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首頁

一抔黃土掩風流——河南古代陵墓之騷客文士篇【悲心先生】 2004-07-13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3日 11:21

  有多少古代陵墓,在中原大地上無語獨立,一任後人憑吊。本文所列陵墓,有的是筆者收集的資料,有的筆者曾前往實地。説明一點,凡出於民間傳説而語焉不詳,本于地方主義之主觀臆測,與它地存在爭議尚無定論者,如唐玄奘、劉禹錫、李商隱等,一律不錄。

  莊子墓。位於民權縣老顏集鄉唐莊村東。關於莊子的籍貫,有河南民權説、安徽蒙城説和山東東明説。2000年,國務院批准莊子故里為河南民權;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莊子故里(民權縣順河鄉青蓮寺村)、莊子墓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莊子墓高近十米,周長近百米,但簡樸之至,只在墓前有清乾隆年間所立陰刻“莊周之墓”石碑一通,為全國最早的莊子碑。

  許慎墓。位於郾城縣姬石鄉許莊村東。墓高5米,前立清康熙、光緒年間碑刻二通,墓後蒼柏林立。

  張衡墓。位於南陽市臥龍區石橋鎮小石橋村。墓高8米,周長62米,四週圍繞八角形圍墻。墓前有郭沫若撰寫的碑文一通,兩側是明、清《漢徵尚書張平子墓》碑各一方。墓後有平子讀書檯遺跡,墓東夏村為平子故里。墓園現辟為張衡博物館,整體倣漢建築,還建有張衡塑像和渾天儀、地動儀模型等。

  張仲景墓。位於南陽市東郊醫聖祠。“醫聖祠”為郭沫若題寫,祠內有石碑一通,正面刻《張仲景傳》,背面刻《傷寒雜病論序》,還有我國歷代名醫的一百一十七幅石刻畫像。

  杜甫墓。位於鞏義市康店鄉西的邙嶺上。墓高10米,四週遍植冬青和柏樹,十分蒼翠。冢前有石碑兩通,前碑楷書“唐杜少陵先生之墓”,後碑“杜少陵墓”。唐大歷五年(770年),杜甫病亡于湖南,靈柩厝于岳陽,後由其孫杜嗣業遷葬于故鄉鞏縣(今鞏義市)。一説遷葬偃師市首陽山下。曾讀到一篇散文《首陽山下謁詩魂》,即指此事。並且首陽山是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餓死之地,在歷史上也更有名氣,其地還有杜甫遠祖杜預(晉朝大將,注《左傳》)之墓。不過我更願意相信其葬于鞏。

  白居易墓。位於洛陽龍門東山(香山)琵琶峰,稱為白園。白居易晚年曾與如滿和尚等人結為“香山九老”,唱酬于香山寺,自號香山居士。白園為紀念性園林建築,包括整個琵琶峰,分為青谷、墓體、詩廊三區,建有樂天堂、聽伊亭、松風亭等倣唐建築。樂天堂內有白居易塑像,園中間有24噸重的自然石臥碑。白園下臨伊水,對面就是龍門石窟,不論從傳統的風水觀念,還是現在的風景來看,都是一個上佳的身後久居之地。

  二程墓。位於伊川縣城西2公里的白虎山麓。二程指北宋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他們在伊川書院講學30餘年,“程門立雪”傳為千古佳話。墓地包括程墓、程祠兩部分,前為祠廟,後為墓冢,另有明清時代的石碑數十方,四週有墳墻回護。

  范仲淹墓。位於伊川縣彭婆鄉北萬安山南側。范仲淹世居蘇州吳縣,因為母親謝夫人卒于任上(可能是其父之任),遂葬于萬安山,隨後范仲淹及其子孫也都依附於此處。祠堂前有幾通高大石碑,護有青磚碑樓,其中範文正公神道碑,碑額為宋仁宗親篆“褒賢之碑”四字,碑文為歐陽修撰寫,由范好友王洙書丹,極有藝術價值。

  歐陽修墓。位於新鄭市城西12公里的歐陽寺村。現已修成一座陵園式建築,園內古木參天,碑石林立,景色壯觀,是所謂新鄭八景之一的“歐墳煙雨”。

  三蘇墳。位於郟縣城西27公里處的小峨眉山東麓,為北宋蘇軾、蘇轍與其父蘇洵的墓地(蘇洵為衣冠冢)。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蘇軾病卒于常州。次年,蘇轍遵其“即死,葬我嵩山下,予我為銘”的遺願,葬蘇軾于小峨嵋。蘇轍于政和二年(1112年)卒于許昌,亦葬於此,其後蘇軾子孫相繼安葬在這裡。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郟縣尹楊允置蘇洵衣冠於此,始稱“三蘇墳”。園內古柏參天遮日,夜晚山風來襲如落雨聲,是為郟縣八景之一“蘇墳夜雨”。

  李香君墓。位於商丘市睢陽區西南7公里處李姬園。香君為明末蘇州人,與董小宛、陳圓圓、柳如是等被稱為“秦淮八艷”。她與南明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商丘人)一見傾心,與其一同回到商丘,但因出身低賤而被歧視,終日鬱鬱寡歡,最後含恨而死。侯方域為其立一石碑,上書“李香君之墓”五個大字,下有“卿含恨而死,夫慚愧終生”的小字。碑前有一石桌,桌前有一石礅,上刻“愧石礅”三字。此地的名氣與南京秦淮河媚香樓相比,相去太遠,但喜讀《桃花扇》者不妨前去一觀,順便再發一通思古及憐香惜玉之情。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編輯:陳玥來源:CCTV.com)

相關文章:

  • 一抔黃土掩風流——河南古代陵墓之騷客文士篇 (2004/10/13/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