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南疆,打開的民俗畫卷 > 正文

南疆,打開的民俗畫卷(12)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08日 13:56)


《十二木卡姆》的作者阿曼尼莎汗,她出生在麥蓋提


  ■風沙星空

  刀朗人現在是維吾爾族的一個分支,但在生活習慣、語言、文化與相貌上卻與維吾爾人有一定的差別。

  上溯到13世紀,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大軍征服了整個亞洲及東歐的部分地區,建立了赫赫有名的蒙古帝國,南疆及中亞地區成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的封地。此後,在伊斯蘭化的過程中,因為蒙古人拒絕改宗伊斯蘭教,受到世俗政權的壓迫,一部分蒙古人被迫遷至塔裏木盆地的沙漠邊緣,以打魚狩獵為生。

  還有人説,刀郎人是成吉思汗的孫子鐵木真與喀拉汗王朝征戰時戰敗的一支蒙古大軍遺留在沙漠腹地的麥蓋提縣的。

  到15世紀,蒙古人開始皈依伊斯蘭教,開始了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在語言、文化、民族方面的交融,逐步形成了現在的刀朗人。

  央塔克鄉距離麥蓋提縣城有8余公里,是刀郎舞的故鄉。

  強勁的刀郎麥西來甫舞我是10年前在央塔克融入過一次,但卻忘記的差不多了。那些演奏、彈唱、勁舞的長者一般散佈在鄉下的農村裏,他們平時種地,有了喜事就會湊在一家酣暢一番。如果誰家有嫁娶,那熱鬧會持續幾天。

  刀郎麥西來甫表現的是狩獵的全過程,表演程式固定:散板高歌、走步對舞、邊走邊旋、發現獵物、搏鬥圍殲、獵獲目標、班師凱旋……

  之所以説刀郎舞與蒙古舞有相近,是因為他們的舞蹈與現代蒙古人的“倒剌”舞有淵源。在麥西來甫的場面上,只要你仔細看,你會發現,那些如醉如癡的老者具有的蒙古人的骨骼長相信息。

  在央塔克一個簡陋但卻不失熱切的刀郎人的農家小屋,有時間去享受情濃意切的刀朗人的生活和刀朗麥西來甫的動感是一個不錯的感受。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