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第四季 > 正文

無處話淒涼——西湖的一隅【燭影搖紅的】 2004-12-10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4日 16:32)

  西泠古墓跡迷離,只有相思是柳枝。

  等作高唐神女夢,菊香片碣小青詩。

  西湖的景致如此多,如此美,獨愛其靜靜的一隅——孤山。

  孤山是西湖北部的一座山,因獨處湖中而得名,因地多梅花又叫梅嶼。它僅38米高,是西湖群山中最低的山;它名為山實為島,面積約200平方公里,是西湖中最大的島,也是西湖中惟一的天然島嶼。孤山東連白堤,西接西泠橋,南臨外西湖,北靠裏西湖,四週碧波環繞,山上亭臺樓閣錯落別致,掩映于繁茂的花樹叢中,望之猶如浮在清波瀲艷的西湖上的明珠。唐朝詩人白居易有詩讚雲:“到岸請君回頭望,蓬萊宮在水中央。”

  與湖心亭等其他島相比,孤山離堤岸最近,僅一橋之隔。就這一橋之隔,隔開了喧鬧與清靜,隔開了繁華與落寞。沿著平緩、悠遠深長的山間小徑往山上走,仿佛走進只屬於自己一個人的心緒裏。

  愛這安靜的一隅,愛這園林典雅的西泠印社,愛這散發著古舊灰塵氣息與書墨香味的省圖書館古籍部,愛這些在斯處生活甚至選擇長眠于斯的人。

  譬如宋朝著名詩人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孤山的梅花、孤山的隱逸都與他,都與他的這一咏梅千古名句聯絡在一起。走進孤山,不能不想起林逋,想起他的孤高、他的詩句。

  譬如南齊名妓蘇小小:“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真摯的心靈絕唱,挽留不住瞬間的幸福。

  譬如清末俠女秋瑾:“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秋風秋雨愁煞人”。一抔俠骨柔情,最終選擇落在安靜的孤山。

  譬如清末民國初年詩僧蘇曼殊:“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一生詩劍飄零,情海沉浮,去世後選擇與明朝才女馮小青為伴。惜此二者之墓在文革中被破壞殆盡。

  蘇小小,馮小青,兩個才高貌美命薄的女子,增添了孤山的淒美,增添了後人如我輩無限的同情與悲傷。

  此時的我,更多想的是馮小青……

  小青為明朝廣陵(今揚州)馮太守惟一的千金,長得美麗聰慧。十歲時有一化緣老尼來到太守府中,見小青而言:“此女早慧命薄,願乞作弟子;倘若不忍割捨,萬勿讓她讀書識字,也許還可有三十年的陽壽!”馮母認為是無稽之談,並不理會,自是不願掌上明珠出家,亦繼續教女兒斷文識字。小青十六歲那年,厄運降臨到她的家裏。1399年燕王朱棣借“靖難”之名起兵,經過四年“靖難之役”的戰爭,奪取了建文帝的帝位。朱棣進軍南京時,馮父作為建文帝的臣子,領兵堅決抵抗。朱棣奪取天下後,馮父自然難保性命,且株連全族。小青恰好與一遠房親戚楊夫人外出而免遭殺戮。她們逃到杭州,寄居在與馮父有過一回交往的經營絲綢生意的馮員外家。一夜之間,小青從雙親疼愛的太守千金淪落為家破人亡、寄人籬下的孤女,心情的淒苦可想而知。

  楊夫人見小青一直鬱鬱寡歡,在元宵節時強行拉她出來賞燈。馮員外的大少爺馮通亦儒亦商,在文學上頗有造詣。他趁元宵節的機會,製作了不少燈謎。小青出來就被其中一個燈謎吸引住了:

  話雨巴山舊有家,逢人流淚説天涯。

  紅顏為伴三更雨,不斷愁腸並落花。

  冰雪聰明的小青一下子就猜出了謎底,但更吸引她的是謎面,仿佛是她的生活,她此時心境的寫照。她寂然,怔忡地立在當地。

  馮通看在眼裏,心底不由生出一股憐惜之意。他早已知道家裏住著一位落難的小姐,才貌雙全。怎奈男女授受不親,自己又是有婦之夫,不敢隨意造訪。此時乍見小青,立即猜出她的身份。他走上前相問是否想出了答案,小青羞澀答為“紅燭”。馮通剛讚她一句,她趕緊回房裏了。

  幾天后下雪了,雪花漫天飛舞,院子裏的梅花挂著積雪,襯著白雪,美得醉人。小青一向愛梅,情不自禁地走到院子細賞雪中之梅,並從梅花瓣上收集晶瑩透亮的積雪,準備用來燒梅雪茶。

  馮通也是愛梅之人,也走進院子賞梅來了。

  踏雪尋梅賞梅,只見楚楚佳人佇立雪中,集梅花之雪煮茶,是怎樣美麗的景致呢?那一瞬間的定格,灼痛馮通的眼眸了嗎?院子裏梅雪相襯,花人相襯,美麗如畫。小青雪中的身影,想必,也是孤寂動人,美麗如畫。《紅樓夢》裏關於林黛玉的描寫,抑或《家》裏關於梅表姐的刻畫,是否有小青的影子?

  一個美麗的邂逅,一個相似的愛好,拉近了他們的距離。馮通幫小青一同拂掃梅花雪,零零散散地談論著有關梅花的逸事或詩詞,很快就收集了滿滿的一盆梅花雪。孤寂的小青邀請本就是主人的馮通進屋燒煮品嘗梅雪茶,他們燒雪,品茶,談詩論詞,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就這樣,兩個人相愛了。春天來臨時,馮通向父親提出納妾的請求。馮員外對知書達禮的小青很有好感,家上馮通原配夫人崔氏婚後三年不育,答應了。崔氏縱然一千個不願意,老爺子點了頭,她也無計可施。

  擁有了相愛的人,擁有了自己的家,擁有了豐盈的日子,善良的小青以為:在風光旖旎的西子湖畔,幸福從此為她駐留了。

  怎料蜜月剛過,崔氏就對馮通的行動嚴加約束,限制他去看小青,並對小青百般挑剔千般責難,小青重新陷入孤寂淒涼中。不久,崔氏以死相逼,逼馮通把小青趕出家門。迫於崔氏的潑辣蠻橫,其娘家又與馮家世交,不便得罪。小青被送往孤山的馮家別墅,並受到監視。

  “小青”二字,合起來就是“情”字。

  愛過方知情重。如今,愛無處可依,情無處可訴,只有孤山相陪,只有淒涼相依,只有淚水相伴。

  “既生瑜,何生亮?”既有小青,何有崔氏?崔氏在先,她有權利爭取和維護她的幸福。小青,你沒想到用馮通的愛與崔氏爭,你只有認命,這是你的宿命!

  春衫血淚點輕紗,吹入林逋處士家。

  嶺上梅花三百樹,一時應變杜鵑花。

  小青在孤山的住處臨近林逋隱居的地方,斯人已逝,但梅花猶存。然而,梅花不可能永遠陪伴小青,花總有凋謝的時候。當梅花落盡時,只換上滿山是杜鵑。杜鵑滴血猶如小青的心。

  西泠芳草騎轔轔,內信傳來喚踏春。

  杯酒自澆蘇小墓,可直妾是意中人。

  同是才貌雙全的善良女子,卻無端得不到幸福,小青只有借蘇小小的酒杯,澆自己胸中的塊壘。一個在墳裏,一在墳外,同病相憐,同情相連!

  新粧竟與畫圖爭,知是昭陽第幾名?

  瘦影自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

  獨居山中,無可消遣,小青請畫師為自己畫像。三稿而出,只見畫中倩影,倚梅而立——“莫道不消魂,人不黃花瘦!”宋朝才女李清照的詞句描寫的可是自己?淚水涌上心頭,涌上眼眸,模糊了面前的畫像。有學者根據此詩分析小青“自戀”、“影戀”,真可謂唐突佳人,大煞風景。

  稽首慈雲大士前,莫升西土莫升天。

  願為一滴楊枝水,灑到人間並蒂蓮。

  她雖自傷身世,卻沒有怨恨上蒼對她的不公。她于個人無願無求,只求觀音大士慈悲為懷,施滴楊枝水,讓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多麼善良的願望,多麼善良的心靈!佛家南懷瑾很同情她,在台灣講經時特別提到她,説她差不多是代表了大部分人類社會或舊時代的女性,是為了家庭,痛苦和犧牲個人的寫照。

  有人勸説她另擇佳偶,小青答曰:“寧作霜中蘭,不作風中絮。”也許,選擇了,就只能承受了。

  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夜看《牡丹亭》。

  人間亦有癡如我,豈獨傷心是小青。

  獨處孤山,青燈照壁,形影相吊;冷雨敲窗,一滴滴,一聲聲,滴落在小青淒涼的心上。《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可離魂與所愛的人相會、結合,可以生死相隨。而小青,不是生活在戲裏,不能擁有真愛的人,不能擁有生死相隨的愛情,不能擁有平靜的幸福,不能擁有心靈的空間。兩相比較,難怪小青傷心欲絕——此詩據説是她的絕命詩。明朝吳炳雜劇《療妒羹》第九齣《題曲》即演小青夜讀《牡丹亭》的故事,至今該劇在戲劇中仍上演。崑曲長短不一的句子和幾十重水磨行腔,很適宜表達委婉幽約的心緒,看崑曲的演出最為淒楚感人。

  幸福和快樂如此短暫,悲苦卻如此沉重綿長。見不到所愛的人,懦弱的愛人也見不到自己,小青終於絕望了。本來虛弱的身體更支持不住。然而——

  人生已苦,又何苦再端起一碗碗的淒苦,往口中送,往肚裏咽?淒涼的日日夜夜,小青不願再慢慢地熬了。

  心早成灰,藥不願再吃。美麗、聰慧、善良、純情的小青。豆蔻年華而香消玉殞,離開世界時不滿十八歲。但是,自此以後,她長寂于孤山的梅花叢中,可以平靜于無知無覺中了。

  馮通在小青死後才得知而趕來,連連痛呼:“我負卿!我負卿!”

  這個懦弱的男子,愛了小青,也害了小青:讓小青孤獨地活著,孤獨地死去。

  有時候,世界太無情。造了如此美好的女子,卻沒造一個能配得上她的男子。

  清朝有一個叫煮鶴生的,泊舟孤山石畔,尋至小青葬處。只見一冢荒土,其夜月明如水,景色空蒙,磺恍見小青立於梅間,不勝悵然:“昨夜西泠看明月,香魂猶在亂梅中。”

  西湖十景之一“平湖秋月”,在孤山與白堤相連的地方。小青,你一個人孤身站在這兒看過涼月吧?幾百年後的今天,我站在這裡尋覓你的芳蹤:天上此月,曾照過你,曾照過你臉上清涼的眼淚;如今,此月,在照著我,照在我為你掬的淚水。

  “ 順腳步到小青女士的墓前,但見雜花開遍,翠綠濃紫,如擷彩文,如鋪錦。真是‘鶯藏柳暗無人語,惟有墻花滿樹紅’呵。盡徘徊——幾尺孤冢,我來憑吊。漫擷山花拾礫石以紀遊。人笑我癡,我又何暇理會呢?”(孫席珍《西子湖上》)

  我的眼眸停在雪後綻放的梅花。

  小青,你是哪一朵?哪一朵是你?

  花開花落終是空。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責編:陳玥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