野生藏馬雞便不約而同從寺院背後的灌叢中搖搖晃晃地來到鋪著青石板的大殿,愉快地接受僧人的食物。聽喇嘛講,著傑寺僧人喂藏馬雞的歷史已經相當久遠,每天早上的7點,下午5點,生活周圍的藏馬雞便會自己走出來接受僧人的食物。就是在糧食緊張的困難時期,寺廟的喇嘛也從來沒有屠殺過一隻藏馬雞。
稻城這片橫斷山區乃至青藏高原地貌最特別、生態系統最完整、物種最豐富的地區如何得以完整保存,是我們此行的研究內容之一。也許我們可以從地質環境、區位條件、水汽通道、高原熱島效應等諸多方面去論證這片世外桃源存在的理由,但我們決不能忽略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這片土地的主人保存這片凈地。
那些將糌粑放入河中,將青稞撒向野生藏馬雞的人們給我們做出了最好的榜樣。千百年來,正是由於當地居民善待自然、善待動物,與大自然和睦相處,協調發展,我們所看到的這片“最後的香格里拉”才得以保存其原始狀態。同時,亞丁的居民也在用自己的行為詮釋“香格里拉”的真實內涵。這片寓意了人類美好願望的人間凈土,只有在地域上和精神上完美統一才配此稱號。
走進自然,我們知道什麼是自然之美,走進稻城,我們知道什麼是人與自然之美。
有人説,到亞丁是為了尋找美,但在奔波寺和著傑寺,美麗的不只是風景,還有那些風景裏的人們!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責編:王卉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