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埃及印象記 > 正文

埃及印象記(1):埃及感懷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0日 16:11)


尼羅河畔落日

  埃及——古老文明的象徵!

  埃及——一個遙不可及,又真實存在的夢!

  踏足這塊土地,該是每個受過教育的人一個夢想!

  在輾轉21個小時,換乘3個國際航班,來不及考慮時差不時差的,就被開羅車水馬龍的街景吸引住了。

  這就是開羅!這就是埃及!

  我真的就成了這擁擠的開羅市其中的一粒沙塵了。

  是次行程大約二十天,我們就囫圇吞棗般地把整個埃及走馬觀花了一遍,其實也就是貫穿全境的尼羅河之旅。

  埃及是塊寶地,隨便一個地方都是古跡,隨便一件物體都是文物,隨便一個人都是風情。

  埃及人是可愛的,他們的生活是悠然的,只是我明白這道理時太遲了。當我完全結束這段旅程,又回到忙碌的日常工作時,才發現我的骨子裏已根植下埃及人的思想:不急!先喝杯紅茶,再説!

  雖然自己的足跡在祖國的版圖裏已留下不多不少的腳印了,因此不時的在身邊大部分只是隨團旅遊的人群中偶然生出一點自豪、自信、自滿的情緒來,他們的表情也助長了我那可憐的自大思想,總會揚起驕傲的頭來説:你還是問我哪個地方沒到過的吧!

  來到埃及,我自覺地把我的頭藏起來了。把全身包裹得象伊斯蘭教的女人一樣,只露出一對小眼睛,努力去窺探這古文明帶給我的視覺享受。

  現代與古跡,西方文化與民族習俗,藝術與本色,男人與女人,幾乎每一樣東西的存在都能找到它的另一個對立面,而這些對立面往往就是一對矛盾,雖然是矛盾,但它們存在於埃及,卻又是那樣的和諧和自然。

  對於大多數人來説,埃及並不陌生,但親臨其景時才發現,我們認識的埃及只是博物館裏的埃及,那只是“法老的埃及”,而今天的埃及是“阿拉伯的埃及”。

  同是古文明的兩顆明珠,埃及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比中國還悠久,五千年的古文明令讓世人景仰。但埃及曾出現過斷層,她中間曾被全盤的改變過,今天的埃及人並不是我們了解的古埃及人。

  古埃及人現在他們稱為科普特人,已淪為其少數民族的一支了。因此,要想認識古埃及人,除了到埃及國家考古博物館裏探訪拉美西斯、圖特摩斯、圖坦卡門外,你就只能到一些沙漠綠洲裏尋其蹤影。

  肩負著古文明的重擔,現代埃及人一點也沒有把這看做負擔,他們以阿拉伯的傳統和神秘,在歷史的長河裏演繹一段和諧的變奏曲。

  尼羅河更以其飄逸來加添其浪漫的色彩!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責編:王卉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