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四季歌之《春》 > 正文

以我心,換你心,始知相憶深--珠海(下)【燭影搖紅的】2005-03-28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25日 20:33)

  一、喚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禦溫泉

  這一刻

  我什麼都可以想

  什麼都可以不想

  水溫39度

  我在禦溫泉

  --禦溫泉廣告詞

  于我而言,泡溫泉並非自己所愛,主要原因在於體弱如我不能泡得很久,一般半個小時左右就開始頭暈。沒想到在禦溫泉,打破了記錄,忍不住對之好感大增,讚不絕口。

  據史書記載,七百多年前,南宋末代皇帝趙昺及皇室一行御駕(實際上是逃難)至崖門江口(今珠海鬥門一帶)。倉皇驚慌的文武大臣護送這個猶如驚弓之鳥的年幼皇帝逃難至此,居然還有心思欣賞風景。看到當地景致秀麗優美,便下旨在此地設立行宮。當地有一泓奇泉,四季溫熱,熱浪撲面,似仙氣瀰漫,能醫治百病,人們皆稱之為“神水”。皇帝親自一試,果然感覺神清氣爽,舒暢萬分。民間為紀念宋帝在此禦浴的歷史,便將此泉尊稱為禦泉。1998年,禦溫泉開發落成,開創了中國溫泉旅遊的一個新時尚。禦溫泉的“禦”字情深意重,既有懷念南宋皇帝禦浴之意,又有把遊客當成皇帝般款待的優質服務之意。皇帝的待遇有多高級,我們可不知道,但平心而論,禦溫泉的服務還算不錯的,包括飲料、水果等供應也相當到位。

  別人都説泡溫泉不要一下子跳進水池,而應該緩緩地將身體泡入,先浸泡至腹部的位置,然後到胸口,以免胸口容易發悶。我見過不少人都是一下子就“沉”或“跳”進水池,尤其是小孩子,畢竟這也是一種美妙的樂趣。可他們什麼事情也沒有,所以應視具體情況而定,這大概只適用於體弱人群。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過於緊張,能不時到熱氣騰騰、水霧繚繞的溫泉裏泡上一時半回。靜靜地泡在熱水中,偷得浮生半日閒,感受毛孔舒張的舒服滋味,真是人生最愜意的享受。泡在熱浪騰騰的水裏,泡洗盡一身的疲勞疲憊;泡在輕柔溫暖的水裏,泡沒了所有的煩惱憂傷。這就是一種幸福啊!

  在禦溫泉,最喜歡隨意泡進各種各樣、不同名稱的池子,領略不同的感受。印象比較深的是忽然一泉,水池裏有若干個機關,在人們根本不會注意、毫無精神準備的時候,突然噴水,新鮮,刺激!瀑布溫泉(是這個名稱乎?)也很有趣,一邊是冷水,一邊是熱水,冷淋與熱浴可以同時進行。可惜我不敢衝進冷水瀑布那邊,只能一臉羨慕地看著別人衝向這邊衝進那邊,快樂開心地叫喚著,歡笑著。浴足池給人的感覺也很好,披著大浴巾坐在池邊,兩隻腳丫舒服地泡在水裏,或自在地晃來晃去。一股草藥特有的香味淡淡縈繞在空氣中,忍不住深深呼吸。池底凹凸不平的鵝卵石則有著一定的按摩作用。俗話説“樹老根先絕,人老足先衰。”為了避免“足先衰”,多泡上一會兒吧。朋友笑我沒有把長髮挽起來,濕淋淋的模樣象極了落水狗。我也笑:這叫美女出浴,哪能叫落水狗,不會想象魯迅那樣想痛打與是我本家的那只“落水狗”吧,吐不出象牙!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暖洗凝脂。”不一定要到西安華清池,在別的地方也可以感受洗凝脂的滋味啊。

  禦食坊一帶的設計富於田園特色,柴門木屋,假山飛瀑,小橋流水,充滿了鄉土氣息。吃飯的時候,用於盛飯的小巧別致的竹籃(藤籃?)令我愛不釋手,吃得噴噴香。服務員過來添菜,我微笑地問:“請問能把這個籃子送給我嗎?”

  服務員顯然沒有遇見過這種情形,先是愣了幾秒鐘,然後也微笑著道:“對不起,應該不能。”

  我不死心,繼續保持微笑:“那麼能買下來嗎?”“對不起,沒有這個規定。”

  朋友看著我一臉的微笑變為失落,忍不住笑:“顧客個個都像你啊,這裡得整天去添置物品!”另外一個則安慰我説:“超市裏會有的吧,咱們回去仔細找找。”我心裏嘀咕,哪兒有啊,有的話早就被我當寶貝般買回家了,除非專門的藤製品專賣店或廣交會才可能有。

  ……

  禦溫泉附近還有一個著名景點金臺寺,也在鬥門縣境內。黃楊山青蒼的群山中,一座金黃色琉璃瓦屋頂的倣古建築引人注目,此即名聞遐邇的金臺寺。南宋未年,諸臣護衛著祥興帝趙昺在廣東新會崖門海面擺開千艘戰船抗擊元兵失敗,丞相陸秀夫背負年幼的祥興帝投海殉國。大將張世傑率領余部突圍,卻在南海遇上狂風舟覆而亡,其屍體漂流至黃楊山下的大赤坎,被村民安葬于黃楊山麓。遺臣承節郎趙時從、大理寺丞龔行卿、翰林學士鄧光薦等人則隱入黃楊山卡築舍而居,取名“金臺精舍”。金臺精舍乃金臺寺之前身。清乾隆壬辰年(1772年),光鏡大師發起擴建金臺寺,有《重建金臺寺碑記》以志其詳。90年代初,繼續修復金臺寺,如今已粗具規模。沿著石階拾級而上,只見大雄寶殿巍峨壯觀,殿內菩薩塑像金碧輝煌,房子古色古香。歷史的風雲、香火的繚繞、風景的優美,互相交集交織,頗令人感慨。

  二、千古興亡事、但嘆陳跡--南屏容閎故居

  有一種人才叫希望

  有一種精神叫報國

  有一種心情叫感動

  冬天去了,春天又回。

  一些人,一些事,是否依然能夠,去了又回?

  本來沒有計劃去南屏,只是從珠海市區經井岸鎮去禦溫泉,路過這個小鎮。不經意間,“南屏”二字映入眼簾,立刻驚呼:“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鐘……這裡的南屏有什麼好玩的麼?”朋友本説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後來增添了一句:“中國赴海外留學的第一人--容閎,你應該知道的,南屏是他的故鄉。”我是知道容閎的,但沒注意到他是何方人氏,沒想到踏上了他的故土。既來之,則訪之。

  容閎的家在南屏西大街,如今其祖屋仍在,卻已易他人之手。除了幾面殘破的房墻與吱呀作響的木門,其餘的幾經修繕,已經面目全非。只有容閎捐資倡建的甄賢學校依然矗立在前山河畔,依然是孩子們讀書的地方,依然有瑯瑯讀書聲不斷地傳出。學校門前的容閎塑像,默默地對著墻上鑲嵌的“我甄賢兮,秀毓南屏。”這個稱得上賢人的君子,最早出國留學,又直接促成中國官派學生留學,始終把“使中國日趨文明富強之境”作為終身奮鬥目標。站在夕陽余暉裏,目光緩緩掃向小巷的各個角落,靜靜地想著過去。歷史的記憶裏有著容閎,有著許多像他那樣的人。他們不會,也不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北宋•范仲淹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文天祥

  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

  周邊各地各國向中國派遣留學生的事,早在漢代就有了。由於古代中國文化一直在世界處於先進地位,加上自大、封閉、自守的傳統觀念,只有外國留學生來華,中國從不派人出國學習。這一局面到鴉片戰爭後才開始轉變。近代中國最早的留學活動是由教會學校組織的。1847年,馬禮遜學堂的美籍校長布朗博士回國休假,準備帶幾個學生到美國留學。當時的人除非是生計所迫,基本上還沒有敢出洋的,只有容閎、黃盛和黃寬3人報名。他們到美國,被安排在馬薩諸塞州的孟松學校就讀預科。黃勝第二年因病提前回國,容閎和黃寬在兩年期間完成學業,被認為是最早的留學生。他們赴美留學的1847年,在國內被廣泛地認為是中國留學生史的開端。黃寬赴英國愛丁堡大學學醫,成為中國第一位西醫。容閎入耶魯大學繼續深造,于1854年畢業。儘管留在美國完全可以找到待遇優厚的工作,但容閎身在美國,時時掛念的卻是貧窮落後的中國。隨著學業的進展,報效祖國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他最終下定決心,要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本領貢獻給祖國,於是毅然歸國,這就是中國近代最早的留學生崇高的愛國情懷!

  容閎回國後,一直為促進學習西方科學文化而努力奔走。1871至1889年間,在容閎的倡導和推動下,清政府遣派120名幼童先後赴美國留學。1872年,第一批幼童30人自上海啟程坐船赴美國。他們之中,最大的16歲,最小的只有10歲,多數是十三四歲,以後三批的年歲也大致如此。

  想想,中國曾經有一群群天真可愛的孩子,遠離親人,背井離鄉,背負著強國之夢,遠赴大洋彼岸求學。那是怎樣令人感動的情景,是怎樣令人激動的希望--民族崛起的希望!

  幼童們學習十分努力,依次讀完中小學,此後基本上進入各類工科專業深造。由於留學計劃一度中斷,他們有的人沒能完成學業,但都大下很好的基礎。他們回國後,許多人後來都在政界和科技、學術界卓有成就。在政界外供職的就有16人,其中粱敦彥任外交部部長,唐紹儀任中華民國第一屆內閣總理。從事科技工作的,有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的工程師詹天佑,有我國電報通訊事業的最早開拓者周萬鵬等人。

  容閎倡導、推動的留學運動,在一定程度上説,是為封建閉塞的舊中國打開了一個嶄新的門戶。此後,留學運動之潮生生不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日益深遠。中國近代的留學教育是向世界開放的産物,儘管列強接受中國留學生是為了培養它們在中國的代理人,封建專制統治者則施加威壓和利誘的兩手,給留學製造了許多障礙。但是,留學教育畢竟使留學生直接學到了先進的科學文化,造就了一大批各個領域的專門人才,而且還有力地促進了中國近代社會革命的發展。

  因為如此,願意來看看這個似乎已被人們遺忘的角落,追尋歷史的碎片。

  三、殷勤好夢托東風,説與春天總相知--農科所與芭蕉

  輕輕飛舞吧

  輕輕飛舞吧

  讓心情隨春風飄蕩

  春天去廣西農科所,主打節目一般是摘草莓與青棗等水果。在珠海農科所,領略的是另一番賞心樂事。

  珠海農科所在梅溪雙龍山下,是一個集旅遊觀光、學生旅館與第二課堂于一體的大型綠色生態旅遊景區。有“高科技無土培植觀賞中心”、“珍奇瓜果蔬菜園”、“溪流捕魚”、“林蔭野炊”等景觀。我本來以為去那兒也是摘草莓,朋友笑話我饞蟲一條,整天想著草莓,去鬥門的村裏再説罷。説到底,喜歡去摘草莓,或許不只是想滿足唇齒之間的慾望,而是想看紅紅的草莓在靜靜淺笑。看著那些晶瑩剔透、鮮艷欲滴、清香撲鼻的草莓依偎著泥土,你會覺得春天的氣息,伴著無邊無際的陽光向你輕柔地擁過來,擁過來。遺憾的是去鬥門摘草莓的計劃,最終沒能實現。

  在農科所,領略的是踏春的美好,還有高科技創造的迷人神話。諸如水槽上種出各種各樣、珍稀奇特的蔬菜瓜果;碎石中栽培出的嬌艷欲滴、美麗芬芳的玫瑰;瓶子裏培育出雅潔素淡有花中幽客之稱的蝴蝶蘭等等。一切的一切,無不令人眼花繚亂,心旌搖蕩,情不自禁驚嘆科學的魅力,驚嘆自然的美麗 。

  最難忘的是所裏種植的南瓜。以前見到的南瓜是一幅毫不顯眼的模樣,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在農科所裏可是大開眼界了,心裏不由得驚疑,這些就是普通的南瓜麼?--各形各狀、各種顏色的南瓜,或匍匐在地上,或挂在架子上,在春風中招搖著自己的特色與美麗。白色的南瓜、幾種顏色交雜的南瓜,我從來沒有見過,這回可看得眼睛溜圓。小的、大的、橢圓形、葫蘆形的,還有各種無法描繪其形狀的南瓜。感覺這些不是要拿去吃的南瓜,而是可以藝術欣賞的南瓜。心裏悵嘆,當年我為什麼不選擇當園藝師?若是那樣就可以親近泥土,藝術地種植蔬菜瓜果鮮花了。

  不時有一兩隻蝴蝶翩然飛過。我走向田畦,恍然覺得自己就是一株溫柔的菜花,就是一隻恬然的南瓜;我舉袂迎風,沉醉於新鮮的空氣裏,沉醉在東風吹過蔬菜瓜果園天籟般美麗的聲音裏。

  從農科所出來,意猶未盡地提著幾包綠色食品,回去品嘗。同時品嘗無盡的盎然春意,品嘗無盡的盎然春心。

  走在珠海的郊外,極為賞心悅目的還有那一排排、一片片芭蕉樹。喜歡芭蕉樹,不僅因為喜歡香甜的芭蕉,因為喜歡翠綠肥大的芭蕉葉,而且更因為喜歡從古典詩詞中走出來的芭蕉。

  冷燭無煙綠蠟幹,芳心猶卷怯生寒。

  一緘書札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

  --唐•錢竑《未展芭蕉》

  特別喜愛這首詩歌詩意的想象:這未展的芭蕉像是深藏著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書札,嚴守著內心的秘密。然而,隨著寒氣的消逝,芳春的到來,和煦的東風總會暗暗拆開“書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無邊的春色之中。含蓄優美的藝術意境,深情而動人。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唐•李商隱《代贈》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宋•李清照《添字採桑子》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宋•蔣捷《一剪梅》

  而雨打芭蕉是一種淒美的意境,聽雨滴一點一滴地敲擊著翠色慾滴的芭蕉葉子,或疾或徐,牽引出多個悠遠綿長的思絮;一脈脈溫情,一份份呵護,一叢叢相思,一抹抹鄉愁,將人的落寞和孤寂浸泡在雨水裏。有人説,雨打芭蕉是一個千古未變的咒語,當雨落在寬大的芭蕉葉上,發出一聲嘆息,留下一滴清淚,便是一個可以得到幸福的咒語。只是沒有人可以參得透這其中的滋味,於是雨打芭蕉依然重復著已經唱了千百年的單調的旋律。古人總喜歡聽雨打芭蕉的聲音,甚至譜下一曲以此命名的樂曲,即那首著名的廣東音樂《雨打芭蕉》。樂曲以句幅短小、節奏頓挫、並比排列的樂句互相催遞,音樂時現短促的斷奏聲,猶聞雨打芭蕉,淅瀝作響,搖曳生姿。

  經過芭蕉樹,深受古典詩詞熏陶的我,總是忍不住産生一絲淡淡的悵惘。

  四、幸福撒在誰的臉上--珠海吃喝記

  纖纖濯素手,

  札扎炒螺螄。

  聽説進特區不用辦通行證了,可到達珠海下柵檢查站時,沒有心理準備的我被迫乖乖地下車登記辦證。朋友在香洲站接不到我,連連急打我的電話。我一邊排隊等候一邊發呆,根本沒聽見電話響。好不容易聽到,劈頭就是:“在哪?擔心有人被賣掉了,要不就是手機被偷了呢。”我暈:“別詛咒我啊,正在下柵補證……快點彌補我,我要泡溫泉,我要大吃大喝!”“什麼時候變得想大吃大喝了?”我隨口應道:“衣帶漸寬終有悔,為書消得人憔悴!你等會看我的模樣就知道了。”

  這是我自討的幸福。從此在珠海的每一餐、每一天,都有一堆大大超過胃子所能承受的飯菜,要求我去消滅。朋友特地挑選那些我沒見過的海産(主要是魚)招待我,而魚是我百吃不厭的。在海魚的誘惑面前,本就薄弱的意志力完全崩潰。於是乎,幸福並痛苦著,發揮革命戰鬥精神,一條一條地幹掉盤裏的魚。珠海的魚可能太多了,連餃子都有不少是用魚來做裏餡的,名之曰魚餃。魚餃的味道也很好,鮮美濃香。要命的是,我一齣門,就抵擋不住燒烤的誘惑--烤紅薯、烤玉米、烤魚!……香噴噴地散發著異樣的風情,吸引著我的眼球與味覺,吸引我留步。天天如此饕餮不已,整天都是一副“飽漢不知餓漢的饑”的樣子,常常感嘆怎麼又得吃飯!吃得過雜過熱,擔心上火又去喝涼茶。只是很不習慣這裡的涼茶大都是苦的,開始時頗讓我難以下咽,幾次後才喝出點兒味道。

  除海魚與燒烤外,炒田螺石螺也是誘惑人的一大吃點。不少兩廣人喜歡吃炒田螺石螺,我們也不例外。老天體貼地在寒流南下後幾天轉暖,讓我們可以出去握著酒杯,一邊慢慢地吸食螺螄,一邊娓娓聊天。是喜歡生活節奏緩慢的人,生活中可以與朋友在一起,如此從容地吃飯聊天,感覺真是幸福。

  不過,覺得珠海的炒螺螄配料(喜歡用青蔥與生薑)較少,味道也比不上我常吃的好。當然,這也許是口味與習慣的問題。朋友在我滋滋有味地吃著石螺邊説不好吃(大概是第三次)時,終於發話了:“嫌不好吃,你來弄一次給我吃。”我嗤笑:“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拿手好菜之一就是炒螺螄,我給你開單子,你照著去買。弄好後,請你的朋友過來,比較比較一番。”打開揹包拿出隨身攜帶的紙筆,唰唰地寫下:

  主料:石螺三至五斤(依人數而定)、豬銅骨一小塊。

  配料:蠔油與蒜米適量、小辣椒一兩、燈籠辣椒二兩、酸筍半個、紫蘇、廣東香菜、香菇、酸醋少量。

  朋友一看我的“菜單”就發傻了,怎麼這麼多?我微笑著説,想要清淡的也行,拿雞肉與石螺煲清湯,味道也不錯。

  結果是選擇炒法。那晚來了另外幾個朋友,上網、聊天,只有我在廚房裏忙乎。她們感覺最好笑的竟然是當客人的我來掌廚,時不時進來參觀幾眼。我翻炒著鍋頭裏的螺螄,想起《古詩十九首》裏説:“纖纖濯素手,札扎弄機杼。”但是我不是在纖柔地弄機杼,而是在豪氣地“札扎炒螺螄”,自己都忍不住笑意。朋友正在學古箏,彈箏“伴奏”。悠揚的箏聲與炒螺螄聲交織,可謂雅俗共賞。濃香撲鼻的螺螄端上桌,其香味與口感都大得讚譽,幾個人同時貧我:“別讀書了,當大廚去!”我在心裏暗暗嘆了口氣:只怕我沒書讀了,為工作賣命去,再也沒有時間和閒情來珠海進行這樣的聚會與聚餐了。

  遺憾之一,沒去橫琴島吃蠔。幸福也是有遺憾的,天下沒有無遺憾的幸福。

  高欄港的夜依然是枕著微微的波浪,無比靜謐;島上的沙灘依然迷人,是漫步或游泳沖浪的勝地。竹仙桃園的桃花開了又落,伴著無語流逝的溪水;惟有不變的咏桃詩句,結桃緣交好運的傳説永遠美麗。文天祥當年“惶恐灘頭説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如今零丁(伶仃?)洋已不在零丁,以其獨特的風情成為珠海發展與旅遊的一顆耀眼的明珠……寫不完讀不盡的珠海呵。

  尋求、深愛的是一處讓我怦然心動的風景,一處似曾相識的山水,一處在山水田園詩中乍然初識、在魂裏夢裏點點滴滴地蘊積著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甚至一人一事而有了深深情愫的地方。我手寫我心,這只是寫我心目中的珠海。——後記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責編:陳玥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