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第四季 > 正文

亞歐大陸的地理中心——呼圖壁 【木末之風】2004-12-29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9日 10:41)

  呼圖壁,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製州的一個普通小縣。烏魯木齊到伊犁的高速公路就從縣城的南面擦肩而過,東面裏烏魯木齊七十五公里,西面距石河子七十五公里。亞歐大陸的地理中心也恰在此處,亞歐大陸橋的中點也正在這裡。因此,呼圖壁周圍的廣大地區,就是亞歐大陸的腹地。你來到這裡,就等於進入了亞歐大陸的肚子。

  呼圖壁,是蒙語,它的意思是“有鬼的地方”。為什麼叫這麼一個奇怪的名字呢?説來,還有一段悽慘而又悲壯的故事呢。

  康熙年間,也就是一七六四年,康熙帝在平定了準葛爾和大、小和卓木之後,為了加強西北防務,邊抽調八旗軍隊入疆。居住在當時盛京一帶及所屬諸城的錫伯族官兵便在抽調之列。一千多名官兵及其家屬,經過一年多的長途跋涉,才到達伊犁。這次遠遷,在歷史上是有案可稽的,錫伯族的民間史詩《遷徙之歌》描述的就是這次經歷。但關於“呼圖壁”的故事,卻不見經傳,只是民間的傳説而已。當這些遠遷的錫伯族人來到現在的“呼圖壁”這個地方時,隊伍損失過半,為了休整一下,他們決計在此駐紮一段時間,再繼續奉旨前行。但沒想到,這天山北麓水草豐美的地方,卻鬧起了瘟疫,他們本已損失慘重的隊伍,又折去了大半,只剩下了幾百人。他們不明白命運對他們為什麼如此殘酷,他們不明白如此美麗的地方,為什麼如此的可怕?他們不敢繼續逗留,回首望著這片寄予了他們許多幻想的地方,無奈地呼之為“呼圖壁”——有鬼的地方。

  (一)       

  在大比例尺的地圖上,你看不出呼圖壁縣是個什麼樣子,在小比例尺的地圖上就可看出,它是南北細長,東西狹窄的一條,宛如一塊長長的絲巾。

  呼圖壁的地形地貌,是南部高山、中間平地、北面荒漠戈壁。

  南部山區,草木秀美,風光旖旎,是著名的旅遊度假勝地,其中以石梯子、石屋山莊最為出色。該地區屬天山山脈的中段,不少山峰常年白雪皚皚,山坡上松樺雜生,雲杉挺拔,下面是綠草如茵的大草原,其間溪流淙淙,風光十分宜人。而雀爾溝一帶,有不少山丘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徵,突兀高峻,形態奇特。有的似萬卷經書,有的像千年古堡……著名的康家石門子岩畫,可是最近幾年才發現的古代岩畫寶庫。刻畫的大都是表現遠古時代的先民對生殖現象的崇拜,造型奇特而且極度誇張,畢加索來此的話,看後也會自愧不如。南部山區的居民,以哈薩克為主。這兒,是呼圖壁牧業的主要地區,也是旅遊産業的黃金地段。每到七、八、九月份,總有不少遊人前來觀光旅遊。

  中部地區,沿烏伊公路一線,是一馬平川的繁庶地區,是呼圖壁糧食、棉花、甜菜的重要産地,也是瓜果的主要産區。一到收穫季節,到處是一派喜悅忙碌的景象。尤其是收穫棉花的時候,全縣上下都要全力以赴,支援農業,個機關、事業單位都要輪流下鄉,幫助農民採摘棉花。此時,也是外地民工雲集的季節,打糧摘棉,彌補了新疆勞動力嚴重不足的缺憾,使這兒的糧棉得以及時收穫入倉,而北部地區,是準葛爾盆地,確切地説,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也是畜牧業的一個重要地區。

  (二)       

  呼圖壁的氣候,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其特點是:氣溫變化劇烈,日照充足,降水稀少,空氣乾燥。冬天漫長而寒冷,有的年份九月份就飄起了雪花(我在新疆時的1999年9月17日,就下了一場厚厚的大雪),一直到來年的三月份。夏季短促而炎熱,但晝夜溫差極大。白天氣溫一般都高達三十多度,但夜晚卻涼爽得很,睡覺一般都要蓋上一些東西,否則就可能著涼。俗話説“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就是極形象的寫照。我在新疆的近兩年,就是春夏秋冬都是一床棉被。

  南部山區和北部沙漠,氣候差異更大。在春、秋兩季,縣城下雨,南部山區下雪是極平常的事。一場南風常常使北部的氣溫要下降幾度甚至十幾度,讓人頓覺涼爽。所以在呼圖壁,夏天雖熱,但人們並不覺得難過,每天太陽一落山,不論大街小巷,還是房間院落,頓覺清涼。

  這裡的冬天,異常寒冷,零下二十多度是很平常的。一連幾個月,外面的積雪不見消融,到處冰天雪地。所以在冬天,這兒露天擺攤的極少,除非那些買不怕凍的東西的小販們,在寒冷的風裏叫賣,像那些賣蔬菜的商販,都要搭上鐵皮房子,裏面生上火爐,要不,再新鮮的蔬菜也會凍成冰疙瘩。只有賣水果的吃得消這零下二十多度的嚴寒,用棉被捂嚴了水果在路邊露天叫賣。但,由於這裡的房屋墻壁極厚,又是雙層窗戶,再加上取暖設施齊全,雖然外面雪花飄飛,異常寒冷,在房間裏依舊溫暖如春,君子蘭等花木,甚至像巴西鐵、發財樹、綠欏等亞熱帶的植物,在這兒依然生長的很好。

  (三)         

  也許是這兒相對封閉的緣故,當地人,經商意識非常淡薄,至少同口裏人(新疆人將新疆以外的人習慣稱呼)相比是這樣。在呼圖壁,做生意的,尤其是做得比較大的,絕大部分是四川人、河南人和山東人。當地的居民對經商並不是多感興趣,似乎還有對掙幾個小錢看不上眼的意識,因而大街上閒逛、打檯球、坐喝啤酒之人就特別多。雖然不像四川人那樣把麻將桌搬到大街上去打,但象棋攤在呼圖壁縣城裏,是很常見的。沿大街兩邊一字兒擺開,一弄就是圍坐幾十甚至上百人,開局是悄無聲息,等到後半截,一方的老將要沒的藏時,便會漸有聲響,甚至到了最後,甲乙雙方連帶也分做兩派的看客會臉紅脖子粗地在那兒唱一會兒“紅臉”“黑臉”。

  在呼圖壁曾經出現過這樣的事。烏伊公路原本就從呼圖壁縣城通過,後來重修拓寬時,縣政府硬是不同意從縣城裏過了,理由是怕攪亂居民的生活,最後公路只好從縣城挪到城南幾公里的地方。還有在呼圖壁縣境內建造一座大型電場和一大型化肥場,但縣政府也硬是不同意,最後都讓瑪那斯縣爭取去了。如果是出於環保的考慮,我們還可能要説這個領導班子有遠見,但後來才知道,真正的原因就是怕拓寬道路要拆遷沿線的一些樓房。

  每每同呼圖壁人談及此事,他們也牢騷滿腹,但只要你一同他們談一談去做點生意,他們就不甚感興趣了,不是嫌掙錢少,就是嫌太臟太累,怕失面子。呼圖壁人很矛盾,他們羨慕有錢人的瀟灑,但不想去做有錢人辛苦勞作的事業;他們頌揚南方人精明、勤勞的精神,可每每到自己身上時,就又會放不下架子。因而他們始終在一種大錢掙不上,小錢又不樂意掙的矛盾中,因而在呼圖壁擺小攤的都是外地人,就在他們的猶豫時,外地人都富了起來,因此,他們成了自覺的落後者。

  (四)        

  在呼圖壁,要説飲食習慣,可謂有特色的很。

  呼圖壁人一天也不能少的飯,就是拉條子,也就是拌面。這兒的拌面與蘭州拉麵,是不大相同的,蘭州拉麵以纖細如絲者居多,卻講究麵湯的色、香、味,而呼圖壁的拌面,以粗如木筷者為眾,清湯煮來,將做好辣子、洋蔥、西紅柿等炒出的羊肉拌上已將湯水瀝盡的面既是。而盛面的盤子都是大大的茶盤,每每一盤拌面端到眼前,都有一種信心十足、仿佛自己真的就能吃下去的樣子,可每次都吃不下,要剩上許多。

  拉條子,在呼圖壁人的生活中,是不能少的,一天不吃就像這一天少了什麼似的,用他們的話説,只要一天能吃上一頓拉條子心裏就踏實了。

  呼圖壁人吃飯,離不開辣椒。新鮮辣椒上市後自不用説,每餐必有辣子,但又不像四川人那樣麻辣。在鮮辣椒少見、價格不菲的漫漫長冬到來之前,家家戶戶都要做的事,就是要買上幾十公斤紅辣椒,從中間劈開了,拿到房頂上、院落裏甚至是野地中去曬,因而,一到這個時候人家黃土高原上是家家房前挂滿了鮮紅的辣椒,在這兒卻是到處都是一片紅。曬乾了的,就是辣皮子,這是他們在冬天所不能少的。

  初來乍到的外地人,一開始大都習慣不了,吃多了肚子發脹,隱隱作痛,可一旦吃上癮,一天不吃都覺得心裏空蕩蕩的,肚子裏空蕩蕩的,好像只有一天吃上一兩頓拉條子,才叫吃了飯。儘管如此,這兒的維吾爾人愛吃的馕餅子還是長久不衰的,而南方人愛吃的米飯,北方人愛吃的饅頭雖然有,只是呼圖壁人吃的少一些。

  既然,談的是吃,不能不提新疆的四大盤。所謂四大盤,就是大盤羊肉(其實就是手抓肉)、大盤肚、大盤魚、大盤雞,其中以大盤雞最為聞名。做法是介於炒與燉之間,即雞大都先用高壓鍋煮過一小會,然後又放到油鍋裏去炒,再放上辣椒、洋芋(土豆)、西紅柿炒熟即可。大盤雞,以石河子市沙灣縣做的最地道,因為那兒才是大盤雞的“原創”地。一般都是一隻雞炒一盤,面一般不收錢,所以在新疆吃大盤雞和拌面時,你只管放開肚皮去吃,如果説拌面七元,並不是説就只是給你端上的那些,不夠可以免費再加面。大盤雞也是如此,四、五個人吃一隻雞兒正合適,至於面隨吃隨添。

  至於其他一些小吃象烤羊肉串、烤羊腰子,只要愛吃,幾乎是隨處可見。

  提醒你一句,因呼圖壁少數民族佔的比例比較大,因此漢民在生活上也基本上向他們靠攏。所以,在這兒大肉(豬肉)不比羊肉銷得快。

  (五)          

  呼圖壁一帶的方言極富特色。

  在當地人聽來,芳草湖話,大豐話是大不一樣的,但在我們聽來,卻都是一個樣。

  在這一帶,很少能聽到“家”這個詞,均以“房子”、“門”代之。如“在門上蹲著呢”,意識是在家閒著沒外出,並不是在家上蹲著耍戲法呢。“沒事了,到房子裏去玩啥”,意思就是沒事了到我家來玩。

  疑問句、感嘆句、祈使句後面往往帶一個“啥”字,説的時候極輕巧、婉轉,富有韻味。“坐啥”就是“坐”,“去看看啥”就是“去看看”。等等。

  在這兒,“歹”就是“好”的意思。“房子裏沒什麼歹飯,隨便吃點啥。”就是“家裏沒什麼好吃的來招待你,就隨便吃點東西吧。”“歹的很”就是“好得很”,是讚美之辭。另外,“零幹”就是“慘”的意思,“單幹”就是“差勁”的意思,“仰幹”就是“差不多了,受不了了”的意思。

  (六)        

  在呼圖壁有“三多”。

  首先是銀行多。小小的一個縣城,居民有三萬多人,卻人行、中行、工行、農行、建行、城市信用社一應俱全,並且又都在縣城內設了若干個儲蓄網點,所以,在這個感覺上,呼圖壁縣城裏到處都是銀行。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這個金融行業競爭特別激烈,有許多銀行已面臨關門的問題,儲源不足,無法支付龐大的開支。只有幾家經營有方,佔領了大部分市場份額的銀行,尚搞得紅紅火火。

  其次是商店多。呼圖壁外來人口多,大都是四川、河南、安徽一帶的民工,他們一般都是先打工,後擺攤,最後買門面開店舖。所以在呼圖壁的主要大街邊,商店一家挨著一家,這本來在城市裏是很正常的事,因呼圖壁人本來就少,工廠又少,所以就顯得商店特別多。

  再一個就是出租車多。小小的呼圖壁縣城,竟有三百多輛出租車,這個比例恐怕在北京、上海這些大都市也是夠前列的吧。就這個問題,我曾專門詢問過消息靈通的人士,他們説,主要原因是企業少,就業有困難,而開飯店、辦商店的本來就已過剩,只有出租車還是個新熱點,因而大家一哄而上,或拿出多年積累,或從親朋那裏轉借,或從銀行貸款用來買車。另一個原因是政府鼓勵,據説呼圖壁縣正申請撤縣改市,所以對象出租車、街道門面、環境衛生等方面的硬體都在大抓特抓,以期能早日達到縣改市的目標。也正是由於這一哄而上,不知害了不少人,客源有限,而車輛激劇增多,小小的市場被這麼多人分割開來,到每輛車上就少得可憐。所以不少人買了車,因客源少,生意清淡,有時連油費都掙不出,何談利潤……車又出不了手,壓著本錢也無法幹別的生意。

  呼圖壁,是我商旅生涯中,逗留最久的地方,前後算來有一年之多,對她可以説是比較的熟悉,從東風大街數來,幾乎説得出她有幾家商店、幾家飯館、幾家書店。總記得,東風大街旁的檯球案子,那兒是呼圖壁夜晚最熱鬧的地方;總記得,大街旁那極具特色的新疆大葉榆樹,奇大的榆葉,帶著短短絨毛的榆錢——夏天,她總帶來片片濃蔭,邀幾位朋友,來幾十串烤肉,來幾瓶啤酒,邊吃邊喝,或帶了雨來,或帶了雪來,或帶來遠處人們的歡笑及烤肉的香味……

  呼圖壁,一個雖不十分發達,但卻過得自得其樂的地方。                      

  2002.1.28山東濟寧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責編:陳玥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