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畫語》之九:彩色的市集【poetyuanyang】 2004-08-25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3日 15:55
遠洋
陽光明媚的早晨,蹄聲噠噠,銅鈴丁當,小徑大路上,家家戶戶,男女老少,身穿盛裝,趕著牛羊,乘坐驢車、馬車趕巴扎,一路煙塵滾滾,人歡畜叫,這是一幅活生生的維吾爾風俗畫!它像磁石一般,把我的心深深地吸引住了。
巴扎,漢語就是集市的意思。位於喀什老城東門的大巴扎,據説是南疆最大和最出名的市場。十月七日是星期天,恰逢喀什傳統的大巴札(集市)日,就像內地漢族的廟會和節日逢集。早上,我們從香妃墓趕往班超故城途中,匆匆路過大巴扎時,我跳下的士,舉著照相機追隨一家趕巴扎的馬車,跟著跑了老遠,也沒能攝下一張照片。所以,在參觀艾提尕爾清真寺之後,中午在一家維族餐廳吃了羊腿肉湯泡馕,便立即步行去大巴扎逛街。此時,大街上身著民族服飾的人群仍如過江之鯽,熙熙攘攘,人聲鼎沸。
數公里之長、數十米之寬的大巴扎,分地段擺賣不同的商品和土特産品,進口處是水果市場,擺滿無花果、石榴、哈密瓜、香瓜等時鮮水果以及核桃等堅果,有的堆放在鋪著的布上,有的裝滿了藤條編織的大筐,琳瑯滿目。大街兩旁的鋪面,多是民族手工藝品,擺放著金銀首飾、英吉沙小刀、阿拉伯寶石、和田玉器、家用銅器以及熱瓦甫、冬不拉等民族樂器,錚錚閃亮。此外,還有騾馬市場、五金交電市場、服裝市場、糧食市場等。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五顏六色的絲織品市場,臨時搭建的遮陽棚下,形成無數條彩巾飄揚、無數塊絲綢鋪展的一道長街,各色絲綢紡織品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摩肩接踵,擁擠在其中的,大多是頭戴絲巾、身著各種各樣美麗服飾的維族婦女,她們的膚色有的白裏透紅,有的黑裏透紅,一律那麼健康結實,她們尋尋覓覓,挑挑揀揀,舉止從容,意態幽嫻,真是優美極了。
在這裡,我才發現並印證在別人筆下看到的喀什女子的美:她們臉龐輪廓玲瓏秀麗,神氣的“滴水鼻”,鼻梁微聳,濃密修長的睫毛下,遮蓋著一雙明亮而深邃的眼睛。無論是黑眸子還是綠眼珠的喀什女子,她們都喜歡側臉看人,目光既熱情大膽,火辣辣的,又矜持含蓄,沉靜如水。中老年女性端莊憨厚,都有些發胖了的福態模樣,年輕女子的身材卻是那麼苗條秀美,走起路來如風吹楊柳,款款依依。當這樣一群美麗的姑娘,頭巾飄揚,彩裙擺蕩,笑語朗朗,裊裊婷婷地從面前走過,你的心難道不會被輕輕撩動?
拍下很多張彩色的畫面,走出絲織品市場,看到一張兩張紅色、藍色的布篷下,是擺賣烤馕和羊肉串等小吃的食品攤。這裡圍坐著就餐的多是男人。我注意到,相比之下,喀什男人的裝扮,幾乎完全漢化、西化了,但是頭上的小花帽,臉頰和下巴的絡腮鬍,卻永遠顯現著鮮明的維吾爾特徵。
趕巴扎,我沒有買一樣東西,但是心裏卻裝下了美好的記憶。回來許久,我一直無法忘懷那家家戶戶牽牛趕羊趕巴扎的歡樂情景,也無法忘懷那男男女女擠巴扎的熱鬧場面,更無法忘懷窈窕秀美的喀什姑娘。那塵土飛揚中洋溢著甜蜜與歡樂,那人聲鼎沸裏充滿活力和渴望,那七彩繽紛上展現了現實和夢幻。也許,這就是有些喀什雜亂卻多姿多彩的生活,這就是維族人民生活本身的樂趣和幸福的源泉,這就是隱身於世俗的美神所在並顯現之處。
2002/11/4,0:36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