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南疆,打開的民俗畫卷 > 正文

南疆,打開的民俗畫卷(19)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08日 13:28)




  ■風沙星空

  巴扎由來已久,對新疆人來説並不陌生。在古代,絲綢之路從東向西進入塔裏木盆地後分南、北兩道西行,繞過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又在喀什交匯,然後從幾個山口翻越帕米爾高原,通往印度、伊朗、西亞、歐洲等地。由此可見新疆綠洲城邦歷史上商貿地位的重要性。

  新疆到處是巴扎,包括綜合性、農副産品、手工藝品、民族特需商品、靴鞋花帽小刀、柴草煤炭巴扎等,每類巴扎都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儘管我從小生活的地方沒有巴扎,但這些年跑遍新疆,鑽了不少巴扎,看了不少巴扎上的景,但先拜巴扎鎮的巴扎還是叫我駐足了很長時間。

  巴扎上沒幾個漢人。逛巴扎的鄉村維族老鄉見我們不像是本地人,在我們詢價時就很耐心地解釋著那些産品的用處,當然,我們問的都是些在漢族地區看不到的農用、生活産品。

  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不多了,但還是讓我們遇見很多:一位老鄉用他的一隻羊換走了另一位老鄉的幾袋麵粉,互不找零,互相滿意;售賣最多的還是那些農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紅柳筐、芨芨草掃帚、坎土曼、木制碗筷等。

  很多東西快消失了。比如霍爾青--過去是維吾爾族農人出門必備的物品,現在因為物質豐富,鈔票漸增,年輕人大多不願背這種土氣、盛物又少的手工粗布産品。又比如袷袢,西裝鴨舌帽讓傳統的民族服飾從城市退到農村,再從農村退到更偏僻的小村。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