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國家地理 > 風沙星空 > 正文

象形城市--吐魯番:古墓、葡萄、葡萄溝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08日 15:13

  上次到吐魯番時,在亞爾鄉坐那個維族小夥的馬的,他就告訴我們,8月下旬,葡萄就熟了。這次趕到葡萄溝時,正是滿溝賣葡萄的季節。

  一、

  到吐魯番市區已經是淩晨1點了,白天的暑氣還沒散去。

  找了幾家賓館都客滿,想想也是,正是旅遊旺季。記得非典時期,吐魯番所有的旅遊景點免費、房間打掉6折還沒人來,現在,我們問的吐魯番大飯店僅剩的一間套間的價格是880,即使打完折還在800,我就拖了疲憊的身子牙在使勁磨。

  找到市賓館的一套套間,800的價格打到600,半夜值班的女服務員還聲稱,不住你們去別處吧。

  在這之前,我們已經跑了5家賓館,連小招待所都問了。只好“屈尊”這麼豪華的房間。

  8月的晚上,30多度的高溫,套間的空調壞了,粵新就喚了服務員,服務員説空調早壞了。再問她們為什麼早不修,她就扭頭走了。

  我躺在套間的沙發上蓋了毛巾被睡了。

  二、

  驕陽似火中看完了交河古城、坎兒井、火焰山、柏孜克裏克千佛洞,就去了阿斯塔納古墓群。

  阿斯塔納是我喜歡的吐魯番景點,全因了那三座開放的墓地中的墻畫。

  大凡壁畫都有其歷史意義或典故,抑或有少許文字説明,讓考古學家或歷史學家有所考證。然而,古墓群中的一號墓雖然考古學家未發現任何墓誌,也無法判定它屬於什麼人的墓,但它總是吸引著眾多的人前去欣賞,全因了墓中的“列聖戒訓”。

  那組“列聖戒訓”故事壁畫像屏風一樣被分成六幅,每幅都有其含義。

  第一幅繪著一個欹(QI,二聲)器,畫面簡潔。欹器像一個倒懸的鐘,上口大,下無口,中間有一根像鐵桿的東西橫穿著,兩端固定在木柱上。當人往裏面灌入適量的水類液體,它就平衡了,灌多或灌少,欹器都會往一邊偏倒。這是説的“中*庸之道”(不偏叫中,不變叫庸),暗示人們為人處世要保持中*庸,不可過激。

  第二幅繪的是一個胸前寫著“土”字的少年人。土是萬物之根本,少年人初入塵世要像泥土一樣踏實、守本分。另一層含義是,少年人是土,把他捏成什麼,他就是什麼。所以,引導最重要。

  第三幅繪的是寫有“金”字、嘴上包著一塊布的青年人。青年人走向社會以做事為主,少説為佳,少一些血氣方剛,少一些魯莽衝動,因為“沉默是金”。

  第四幅繪著一個中年人,胸前寫著“石”字,表情穩重,但嘴巴微張。人到中年,經歷曲折坎坷,在世事不平時,石頭做的人也會開口抨擊。

  第五幅繪著一個胸前寫著“玉”字的老年人,老人鬍鬚很長。“冰清玉潔”是中國古人崇尚的做人的最高品質和境界。

  最後一幅繪著一束絲、一把青草、一面鏡子,它象徵著人們的衣食所需和回憶前塵往事。人走過一生,回首往事,竟是平淡、恬靜,何須名利仕途、爾虞我詐?

  看似粗撲而簡單的一組“列聖戒訓”,道出了古人為人處世的真諦,令今人慢慢品味、細細咀嚼。

  阿斯塔納在突厥語裏是“首府”的含義,從漢唐以來就是高昌王國公民的墓地,且基本上是漢人墓葬。

  三、

  穿過約有50度高溫的火焰山,從312國道向北去了葡萄溝。

  吐魯番到處都是葡萄,從鄉村到城市,312國道進入吐魯番市區的8公里大道兩邊幾乎就是由葡萄組成的長廊。葡萄是吐魯番的支柱産業,而且形成了葡萄旅遊。

  葡萄的傳説在吐魯番流傳很多,舉兩個例子:

  一個是貢薩爾.雅林記載的,説大洪水間,諾亞乘坐的方舟上有人偷了一些葡萄籽,諾亞問所有的動物,誰是偷葡萄籽的?但沒一個人知道。接著,諾亞抓住了那個疑犯--魔鬼。魔鬼説他願意找到葡萄籽,但有個條件那就是允許他種下葡萄籽並給葡萄籽澆三次水,不然他就拒絕交出籽種。諾亞低頭了,因此,魔鬼種下了葡萄籽,先用一隻狐狸的血澆了,再用一隻老虎的血澆了,第三次用野豬的血澆。魔鬼後來用葡萄釀酒,結果誰喝了誰就像狐狸一樣聰明,並與以前沒見過的人交上了朋友;接著變成老虎那樣兇猛,無所畏懼;再後變成豬,幹盡了一切骯髒的事。諾亞本人為葡萄澆了兩次水,使葡萄變成人們喜歡的兩種酒:甜的葡萄酒和酸的葡萄酒。

  再一個是當地的傳説,玄奘從西天取經回來,到了吐魯番這個地方(實際上他回來時並沒到過吐魯番),見火焰山下的兩條壕溝之間烈焰蒸騰,寸草不生,居住在這裡的百姓生活困苦,而玄奘也乾渴無比,便取出從西天帶回的葡萄吃了幾顆,吐出籽在地上。不久,葡萄籽變成了葡萄苗,玄奘便告訴百姓一定要引來雪水精心澆灌這些幼苗。後來,葡萄終於改變了百姓的生活,那條引了雪水的溝裏繁殖成了茂密的葡林,這溝也就變成了葡萄溝。

  第二個傳説我雖不大信,但我還是寧願信其有。

  四、

  以往來葡萄溝,總是沿著東邊那條小河慢行而不沿公路去那個已經成為國家4A級的旅遊景點。沿溝渠走,即使是8月冒火,也不感覺酷熱,全仗了溝底的那條潺潺的溪水。

  溪水是從天山上引下來的,至於是不是玄奘告誡人們引的那條就不得而知了。

  裸露在吐魯番地面的河水很少。在我的吐魯番足跡中,也只見過為數不多的幾條,供應吐魯番人民生産和生活的水資源90%以上是坎兒井--古時有7000多條,1萬多公里連線,現在,剩下不到700條。

  葡萄溝的水很清冽,燥熱的8月卻使人精神爽快。

  葡萄溝全是維吾爾人家,居住在這條長約8公里,寬約500米的兩山夾著的窄溝裏,單一地種植著葡萄。這些維吾爾人歸屬於吐魯番市葡萄鄉。

  葡萄鄉的每戶葡農每年産生的收入在1-2萬元之間,8月,售鮮葡萄,緊接著售賣葡萄幹。

  葡萄的品種大多由兩種組成:無核白和馬奶子。前者個小,無籽,蜜甜,含糖量高,一般我們的吃法是用溝裏的雪水洗了,擼一把塞進嘴裏;後者因其形狀像馬的奶頭而被人們這樣稱呼,個長,有籽,帶點酸甜味。

  還有不少野生的葡萄,比如男人香、女人香、梭梭之類的,具有藥物作用,針對不同的疾病人們會告訴你怎麼食用--但它們大多是幹的,沒鮮的。我在新疆這麼多年,還沒見過它們長在何處。

  葡萄不是樹,長不直,搭在架上,架子高了,就形成了葡萄長廊,滿枝纏繞盤在一起,成了一堵墻和一個碩大的頂棚,遮住了陽光,但進不了風。夏季採摘時,蹲在架下,很辛苦。

  葡萄溝的葡萄或許是世界上最甜的葡萄,天山博格達的雪水融化後,滲入沙質岩地裏,再在斷崖處滲出後就被過濾得清冽甘甜,自然,澆灌出的葡萄就更甜了。所以那首“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阿娜爾罕的心兒醉了”會吸引眾多的遊客。

  黃沙山或戈壁灘上出現一片滴翠的綠洲是新疆、吐魯番的一個奇觀,新疆人不稀奇。在葡萄溝,往往人們會在土屋間搭了架子讓葡萄爬上去,遮了燥熱的陽光,再在樹下搭一個土炕,擺上鮮葡萄、哈密瓜、西瓜之類的,自家人享用或招呼客人。

  五、

  溝口有家“老巴依”農家小院,對外開放,請求讓人們去探訪維吾爾的家庭生活。

  較早以前的葡萄溝維族農人只賣葡萄不接待遊客家訪,現在,錢是最重要的,於是,今年滿溝裏一下冒出許多農家樂園。

  “巴依”是過去對地主的稱呼,現在,再有錢也沒人叫你地主,而且還披紅挂綠鼓勵你成為巴依。

  我們進了“老巴依”家時,正趕上一撥四川遊客在葡萄架下家訪。

  院子裏有兩張大炕,地下襬了桌子,靠東的院跟葡萄架下引來了一渠雪水,雪水嘩嘩地流淌,裏面還有幾隻用水冰鎮的西瓜--水浸泡過的西瓜,吃起來沙甜、涼爽,解暑。

  我們是第二撥。坐在炕上,我就卷了T恤猛擦汗,老闆見狀説我不如去衝個涼,水是太陽曬的,很舒服。

  那撥四川遊客在導遊的吆喝下開始吃拌面,然後吃葡萄西瓜。這過程中,一個維族大爺操了彈撥爾,一個小夥打了手鼓,兩個姑娘就開始跳舞唱歌,基本上是歌頌吐魯番的,有“甜甜的歌兒迎賓客”,“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等。

  歌唱的很一般,有幾處還跑了調。但舞卻跳的不錯,美麗的臉盤加上細細的腰枝引來不少掌聲。

  大約演了半個小時,姑娘小夥便跳起了麥西來甫--維族歌舞往往是這樣,歌、舞完後就是麥西來甫,自己跳,邀請客人跳,增加氣氛。

  但兩個姑娘向那些四川遊客鞠躬邀請了幾次,都沒人響應,害得兩個姑娘有點生氣地坐在炕邊。

  我便溜達過去問那小夥是什麼使姑娘在生氣,小夥説,你們不長面子,她們肚子漲了(維語:有意見,生氣)。明白他的意思後,我就喚了大爺奏響曲子,伸手拉了姑娘一起在場子上跳起來,這才跟上了幾個四川遊客。

  我就鼓勵小夥子跳起了吐魯番的“那孜庫姆”,最後那個動作是用雙腳支地,倒身,用嘴將事先放在地上的一束花叼起來,但小夥子的功夫不過硬,腳沒站穩,側身時跌在地上,引來一場大笑。麥西來甫結束後,小夥子擼起褲管,朝我説,你看,膝蓋破了。我説,你得好好練練功夫啊。

  呵呵笑了。

  六、

  這個季節的葡萄溝,路邊的葡萄用柳條筐裝了賣,一公斤1-2元。葡萄最好鮮食,而且要在葡萄溝裏吃,要的就是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果有時間,最好自己到架下摘,挂了一層霜粉的葡萄最甜。

  每到8、9月,我們總少不了來葡萄溝幾次,鑽進任何一家葡農家摘幾箱,算是對酷熱的一種尊重--沒有酷熱,就沒有世界上最甜的葡萄。

  用“葡萄故鄉,陽光燦爛”來描述葡萄溝再貼切不過了。

  “黎明時唱歌的夜鶯,傍晚停止了歌唱;總是朝我微笑的姑娘,卻沒有再朝我張望。”

  在我們今天舒適的年代,火焰山邊葡萄溝的山谷和小村裏的生活一樣舒適,無疑,他們活得比我們更愉快。

  (網絡原創,請勿轉載)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

相關文章:

  • 象形城市--吐魯番:古墓、葡萄、葡萄溝 (2004/09/14/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