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打開的民俗畫卷(14)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08日 13:50)
■風沙星空
一種維吾爾人的鍾情之物——褡褳,就要在這個時代消失了。消失的原因不在於褡褳本身,而在於這個時代。
褡褳是漢語,維吾爾語叫“霍爾青”,也叫“馬褡子”——維吾爾、哈薩克、塔吉克、柯爾克孜人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一種用具,用粗棉線織成的、連綴成的兩個大口袋,搭在肩膀的前後。用途:出外必備的盛物。
褡褳的外觀雅致精美,色彩撩人,盛載內物很多,男人出門回來,把褡褳裏的東西鋪在樹下、屋裏的土炕上,就展開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洋崗子(老婆)要的,克孜巴郎(小女孩)要的,巴郎(小男孩)要的,阿當(爸爸)要的,阿娜(母親)要的,全在褡褳裏了。圍著褡褳,就在屋子裏或樹下展開了一家的歡聲笑語,還有寬慰,甚至親情維繫......
褡褳,讓維吾爾人鍾情,讓他們走了幾千里路,讓他們度過千年日子,讓他們盛載歡愉、期盼。
但是,現在人們見不到褡褳了。正是因為看不見褡褳,我們這次去南疆,才在喀什、巴楚、麥蓋提等地尋找搭褡褳的維族人:陽光下,他們搭著褡褳行走在沃土田野間;荒漠上,他們搭著褡褳蹣跚在空曠四野裏;熙攘中,他們搭著褡褳雲遊在巴扎街頭上;狂風間,他們搭著褡褳頂逆在風沙塵埃中……
也只是在麥蓋提的巴扎上見了這麼一個,但他,卻把褡褳藏在驢車上。
褡褳也是一種文化。也許,以後只有在民俗博物館裏能看到它了。
褡褳少了。我還是有點替它惋惜。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