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城市--巴扎 【風沙星空】 2004-06-21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8日 11:17
“巴扎”一詞起源於古波斯語,意為“集市”,但據老輩的維吾爾人説,還有一個意思,即,“雜亂”。
巴扎由來已久。在古代,絲綢之路從東向西進入塔裏木盆地後分南、北兩道西行,繞過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又在喀什交匯,然後從幾個山口翻越帕米爾高原,通往印度、伊朗、西亞、歐洲等地。可見新疆綠洲城邦歷史上商貿地位的重要性。
巴紮起源於喀什這座千年古城。
喀什是天山南部最大的商貿中心,隨著生産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喀什巴扎上的商品也越來越多,巴扎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來往于內地,來往于獨聯體各國、巴基斯坦、西亞等地的商旅絡繹不絕,一派購銷兩旺景象。
新疆到處是巴扎,包括綜合性、農副産品、手工藝品、民族特需商品、靴鞋花帽小刀、柴草煤炭巴扎等,每類巴扎都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喀什大巴扎和新近建成的烏魯木齊新疆國際大巴扎。
喀什大巴扎由來已久。喀什曾經是喀拉汗王朝的首府,在古代,絲綢之路從東向西進入塔裏木盆地後分南、北兩道西行,繞過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又在喀什交匯,然後從幾個山口翻越帕米爾高原,通往印度、伊朗。
喀什大巴扎又叫中西亞國際貿易市場,在市區東北角的吐曼河邊,是新疆最大的集市貿易場所,當地人都稱它為喀什大巴扎。
喀什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在兩千多年前,這裡的商業活動就很發達。現在巴扎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每逢星期天趕“巴扎”這天,通往這裡的各條道路上,車水馬龍,人流滾滾,各種土特産品、手工藝品、生産用品、日用百貨、瓜果食品以及各種牲畜、家畜等等,一齊向此湧來。
郊區農民會一大早就趕著毛驢車、馬車、騎著毛驢來趕“巴扎”,城鎮居民也傾城而出,高峰時,“巴扎”的人數可達幾萬人。雖然整個巴扎人山人海,但一切都有條不紊,排列有序,到處都可聽到叫賣聲,到處都有歡言笑語。
到喀什的各地旅遊者,如果遇上週末,不要放過這個機會,但一旦走進這個大巴扎,很快就會被這種熱鬧非凡的場面所陶醉。
喀什還有座安江熱斯提巴扎,簡稱安江巴扎,也叫“香港巴扎”,位於艾提尕爾廣場北側的安江熱斯提巷內。這條巷長不過200米,寬10余米。在這條古老的街道上,設有6、700個攤點,主要經營有來自外地及進口的商品,還有本地的民族特需品和手工藝品。
烏魯木齊的巴扎街起自南門汗騰格裏清*真寺,止于勝利路與延安路交匯的塔塔爾寺。之所以被稱作巴扎街,是因為這個地區在上個世紀就被稱作二道橋,而二道橋又在新疆乃至鄰近國家早已熟悉的一個繁華商區。
現在,這裡聚集了烏魯木齊的三大名巴扎:位於龍泉街山西巷子的新疆民街,濃縮了新疆十五個地州市、十三個世居民族的景觀;位於天池路上的新建的新二道橋市場,沿襲了舊二道橋市場的格局和特色;位於解放南路與團結路、和平南路三角地帶的新疆國際大巴扎,據説是世界第一大巴扎。
三大巴扎牽著解放南路、和平南路、團結路、天池路和龍泉街的手,架構成了烏魯木齊這座年輕的西域邊城的民族特色,體現著伊*斯蘭建築藝術的風格,展示著濃郁的西域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成為有個永不閉幕的人種博物館,顯示著新疆商業與旅遊的繁榮,重振著古絲綢之路的雄風。
烏魯木齊任何一條街上都沒有巴扎街--南門二道橋一帶--聚集了這麼多的人。從汗騰格裏寺往南到塔塔爾寺,車水馬龍的大街、小巷散佈著黑壓壓的人群,熙來攘往,好不壯觀。人群構成了這條街的主旋律:美麗端莊的維族女子;高挑英俊的烏孜別克漢子;金髮碧眼的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商人;白色長外衣罩著全身的巴基斯坦黑鬍子商人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説著不同方言的遊客。
巴扎街是烏魯木齊的一道風景。
新疆國際大巴扎這個佔地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的大巴扎,最耀眼的當屬那些建築物上的黃磚墻壁、80米高的觀光塔、四個穹隆的清*真寺,看著就覺得它們堆砌得那麼和諧和典雅高貴,從任何一個角度看去,都不會覺得它與烏魯木齊的城市建築有格格不入點。
巴扎街上的商品琳瑯滿目,板車上、地攤上擺著哈密瓜、伽師瓜、鮮葡萄、香梨、蘋果、石榴;蓽薺、恰瑪古勒、葡萄幹、杏幹、核桃、沙棗、阿月渾子、酸桿子、紅棗;辣皮子、酸梅片、孜然、胡椒、蓬灰、米宗;沙瑪瓦爾、吐努爾、木制餐具、塔巴、沙巴;馕、馓子、巴哈力、比切尼、薩其瑪;酥油、奶皮子、奶茶、奶疙瘩、酸奶子、石榴汁、無花果醬、蜂蜜;伊裏斯、木賽來斯、艾德萊斯綢、瑪瑙項鏈、寶石戒指、套靴、服裝、布料、挂毯、地毯;維吾爾及哈薩克音像製品;烤全羊、面肺子、米腸子;樂器、小刀;烏斯曼草、阿魏、蝎子、芒硝;馬掌、洋鐵爐子.......
在這條街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看不到的。
新疆各地市、各縣、各鄉鎮都有大小不一的巴扎,伊寧的塔西來甫開巴扎、和田的加麥巴扎、莎車的大巴扎、英吉沙的小刀巴扎、庫車巴扎、吐魯番的高昌巴扎......
過去趕車吆羊、露天叫賣的古老巴扎現在很多已被帶有典型特色的現代化大巴扎所替代,要想看真正的黃土連天,毛驢滿地,人聲鼎沸的淳樸巴扎,恐怕只有到偏遠的鄉村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