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四季歌之《春》 > 正文

鬧中取靜拜城隍 【(小今)】 2005-01-09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8日 16:40)


  提到逛城隍廟,給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像趕集或趕廟會那樣,定期地湊熱鬧、看戲、購物、小吃……大概這些也都成為城隍廟的代名詞了,似乎在那樣的環境裏,可以將自己所處的時光拉回到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前,回味舊時的貿易、交流及勾通方式。城隍廟在全國各地,以不同的影響範圍存在與演變著,逛城隍廟的風俗也沿襲至今,西安這座古城裏自然也不例外。


  在西安提起“逛城隍廟”,估計絕大部分人都會想起陜西三原縣的城隍廟,而且一致認為那裏是陜西保存最為完好且最有名氣一處城隍廟了。而對於就在我們眼皮底下的西安市內的城隍廟卻知之甚少,尤其是像我這類只顧逛街湊熱鬧的城市人,最多只能注意到一處被老人們稱為“城隍廟”的熱鬧區域,而忽略掉了其中藏著的正宗的廟宇!


  開元、金花、百盛……逛在西安最繁華的街道,這些大商場的名字如雷貫耳,可是當人們流於最時尚的霓虹下時,有多少人會想到,與它們相距百米之遙的還有另一番喧鬧。西安市的西大街改造多時,原先被老百姓僅稱為“城隍廟”的一處小商品集中購物區,現在已改建成為“城隍廟商場”。與大型的高級商場比起來,這裡只不過是繁華鬧市區裏並不起眼的一群低矮建築,其中銷售著並不起眼的日用雜貨品,每天都會絡繹不絕地穿行著並不起眼的市民,無論是買家還是賣家臉上都閃著並不起眼的收穫神情。


  記得許多年前來過一趟城隍廟,為的是去尋找一種大商店或超市裏都無法找到的東西。當時的城隍廟給我的第一印象,則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小商品集散地。泥濘的露天小院裏縱橫地排列著幾行簡易的小貨攤,我感覺簡陋的鋪面和擋風雨的篷布絲毫沒有為商品增值的理由。


  而近些天再次無意中闖入新規劃的城隍廟,卻更加找不到北。商場裏大到家用電器、小到針頭線腦,老百姓生活實實在在需要用得到的古怪小玩意兒,這裡一應俱全。雖説是新近規劃、整修過的,可是這裡的購物環境,仍然讓人無法將之與西安這座繁華的大都市相提並論。可我還是堅信這類貿易區的存在是有它的必要性的,畢竟生活在城市裏的百姓也是最現實的、最基礎的。


  擠進光線昏暗的通道逛在“城隍廟”裏,的確沒有一點進入商場的愜意和做“上帝”的自豪。與大多數顧客或路人摩肩接踵,還要當心破舊篷頂上的滴水。不過紛繁的小商品有足夠的魅力吸引顧客甚至遊客的眼球,也許我們會指問這些到底是什麼東西,而當弄明白它的用途後,不禁驚訝地發現,其實就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普通物件。只是生活的模塊化,使它們最初的形態從我們的記憶中漸漸淡出了。


  説了這麼多,似乎有些喧賓奪主,因為我想提到的還是“城隍廟”,而不是由之演化來的“商場”。順著商場狹小的通道深入,北行至“窮途末路”時,才會發現一扇不大的院門,似乎無人問津,它只顧凝視面前的喧鬧而束手無策。從門牌的説明得知,這才是西安真正的城隍廟所在。


  需要兩元錢換一束香,看門人才得以放行。自跨進廟門的第一步起,身後的嘈雜似乎就被屏蔽掉了,雖説只是一道普普通通的木門,可是相隔開的卻像是前生與今世。青磚飛檐的大殿、牌坊、戲臺等建築雖然顯得有些破舊,可是從它們的風格與規模可以想象得出初建成時的宏偉。空空蕩蕩的院落裏輕煙由香臺徐徐而升,幾位道人以好奇的眼光審視著我這位不速之客,似乎我並不應該在這個不合時令的日子裏、不懂禮數地捧一把供香、茫然地立在蒲團旁邊不知所措。


  慌慌張張地學著一位大嬸的樣子上了香,聽她説城隍廟裏每逢初一、十五才會有眾人來祭拜,於是我只能揪住一院的冷清,踱步于這個一眼就能望盡的並不算大的廟宇。道人們掃地、打水、擦拭等都各幹其事,時不時地瞟一眼我這個誤入者,似乎他們一眼就能看出,我並不是來這裡誠心叩拜城隍神的。


  其實在這一次真正接近城隍廟前,我並不知道“城隍”到底是什麼含義。查了些資料後才知道:“城”是指城墻,“隍”是指城池。所以在這裡供奉著的城隍神,是一個為官民所共祀的城區的守護神。想想看,的確在許多大大小小的城、鎮、縣鄉里都會建有城隍廟,而在西安這個有著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城墻的首府兼古都裏,更是需要這樣一位城隍神的保祐,保祐城墻固若金湯,保祐城河清流環繞,保祐城內百姓安居樂業……最近西安的城墻正忙於修復,前不久剛剛傳來了北面城墻合攏的消息;前些日,城河也開始新一輪的清淤工程了,大概不久後又可見環城的映天碧池了吧?如果城隍爺能得知有這些造福民眾的好事,不知道會如何顯靈賜福呢。


  與一位道長的閒聊間,不禁想問,被全城民眾所共同供奉的城隍廟本該香火旺盛,可為何眼下一片蕭條?道長搖了搖頭,説明了還給這座城隍廟清靜才不到一年來的清苦。此時我才回憶起,先前我逛過的“城隍廟”集市,正是擁擠在這片院落中的。那時的雜亂無章讓人們無視珍貴文物的所在,更有歷史的諸多因素,使城隍廟縷遭破壞,至今僅殘存這寥寥無幾的殿堂,而再無法恢復它初建時居全國三大城隍廟之一的輝煌。道長一邊收理著殘香,一邊給我講述著:如何將市場從這裡遷出,如何籌資修廟、取於民而忠於道,如何以六位道長的虔誠守護著這片由喧嘩都市中擠出的清靜。


  細細看過了城隍廟裏的每一處角落,最讓我驚訝的是供奉在一間陋室旁的漆黑的牌位。雖然我不懂得任何一門宗教,但這個牌位與眾不同的布放與形態,給人一種莫名的寒意。走近看明了牌位上的字跡,雖然讀不通順,但大概意思是來自於陰間的祭祀。後來才知道,這分恐怖籠罩的疑問仍然需要城隍神來“解釋”,因為城隍神不但是保祐城區的神靈,而且被民間敬為兼施陰陽兩界之神,是陰陽合一的自然神。


  與道長作別時不忍只留一院空靜,於是順口問了一句什麼時候迎來廟會。道長由即來的正月數起,點明每年四月初八是城隍廟傳統的祭祀吉日,到時候不僅滿堂香火繚繞,就連戲臺上也會咿咿呀呀地開場。於是我踏著青磚上的幾片薄冰,想象著那一日老城隍廟裏會上演的融融景象。


  資料:


  西安西大街的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是當時全國三大城隍廟之一,統轄西北五省,故稱“都城隍廟”。清雍正元年毀於大火,同年川陜總督年羹堯用從明秦王府拆來的建築材料予以重建。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屢加重修。1942年部分建築慘遭日寇炸毀。


  原先城隍廟的西大街方向有兩座牌坊,牌坊下面常年很熱鬧,吹糖人、捏面人、賣吹丁當和風味小吃的應有盡有。“文革”中這兩座牌坊都被破四舊拆除了,穿過牌坊後沿一條百米長的青石甬道前行至二山門。

  幾十年前西安城隍廟曾叫“建華商場”,後來又改為“城隍廟市場”,成為一處知名小商品市場。為了保護歷史文物,西安市政府2003年3月撤銷城隍廟小商品市場,將城隍廟正式移交給西安市道教協會。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責編:陳玥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