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國家地理 > 幼童 > 首頁 > 正文

第二章:Oh!新大陸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13日 10:30

  可記得我們相會的那條路,多年以前,多年以前。你告訴我你將永不忘懷,多年以前,多年前。

——美國民歌《Long Long Ago》(《多年以前》)

  驚濤三萬二千里

  前後4批,共120名“留美幼童”,都是乘坐輪船,跨海三萬二千里,橫渡太平洋去美國的。當時的輪船被稱作“明輪船”,因為船隻前行,靠的是船舷兩側露出水面的一對巨大的驅動輪。中國詞彙“輪船”二字,對於那樣的船來説是再傳神不過了。

  有一個叫祁兆熙的人,是奉命護送第三批“留美幼童”的小官,那批幼童中還包括他自己12歲的兒子。精細的祁兆熙,留下了一部《遊美洲日記》,成為記述幼童赴美行程的寶貴的第一手史料,它繪聲繪色,把後人帶回一個多世紀前的跨海旅途。

  在他的日記裏,我們看到——

  在上海登船的頭天晚上,天真的孩子們看到洋涇——那條河的位置,即今天上海的“延安路高架”——一帶的“自來火燈”(煤氣燈)“簇簇勻排,盪漾波心”,快樂之極。啟航的時候天濛濛亮,他們興衝衝全部早起,觀看輪船駛出吳淞口。

  午後的天氣變壞了,“風雨交加,艙面不能行走,暈浪者嘔吐大作,俱睡而不能起”。風浪一起,艙間便“多啼哭聲,不得安睡”。

  次日早晨,廣東籍居多的幼童們想飲茶,船上的雇工“應酬甚好”。但孩子們未喝幾口茶,立刻嘔吐,暈船又開始。這一整天“風雨連綿,暈浪者飲薄粥而已。晚十二點時,顛簸又甚,諸生多啼哭聲,不得安睡”。

  可是幼童的適應性也真強。經過十來天的航行,暈船者開始減少。每遇大風暴,祁兆熙等大人們還如醉漢,可孩子們卻“嬉戲自得,毫無恐怖”。到了深夜,小傢伙們還“在大菜間遊行”,喧嘩不已。他們甚至有些喜歡風浪,因為風高浪急的時候,祁兆熙就會免除他們每天的功課。

  祁兆熙是個十分盡職的官員,他發給幼童們《太上感應篇》、《三訓合刊》,每天上午宣講。晚上則讓孩子們溫習“西書”,他要求嚴格,有差誤者,要挨手板心。

  幼童們開始吃不慣船上的西餐,把祁兆熙治喉嚨痛的鹹西瓜皮搶吃精光。但是航程剛剛過半,多半幼童已經習慣了牛奶麵包。早晨八點半,中午一點半,晚上六點半,當用餐小鑼敲響,他們就會饒有興致地坐到餐桌旁。“每人坐處大碟一,勺一,刀一,叉一;洋布手巾一方,束以白銅圈。”祁兆熙記述的食物有牛肉、羊肉、魚、甜鹹皆有的面餅,飲料有奶茶、冰水。“飲畢,進高腳瓷盆四,裝水果二、乾果二,每人隨意食之。乾果即胡桃、杏仁、葡萄乾等。”

  聰明的幼童們,迅速學會了船上一些外國人的投擲沙包遊戲:“在艙面上,以囊沙如枕七八,互相拋擲,作消閒舒筋骨”。

  在祁兆熙的日記中,還可見到他管束教育淘氣幼童的記述。他曾“薄責”三名不守規矩的孩子,管教幾個“尋口舌”鬥嘴的人。一天,有幾個幼童從甲板上撿回外國人遺棄的地圖,他看到後嚴厲斥責,命送回原處。不僅如此,他還把幼童集合起來訓話,告戒他們説:

  “用了船上的東西,一定要歸還原處;精細的東西,千萬不能損壞;只有這樣,人家才説你聰明,不會討厭你。你們給我記住!”

  三十天航行終於結束,預備在舊金山上岸之前,祁兆熙打開衣箱,讓幼童換好上岸的服裝,那是一套嶄新的衣服:“藍縐夾衫,醬色縐長褂,緞靴”。

  “為到金山上岸光輝。”——祁兆熙想到的是大清的形象。

下一頁>>
第1頁
(編輯:王卉來源:CCTV.com)