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旅行者眼中的阿壩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1日 16:25)
作者:【綠茶】
如果把這次藏地旅行算作一次完美的旅行的話,那阿壩應該是旅行中的高潮,因為它是藏地非常罕見而完整的標本。擁有藏傳佛教五大教派(寧瑪派、格魯派、葛舉派、薩迦派、覺囊派)和藏族苯教計四十多座寺廟,保留著建築科學,講究實用的藏族民居和傳統的生活方式,這是我此前走過的藏區中所沒有的。剛到這個古老的小縣城時,感覺自己從新世界邊緣走到舊世界中心。
阿壩州是四川旅遊的熱點區域,而阿壩縣是一個旅遊盲點,據我的藏族朋友阿戈説,阿壩縣是四川惟一沒有對外開放旅遊的地區,至今,都不允許外國旅遊者過夜。我們在的那幾天,沒有碰見除我們之外的旅行者。正是因為這樣,阿壩縣才保留了它自然而淳樸的藏地風情。關於它,我要説的東西太多,所以都不知道從那裏説起。
在阿壩,感受最深的可能就是這裡的民族氣息。作為一名旅行者,一名過客,即便用再大的熱情仔細的觀察也只能了解這個地區,這個民族的一鱗半爪。我甚至放棄了想把他們表達出來的努力,儘管我可以以旅行者的視覺話出一張草圖。
閒步大街,隨著人流從一家商店到另一家商店,就可以感受到當地的民俗和傳統。他們似乎蜂擁而來,從四面八方壓迫著你。而這種美妙的感受正是我旅行所追求的,可以使我對這個城市,這個民族了解的更多深入,審視它,感受它,一天到晚由著性兒反反復復地欣賞它。
儘管大多數現代化城鎮都想方設法把城市建設的舒舒服服,然而,無論走到何處,總是人潮氾濫。黃昏,當你散步于公園,你會發現大批的人群擦肩而過;當你在一個陰暗的角落徘徊,也總會有閒逛的人攪和你的清凈;甚至你轉入衚同或小街,都能看到人頭攢動的窗戶;擁擠的小道內停滿了汽車。
然而在阿壩,眼前一望無際的草原,遼闊,壯美,説它有多美就有多美。更讓人讚嘆的是,那些古老的寺廟和傳統的民居點綴其間,賦予他一種和諧。這個場景中每一種成分都顯示出那壯麗的美,也顯現出這個民族的獨具魅力。再沒有一個地方能造出如此實在的景觀了。
朋友阿戈是土生土長的阿壩人,曾當過喇嘛,現在還俗幹起了專業攝影。在他的嚮導下,我們參觀了一座座寺廟,拜訪了一戶戶藏民的家。在我們去阿戈小舅舅家的路上,看到一戶人家正在蓋房,我們停下了腳步,用眼睛和相機觀察著他們。
勤勞的藏族婦女笑迎著我們,一群小孩也好奇的圍觀過來,在我們用相機對準時又紛紛散去,這場景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對什麼都好奇的小心靈。婦女們用竹框來回運土,男人們用他們健壯的手臂將泥土建成堅實的土墻。藏族悠揚的歌聲襯托著勞動的氣氛,這場面,溫情感人。
藏民告訴我們,他們的房子堅實耐用,能經受再大的風吹雨打,這樣一座房子,造價在十幾萬到二是幾萬不等,墻上畫的紅黃白等線條代表吉祥,房內全部木結構,一樓供牛羊棲息。進門往左,沿樓梯上到而樓,兩邊廂房堆放雜物及牛樣飼料,過道走廊挂有很多轉經筒,每次經過都順手轉經。拐過屏風是廚房,廚房位於屏風後面,屏風的櫥窗裏擺放著各種陶器。正對著是客廳,有沙發和木制茶几,茶几旁邊放著精緻的烽火爐,爐內長期熱著酥油茶和磚茶,有客來可以直接飲用。
客廳兩邊是臥室,室內很簡陋,沒有床,沒有裝飾,人們就躺在厚厚的藏族地毯上入眠。閣樓是藏民最引以為毫的地方,那裏設立著經堂,藏族人每戶家裏都有,只不過豪華程度不同。經堂內金碧輝煌,正對著墻上立著成百上千的佛像,墻壁四週挂滿了唐卡,每張唐卡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房頂的石柱上畫著各種佛教故事和佛像。比起簡陋的客廳和臥室,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在同一個屋子裏。虔誠的藏族人民把一生的心血全部花在經堂裏。
藏族人民以放牧為生,牛羊是他們最親密的夥伴。朋友阿戈的舅舅已經擺脫了傳統的生存方式,經營起商品流通,來回奔波與尼泊爾、印度和阿壩之間,通過商品交換獲取經濟利益。據他介紹,現在從事這種買賣的藏民已經有很多,還有很多藏民以手工製作藏族飾物為生,他們有很高的技藝,可以創造出各種精美的民族飾物,阿壩縣城幾乎全部是這種商店。
阿壩是個待開放的地區,據阿戈説,今年開始,阿壩有可能對外開放旅遊,他也正在準備把家該為旅館,供旅行者食宿,旅館的主題定為旅行、攝影和宗教。他是位有心人,利用地域的優勢收集了很多主題相關資料,拍攝了很多民族風情的照片,他夢想有朝一日人們能夠通過他這裡了解阿壩,認識阿壩。
兩日的阿壩逗留實在是太短太短了,可以説對於阿壩,我寫的僅僅是第一印象。然而,就是這第一印象已經在我心中激起萬端感觸。本文就是在這種魅力尚未消減之際重新玩味的結果。相信等阿壩正式對外開放後,會有更多的旅行者踏入這片令人讚嘆的土地。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責編:王卉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