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蓮峰裏住人家——陽朔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29日 15:59
陽朔,一座漓江邊最美的小城鎮。陽朔縣城為群峰環抱,綠水縈繞,山山有名,處處皆景,總稱“碧蓮疊翠”。尤其是電影《劉三姐》的拍攝,使陽朔的知名度大增。張藝謀執導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 劉三姐》,陽朔山水再度名揚。但如果是乘船或徒步沿漓江到達陽朔,一路上飽覽了青山綠水,就不必對山水“甲桂林”的陽朔抱太大的希望。當然,它也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之處。
作為陽朔縣城標誌的是碧蓮峰,此山因形似一朵含苞欲放的碧蓮而得名。在其東面大約半公里的陽朔大橋南橋頭有所謂的“觀蓮處”,從這裡看碧蓮峰,最像浴水而出、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的蓮花。碧蓮峰周圍的亭閣、摩崖、碑刻頗多,與秀美的青山蔥茸的綠樹融為一體,雖無徐志摩“最是難忘你那一低頭的溫柔”的情致,卻也值得細細余味。
依山傍水之地,怎能離開水呢?來到漓江江畔,下去用手撥撩清水,觀賞水的澄澈碧綠,觀賞永遠迷人的倒影。漫步于風景道上,可望見古榕峰、鳳凰山等。沿著山道慢走,可以默默品味道旁的石刻詩詞:諸如唐朝沈彬的“碧蓮峰裏住人家”(原詩為:“陶潛彭澤五株柳,潘岳河陽一縣花。兩處怎如陽朔好,碧蓮峰裏住人家。”)、宋代李綱的“人間應見此山稀”、近人吳邁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等。最具有特色的是清朝書法家王元仁書寫的有丈余大的“帶”字,其字寫得流暢圓轉、龍飛鳳舞,一字中包含了“一帶山河,少年努力”的涵義。
陽朔有一條小街長度不到一公里,卻名揚四方,此即西街。西街地板由石塊砌成,呈彎曲的S形。其特色在於古樸中糅合了諸多國際元素,風情萬種,充滿小資情調與異國情調。陽朔人愛吃的糍粑、米粉與西方的咖啡、西餐並列;古老的中國藝術與各色各樣紀念品、最前衛的休閒風尚融合;這些工藝品店、書畫店、酒吧、旅店等的招牌多為中英文並存或純英文的;除中國話外,英語、法語、意大利語等隨處可聞。可以説它是中西合璧,更有人説它是“地球村”。在廣西南寧書城似乎見過有兩本關於西街的新出版的書,其中一本好像叫《在西街中毒》,我曾大略翻翻,書名倒忽略了。從個人而言,我更喜歡麗江、鳳凰等小鎮,覺得它們沒那麼喧囂,而有更多的情致韻味。
陽朔城南高田鄉金寶河南岸有一棵相傳植于晉代的大榕樹,都説是壯族歌仙劉三姐拋繡球與阿牛哥定情的地方,以至於收費日益貴起來。害得很多人憤憤不平,不就一棵榕樹嗎,有必要收那麼多錢嗎?我們有一次一大夥人去,可惜其中沒有任何一對戀人,連倣古定情的機會都沒有。照相時,拍攝的人不斷説:“移過去點。”只聽到撲通一聲,有人掉到河裏去了。旁人呵呵笑道:“別傷心,別殉情,沒有劉三姐,總會有劉四姐拋繡球給你的!”古榕樹一帶與猩猩山、水獺岩、駱駝峰等景點融為一體,亦是青山與綠水相映,村舍與田園相襯,景致優美閒淡。
再往南有一山,山峰頂有個半圓形的穿山大洞,猶如月亮挂在山頭,所以叫月亮山。人在路上前行,沿路將看到此月隨路形因角度不同而由“圓月”變成“半月”又變成“眉月”,真正體味“月有陰晴圓缺”,此乃陽朔風光一絕。月洞裏面的鐘乳石,有的狀如嫦娥,有的狀如玉兔……,與月亮廣寒宮的傳説頗有不謀而合之處,可謂“無巧不成……”
在陽朔,我更愛遇龍河漂流。遇龍河被稱為“小漓江”,水流平緩。與其他地方的漂流相比,遇龍河漂流不是領略驚險的滋味,而是享受“小小竹排江中游”的安逸休閒。沿途風景優美:古村、古橋、農舍、田園、青山、綠水、蕉林、翠竹,無不清新安逸,散發著自然的清香氣息。躺在竹筏的椅子上,目光散淡地瞥過周圍景物,或者乾脆閉上眼睛,任無聲的流水隨意晃悠著,任筏工的蒿聲輕輕回蕩著,任田野的馨香淡淡飄浮著,任平日緊張的神經思緒靈魂在這無邊的靜謐中鬆懈、飄逸、濾清。“偷得浮生幾日閒”,到達終點,你會發覺:真美,不僅山美水美風光美,而且心情尤美。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