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川北行 > 正文

阿壩一個有故事的人 【綠茶】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07日 15:56)

  之所以選擇名不見經傳的阿壩縣,而沒有選擇去大名遠揚的九寨溝,是因為同伴中的一個在阿壩的朋友阿戈(薩布旦),他是一位很有故事的人,18歲入寺當喇嘛,28歲還俗,現在主要從事攝影。沒想到這次的選擇給了我們最深刻的記憶,在阿壩的兩日是我們此行收穫最大,感受最深的旅途。

  從瑪曲到阿壩,需要坐12個小時的長途車。在瑪曲的當晚,我們去車站問票的事,結果售票員告之票已經售空,這給我們很大的打擊,如果站著過去,這可是很要命的事情。第二天早上,我們5點就出發去車站,希望能出現奇跡,終於,還是拖別人給我們弄了5張坐票。

  由於連日來的睡眠不足,我們都睡著了,顧不上依然美麗的路上風光。中午時分抵達齊哈瑪大橋,用午餐。齊哈瑪大橋是三省交界處,北邊是甘肅,南邊是四川,西邊是青海。過了大橋就進入青海界,經過青海的九治縣在繞回到阿壩。

  這次西北之行,我所見所聞對我而言都很新鮮,就像在齊哈瑪大橋見到“日暈”一樣。天空湛藍,白雲朵朵,太陽周圍很大的面積,漆黑一片,圍繞太陽,兩個像彩虹一樣的光環,呈放射狀,真是美妙壯觀。這是我至今所見最美麗的天文現象。問當地藏民,是否經常有這種現象,他們也説第一次所見,我想,我們是幸運的。

  在阿壩,之所以説收穫最大,是因為我們的藏族朋友阿戈,因為有了他的指引,我們深入接觸了藏傳佛教和藏地民居,領略了藏族這個偉大民族的精神實質。他是一位有故事的人,兩日來,我們聽了他講述的很多故事,每個故事都讓我們對藏族和藏傳佛教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在後面的文字中會把他講述的故事穿插在我的遊記中。他不僅會講故事,他本身就是一個故事。先來認識一下我這位藏族朋友吧!

  有故事的人---我們的藏族朋友薩布旦(阿戈)

  由於旅途的不測,到達阿壩已經是晚上8點多,阿戈已經在車站恭候多時。初見阿戈,微胖,流粗粗的鬍子,穿花格子襯衫,登山鞋,戴灰色破舊的帽子,這個裝束不像幾日來見過的藏民,他,土生土長的藏民。

  阿戈的家就在車站的正對面,一個不小的院子。登上木頭搭的樓梯,客廳很大,幾個沙發並排著,坐著幾位看上去也是旅行者摸樣的人,後來知道,她們是阿戈的朋友,日本女孩。阿戈家裏經常有這樣的朋友,因為阿壩沒有被開發,在四川及其他的旅遊手冊上,看不到對阿壩的介紹,這裡規定外國人不許露宿,所以,很多外國旅遊者都跑到阿戈家來。

  阿戈説不太流利的漢語,但英語説的很棒,他沒上過正規的學校,18歲入寺當了喇嘛,主修因命,也就是哲學倫理專業,同時附修天文和十輪金剛,28歲才還俗搞起了現在的攝影。他説他現在最大的願望是寫一本藏語的攝影書,讓更多的藏族人民了解攝影,熱愛攝影,把藏族美麗的人文景觀存留下來。

  他認為,攝影是世界的語言。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民族,也許他們的語言,文字是不通的,但是攝影,一定是相通的。他的攝影技藝全數自學,99年,他獨自騎車去拉薩,目的是為了學習攝影,結果,西藏的攝影家們讓他很失望,什麼都沒學到。於是他改變想法,發起了“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己”的西藏—成都騎車行。一路上,他不僅宣傳環境意識,同時攝影和記錄,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民間材料和攝影作品,他在家給我們放幻燈片,那一幅幅震撼心靈的照片,的確讓我們對藏族的神秘有了更深的認識。

  出於對世界和佛教發源地的好奇,89年的時候,他隻身去了印度和尼泊爾,旅行、學習,他對佛教有很深的感情,即便現在不當喇嘛了,他依然鑽研佛教知識。在我們兩天的行程中,他向我們講述了很多佛教的知識,的確受益匪淺。

  今年,聽説阿壩對外開放了,阿戈正在忙著把他家的院子改建為一個旅館,供旅行者住宿休閒,他對旅館的定位很清楚,旅行、攝影和宗教主題。房間不一定很豪華,但一定要舒適,茶樓是必不可少的,這裡可以聊天,喝茶,看幻燈,辦宗教系列的講座。他收集了包括民俗的、宗教的、野生動物以及各類藏族各種資料和物件,這些都將是將來旅館的主要展示。我們走的時候,他家後院已經動工,他希望我們明年再去,看看他的家,他的旅館,他夢想的一切。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責編:王卉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